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持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一些学生实验无法完成,因此,必须另辟蹊径,让学生做“想象实验”。“想象实验”不是取缔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也不是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为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实验之上的“想象”实验。不可小觑想象实验的重要性,须知把许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结合起来,就可以使诸多实验都能在想象中完成。再观今日之各地中考,某些实验考题,也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
一、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
某些实验,特别是某些增补实验,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乃至是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能进行创造想象的,都可先由学生想象其结果,再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在现条件下,无法进行实验验证的,可由教师讲解点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如在中考复习实验知识块时,在学生已掌握了“木炭还原氧化铜”(人教版)的实验基础上,为消除学生由特殊到一般认识过程中的疑惑,可增补“氢气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其实施过程,就可采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先讨论实验结果,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教学中,指导学生搞好实验设计,启发学生从已知的实验装置图“想象”要完成的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应的题目要求等,可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做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人教版),可提出如下问题:在实验室里如何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怎样设计实验予以证明?教师及时展示金属锌和稀硫酸这两种物质,使学生有感性认知。由于教学时间的短暂以及还有其他教学任务尚需完成,因而此实验只好让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这样,既要求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实验装置图或者画其草图,还要求学生必须明确要取一定量的锌和一定量稀硫酸反应并收集氢气,从而掌握制取氢气的一种方法。
三、引导学生改进实验
实验改进本身就是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造。平时,教师要注意积累他人成功的实验改进成果。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大胆创造;可引导、启发学生使其思维想象向已有实验改进成果靠近;也可向学生展示已有实验改进的成果,组织学生先进行实验想象,再进行实验验证。
四、指导学生做实验习题
实验习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实验表象储备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的基础上,不难单独拟定出实验方案,然后各自交实验小组讨论,由实验小组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报经教师审查。实验方案不要作统一规定,只要实验设备允许且实验无多大危险性,应尽量按学生设计方案提供仪器、药品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即使个别步骤繁杂,现象不明显,甚至是不可行的方案,也可以让学生试一试,使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认识。例如“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人教版)。教师在教学中可提出:在该反应中,是活泼金属与硫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还是与硫酸根反应生成氢气?通过学生对已有实验“锌与盐酸反应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知识的回忆,学生很快就能得出解决问题答案,从而使“想象实验”与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营造想象实验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以我为主,做几个对比实验。如:(1)将反应前盛有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溶液的两只小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要求学生读出混合前的读数;然后混合,待反应完毕后再称量,再读出读数。(2)将镁带和石棉网放在天平上称量,点燃后再称量,要求学生记录反应前后的读数。(3)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和一根铁钉放在天平上称量,然后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要求学生记录反应前后的读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充当表演者,最后教师提出“你们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就能得出结论,而且还能解释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无疑,这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想象实验”运用得好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同行们都有自己的妙计,在此笔者只是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2]刘知新主编.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化学教材研究中心.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
某些实验,特别是某些增补实验,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乃至是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能进行创造想象的,都可先由学生想象其结果,再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在现条件下,无法进行实验验证的,可由教师讲解点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如在中考复习实验知识块时,在学生已掌握了“木炭还原氧化铜”(人教版)的实验基础上,为消除学生由特殊到一般认识过程中的疑惑,可增补“氢气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其实施过程,就可采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先讨论实验结果,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教学中,指导学生搞好实验设计,启发学生从已知的实验装置图“想象”要完成的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应的题目要求等,可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做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人教版),可提出如下问题:在实验室里如何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怎样设计实验予以证明?教师及时展示金属锌和稀硫酸这两种物质,使学生有感性认知。由于教学时间的短暂以及还有其他教学任务尚需完成,因而此实验只好让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这样,既要求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实验装置图或者画其草图,还要求学生必须明确要取一定量的锌和一定量稀硫酸反应并收集氢气,从而掌握制取氢气的一种方法。
三、引导学生改进实验
实验改进本身就是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造。平时,教师要注意积累他人成功的实验改进成果。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大胆创造;可引导、启发学生使其思维想象向已有实验改进成果靠近;也可向学生展示已有实验改进的成果,组织学生先进行实验想象,再进行实验验证。
四、指导学生做实验习题
实验习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实验表象储备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的基础上,不难单独拟定出实验方案,然后各自交实验小组讨论,由实验小组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报经教师审查。实验方案不要作统一规定,只要实验设备允许且实验无多大危险性,应尽量按学生设计方案提供仪器、药品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即使个别步骤繁杂,现象不明显,甚至是不可行的方案,也可以让学生试一试,使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认识。例如“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人教版)。教师在教学中可提出:在该反应中,是活泼金属与硫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还是与硫酸根反应生成氢气?通过学生对已有实验“锌与盐酸反应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知识的回忆,学生很快就能得出解决问题答案,从而使“想象实验”与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营造想象实验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以我为主,做几个对比实验。如:(1)将反应前盛有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溶液的两只小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要求学生读出混合前的读数;然后混合,待反应完毕后再称量,再读出读数。(2)将镁带和石棉网放在天平上称量,点燃后再称量,要求学生记录反应前后的读数。(3)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和一根铁钉放在天平上称量,然后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要求学生记录反应前后的读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充当表演者,最后教师提出“你们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就能得出结论,而且还能解释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无疑,这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想象实验”运用得好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同行们都有自己的妙计,在此笔者只是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2]刘知新主编.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化学教材研究中心.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