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太阳诞生的“客人”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y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陨石,是经常光临地球的“天外来客”。很多来自宇宙中的“客人”都会乘坐着这些又沉又重的“飞船”,降临到地球上。2004年,科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了一块重达3磅(约合1.5公斤)的陨石,他们给它编号为NWA 2364。
  这块陨石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说来,因为小行星的引力小,那里的土壤和石头最容易脱落下来,变成“宇宙流浪者”,最后来到地球,成为不速之客。所以,科学家原本以为这块陨石来自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个小行星带。然而,当他们对这块陨石的成分进行分析时,却发现陨石内残留的矿物形成于这个小行星带诞生之前。这么说,它们不但是“天外来客”,而且还玩了个“时空穿越”呢!
  于是,科学家们更想知道这块陨石的来历了。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检测,他们发现,这位“时空旅客”可是见过大世面——可能在太阳诞生的时候它就在场啦。这是因为它的“身上”含有一种古老的铁元素,这种元素正是宇宙中发生恒星大爆炸的时候,经常被释放出来的一种物质。据推测,恒星爆炸的时候,就如同一朵蒲公英被人吹了一口气,各种各样的元素都像毛茸茸的“种子”一样飞向四面八方。而且它们也像种子一样,可能不断膨胀、生长,最后成为一颗新的星星,甚至是一个星系。我们生活的太阳系也是如此“出生”“长大”的。
  太阳到底有多大年纪?这可是个“宇宙秘密”呢!现在,科学家们可以向这块陨石打听打听这个谜底啦!不过,这块石头的“嘴”还挺严实的,我们现在只能知道太阳的年龄比原来天文学家们估计的要“大”两百万年。按宇宙时间的标准,两百万年只是“沧海一粟”。对太阳来说,恐怕也就是多上了一学期的学吧?但它对科学家推测太阳系的诞生过程却具有重大意义。这样看来,这块摩洛哥陨石还真是一块“宝石”啊!
其他文献
回首中国人的飞天路,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到万户进行人类最早的固体火箭升空试验,中国人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航天人筑梦九天,终于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10月8日,中国航天事业喜迎创建60年的华诞。60年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攀登、无私奉献,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极大增强了我国
放学回到家,爸爸神秘兮兮地把手藏在背后,笑着对我说:“宝贝,猜猜,有人送给你什么礼物?”  啊,礼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使劲摇摇头。  “看,張小鱼!”  爸爸手举着一本花花绿绿的书,在我眼前晃呀晃。  哈哈!我知道啦,原来我成了《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的幸运读者,得到了惊喜赠书!  不用说了,吃完饭,迅速写完作业,我马上进入了张小鱼的世界。看,《快乐小队》里毛果和林小妹要举行“鸡蛋婚礼”了;《
我们知道,多数鲨鱼物种需要在海水中保持连续游动,使水不断地流过它们的鳃部,否则它们会窒息死亡。但像所有动物一样,鲨鱼也需要睡眠。  目前,最新视频首次拍摄到大白鲨夜晚睡眠的情景:只见它张大嘴部向浅海域游动,虽然身体仍在游动,但是大脑已休息,进入睡眠状态。这段视频拍摄于墨西哥的瓜达卢普岛海域, 当时一台机器潜水装置夜晚跟踪一条雌性大白鲨,观测记录下了这一罕见情景。
海底世界不但色彩斑斓,还充满各种神秘的声音。这些声音的频率通常很低,只能用特殊的声学仪器才能听得见。有些声音相当短暂,只出现几分钟;而有些声音可持续几年。那么,这些神秘的声音来自哪里?是怎么产生的呢?  蓝鲸的吼叫?  科学家在海底安装水下听音器,或者在海边建立实验室,长期监听各种声音。通过研究这些声音的频率、音调、强度,可以分辨部分大型深海动物、潜艇和地震发出的声音。但是,现在仍有一些神秘的声音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承担了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项华教授主持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数字科学家”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項目的工作,目前正处于深入开展教学实践阶段。为了更好开展研究,沈耘老师作为课题负责人,亲自讲授了一堂独具匠心的开放型实践课,作为子课题《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今天上课的项目主题为
从天而降的神秘“瓶子炸弹”  海湾战争的一天,伊拉克电厂的守军接到预警——美军将向电厂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伊拉克守军顿时陷入了绝望,从海湾战争开始,他们就无时无刻不在遭受攻击,特别是“战斧”巡航导弹,简直成了他们的噩梦。这一次,当然不例外。  伊拉克守军知道,这个时候再保护电厂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尽可能地找到掩体,以护卫自己的安全。  几分钟后,数枚导弹从高空呼啸而来。就在伊拉克守军准备承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月背表面探测的突破。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嫦娥四号”原本只是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备份。事实上,很多航天器在“出生”之初就有“胞弟”或者“备胎”,它们或者是相同设计的航天器因为搭载了不同的科学载荷而产生,或者是赋予了不同的探测目标而出现。那么,为什么要做这种“备胎”的设计呢?  探测器队伍为“组团”出现
“太美了,太空舱窗外是一轮圆圆的满月,在漆黑的太空中显得格外皎洁,在她的旁边,就是蓝色地球的一角。” “空间站里有一台生物打印机,只要输入一定的DNA样本,它就可以将这种生物完美地克隆出来。”这是来自“寻找少年航天员——我在空间站一天”征文活动颁奖仪式上孩子们的各种奇思妙想。  8月6日上午,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承办的“寻找少年航天员——我
你这辈子会走38万千米那么远的路吗?  这是地球距离月球的平均距离。  让我们来个自驾游吧,沿着地-月星际公路去月球:如果開着时速80千米的汽车,要昼夜不停地开上197天。  在古代,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天文距离。想当初,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14年,从山东出发,最远才到了楚国的颖都(湖北荆州)。  要是孔子和弟子们去月球呢?当时孔子经常坐着牛车,以每小时走5千米的速度,恐怕要走上10来年。  看看我
改變世界的10大小发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