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绘江西教育新画卷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月26日,由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在南昌滨江宾馆大会堂隆重举行。会堂没有布置会标、巨幅标语,没有摆放花木盆景,一股清新简朴之风扑面而来。但这是一次高规格的教育工作大会,省四套班子的领导出席会议;这是一次新时代描绘江西教育发展宏伟蓝图的盛会,是一次动员全省上下开启江西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的誓师动员会。
  大会的召开,吹响了江西教育改革发展的冲锋号和集结号,必将凝聚全省上下的力量,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奋力写好新时代赣鄱大地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改革再出发
  在热烈的掌声中,省委书记刘奇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把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新时代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刘奇书记的报告催人奋进,发出了教育改革再出发的动员令。
  会议安排了9家单位典型发言。芦溪县县长刘占纯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区代表作典型发言。芦溪县位于赣西萍乡市东部,“七山一水两分田”,是一个人口只有30万、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不足的典型山区农业县。但该县连续三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到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20%以上,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6.6%,仅2018年就达12.8亿元。如今,走进芦溪县乡村学校,现代化的塑胶运动场、球场,各种功能室、专用教室全部配套完善。硬件上去了,软件也不落后,小县办出了大教育。
  芦溪县的教育巨变彰显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江西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省发改委副巡视员曾树波在大会发言中说,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教育进行了优先规划;在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作了重点布置。教育要发展,改革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围绕着打造‘四最’发展环境和补齐教育短板,在教育投资项目管理方面持续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建立教育投资项目绿色审批通道。”
  鄱阳县教体局局长汤飞听了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等领导的讲话后,深有感触。鄱阳县是一个有着16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有着20多万学生的教育大县。刘奇书记说“我省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结合实际,鄱阳县下一步将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补齐短板,提振乡村教育的“精气神”。一是要加快推进乡镇和村级公办园建设,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二是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巩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三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及时补充、学习培训、提高待遇等方式,打造一支稳定能干、活力充沛的农村教师队伍;四是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绝不让一个农村孩子“因贫失学”“因贫辍学”。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使命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省委书记刘奇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抚州市委教体工委书记、市教体局局长吴建发对此谈了自己的体会:我们将以全省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刘奇书记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推进中小学党建创新树标,推广临川教育集团学校“把支部建在年级上”、金溪二中“党爸党妈”等10个中小学党建典型,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抓好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廉洁修身教育》《品读临川文化》《曾巩文化读本》等地方教材的作用,让立德树人有教材、有载体;三是开展研学实践,通过常态化开展研学旅行,深化研学实践教育成果,让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四是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实施素質教育,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阳光体育、校园足球等活动,加强学校美育儿语言文字、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施小琳在会上要求,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健全德育工作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美术、劳动教育。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的大会发言谈到立德树人工作时说,要坚持方向引领,党建立根,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五育并举”,育人育心。弘扬劳动精神,让劳动课回归课表,让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勤俭、懂得感恩。
  “首届感动江西十大教育人物”获选人、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校长杨乐文表示,一定要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办学的实践中去。“我们学校已建立‘左素琴德育工作室’和‘余跃培美育工作室’,将强化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开展‘美丽平安校园建设’‘自清自洁’等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爱劳动、爱卫生、讲文明、守规矩的好习惯、好品德。”
  江西省科协普及部(青少年部)副部长徐步云,一直惦记着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到吉安市青原区挂职乡镇第一书记期间,还组织贫困学生到科技馆参观,把科技大篷车开到乡村,并在乡村学校组织各类科技实验活动。2月26日,徐步云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五型”政府部门建设“啄木鸟”专员的身份出席了江西省教育大会。他说,“很振奋,不仅了解了我们整个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还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刘奇书记在会上提出要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后科技教育要及时补位”。
  赣州市副市长郭素芳在会上介绍了赣州市创新红色德育工程的典型经验。赣州市充分利用赣南红色资源,坚持每年组织开展“苏区精神进校园”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创建工作、“苏区好少年”评选、红色诵读和红色实践等;开发了《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等地方红色教材;成立了“红娃义务讲解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红色班”,专门招收革命先烈、战斗英雄、老红军的后代入学,培养一代新人。赣州红色德育的经验,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强则教育强。近年来,江西省把办好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刘奇书记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全面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程裕秋说,刘书记的讲话站位很高,立意深远,作为一名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者,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他说:“当前,我省教师队伍建设还有不少短板,编制总量短缺,教师数量难以满足教育发展需求;队伍结构失衡,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结构性缺员,小学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新招聘教师以女性为主;教师待遇仍然偏低,职业吸引力不强,导致师范类生源质量下降,难以吸引更多男生读师范当老师,难以留住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如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程裕秋认为要从下面四个方面发力:一要推动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全面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提供重要支撑;二要全面提升师德师风教师水平,大力实施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履职尽责,争当“四有好老师”;三要健全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加大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力度,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助力江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要坚持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重振师道尊严。
  在赣鄱大地,党以重教为先、 政以兴教为本、 民以助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大气候正在形成。芦溪县县长刘占纯在会上介绍,在芦溪县,有个“奇特”现象:有城区教师主动要求到乡村学校任教。这成为教育发展的一道独特风景。教育的生态好了,待遇提高了,工作环境好了,老师自然都想留下来。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潮涌赣江,波澜壮阔,全省上下正在凝心聚力,共绘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画卷。
其他文献
跨越世纪的时间长河,直面时代的日新月异。自1950年4月创刊以来,70年《江西教育》风雨兼程,一路前行,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而又辉煌的历程。  70年的奋斗,成绩斐然。《江西教育》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赣鄱大地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改革创新的铿锵步伐,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江西教育对外展示形象的闪亮名片。  70年的探索,破茧成蝶。从创
期刊
与“江教”——江西教育和《江西教育》的结缘,始于三十年前。  1990年暑期,我出了校门进了机关,从江西师大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普通教育处(现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工作。  涉世之初,于工作、于教育、于人生,诸多方面,我皆浑浑然,少不更事,懵懂无知,内心非常渴望得到良师益友的交流、指导与点拨。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转变和适应不知从何处入手,茫然四顾,颇感无助。处领导见状,从案头翻出几本
期刊
在《江西教育》创刊7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读者、作者,谨致最诚挚的祝贺!也借此机会,感谢《江西教育》给予我长期的帮助和支持!在与刊物30多年的交往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江教传媒人服务教育、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初心和痴心,觉得刊物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心用力。  沟通理论与实践。长期以来,理论研究阳春白雪,教育实践下里巴人。一些理论研究者居于象牙塔,对中小学一线实际情况缺乏调查研究,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苦涩难懂,更
期刊
值此《江西教育》创刊7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萍乡市教育局和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向《江西教育》表示热烈的祝贺!  70年风雨征路程漫漫,见证记录了江西教育发展之路。《江西教育》始终牢记初心与使命,紧随着江西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紧扣江西教育改革发展的脉搏,紧贴红土地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关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江西教育摇旗呐喊、加油鼓劲、点赞喝彩,是党和政府联系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为
期刊
“红军战士从老百姓手中接过一个个自家拆除的门板甚至是寿材板,军民同心夜渡于都河的场景震撼人心!”……近日,在江西理工大学“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一场“说走就走”的红色文化之旅吸引师生火热打卡。  借着VR技术,通过实景建模逼真还原场景,“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师生们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苏区历史,感悟苏区精神。  江西理工大学地处红色资源丰富的原中央苏区中心城市赣州市,积
期刊
我是《江西教育》的老读者、老作者了,从1980年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至今已有40个年头。记不清自己在《江西教育》发表过多少篇长短不一的文章,但自2010年以来,可数的便有29篇,其中2篇还分别被中国教育报刊社评为优秀通讯类作品金獎、银奖。  自2013年退休以来,我每年在《江西教育》发表教育通讯最少2篇。这些文章大都是我发现典型以后,请《江西教育》的记者一起采访,然后由我主笔完成的。  1996年
期刊
“以前,音乐课教学比较单一,课堂效果不太理想。现在,通过专递课堂辅助上课,孩子们更爱听、更爱唱了,气氛活跃多了。”这是婺源县溪头乡龙尾教学点汪海蛟老师对专递课堂的亲身感受。  作为江西省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婺源县通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让城乡孩子“同上一堂课”。  在江西,婺源县溪头乡龙尾教学点不是“样板”,而是“标配”,是江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党以重教为先 政以兴教为
期刊
为深入推进《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万安县立足本县教育督导实际,对照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力促教育督导“长牙齿”,紧紧围绕“三个保障”“三项创新”“三点发力”目标任务,不断夯实督导基础,提升督导效能,解决教育难点,全县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落实“三个保障”夯实督导基础]  一是落实组织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
期刊
赣鄂交界的大山里,藏着“一脚踏两省”的大洞乡。初冬的大洞,稻谷金黄,层林尽染,大山的最深处,是武宁县最大的贫困村——大洞乡彭坪村。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叶征喜在彭坪村小学这所山村学校耕耘了近三十年,“炊烟一缕、陋室一间、桃李万千”,是他人生最真实的写照。他说,教育是贫困山村最大的希望。   [因为懂得,所以有爱]  1989年,家境贫寒的叶征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师范学校。1
期刊
2020年11月14日,以“游戏与幼儿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江西省第四届学前教育高峰论坛在南昌师范学院举办。论坛由南昌师范学院主办,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承办,江西广电教育集团和湖北亿童教育装备研究院协办。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以及江西省内幼儿教育园所的近500位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