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学,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进一步地优化学生的学习经历,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的挖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能力;教学途径
应试教育观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强调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经常会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导致了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主体意识、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首先从教学观念上做出改变,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需求,让学生可以在更加优质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一、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引导
兴趣是激活学生内在学习潜能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多学生会认为数学学习十分的困难,将数学学习当做一件枯燥、乏味的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态度消极的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转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充满着乐趣的,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比如,在教学“基本的算法语句”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对代码或者程序员都有什么印象?”,现在的学生与网络的接触更加密切,对代码、编程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对学生说道:“同学们知道吗,虽然编程看起来是很枯燥的一件事情,但是编程能做到的有趣的事情可不少呢!”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几段编程导出的结果,学生看到简单的代码竟然能够打印出小狗、海豚等充满趣味性的图案,从而快速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心去讨论代码当中的算法,从而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课后作业,增强实践训练
课后作业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会采取题海战术的课后作业布置方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作业去进行课下巩固,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抗拒,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拉近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善课后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
比如,在“抽样调查方法”这一节教学完成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实践调查,调用从教材上学到的科学调查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客观问题,验证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的方式去展开调查活动,小组成员要进行讨论,分析教學内容的特点,并且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想要调查的方向,之后再通过讨论、抓阄等方式去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选择合适的群体去进行问卷调查,获得需要的数据,在数据的处理中得到结论。这样,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课下学习也充满创新性,时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强化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学生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示,很少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缺乏耐心和细心。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将数学学习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概率”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对本章节知识的认识,制作一份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教师的任务,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给出的结果去进行复习即可,这种教学就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让学生自己去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活动,从而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了解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展开了一番叙述。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逻辑思维来认识事物的认知基础,在学习上具有很强的潜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兴趣,促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自发地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09).
[2]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口高级中学 陆金凤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能力;教学途径
应试教育观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强调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经常会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导致了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主体意识、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首先从教学观念上做出改变,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需求,让学生可以在更加优质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一、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引导
兴趣是激活学生内在学习潜能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多学生会认为数学学习十分的困难,将数学学习当做一件枯燥、乏味的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态度消极的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转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充满着乐趣的,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比如,在教学“基本的算法语句”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对代码或者程序员都有什么印象?”,现在的学生与网络的接触更加密切,对代码、编程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对学生说道:“同学们知道吗,虽然编程看起来是很枯燥的一件事情,但是编程能做到的有趣的事情可不少呢!”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几段编程导出的结果,学生看到简单的代码竟然能够打印出小狗、海豚等充满趣味性的图案,从而快速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心去讨论代码当中的算法,从而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课后作业,增强实践训练
课后作业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会采取题海战术的课后作业布置方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作业去进行课下巩固,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抗拒,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拉近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善课后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
比如,在“抽样调查方法”这一节教学完成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实践调查,调用从教材上学到的科学调查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客观问题,验证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的方式去展开调查活动,小组成员要进行讨论,分析教學内容的特点,并且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想要调查的方向,之后再通过讨论、抓阄等方式去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选择合适的群体去进行问卷调查,获得需要的数据,在数据的处理中得到结论。这样,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课下学习也充满创新性,时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强化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学生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示,很少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缺乏耐心和细心。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将数学学习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概率”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对本章节知识的认识,制作一份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教师的任务,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给出的结果去进行复习即可,这种教学就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让学生自己去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活动,从而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了解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展开了一番叙述。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逻辑思维来认识事物的认知基础,在学习上具有很强的潜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兴趣,促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自发地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09).
[2]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口高级中学 陆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