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历史教学中有一怪现象,学生明明喜欢历史,可是却不喜欢历史课更不喜欢历史考试,以致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之果。因而教学中,教师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对历史的兴趣转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历史课,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科书;图文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最要紧的就是培养 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打好基础。其宗旨要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 社会态度。新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以教会学生固有知识这种圈子中走出来,转向以塑造学习型的 人格为目的。因此,历史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紧抓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是知识传输的纽带,是能力提升的平台。
  首先,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一线教师都知道,高中历史课改前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从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梳理、加工整合,赋予教材以个性化的特点。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感知知识的整体美。
  其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山区,大部分是在高中才第一次真正接觸历史课,固有的历史知识相当匮乏,同时对历史课和历史教师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这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教师有足够的“魅力”,可以吸引学生重头开始学习历史。稍有不慎,可能会让学生更加的疏远、漠视历史,使课堂教学变得毫无意义。那么教师要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历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呢?
  精心准备的导语,敲开兴趣之门。导语是一节课的敲门砖,不同的敲门砖会把课堂带入不同的“门”。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导语既要讲究语言的优美,更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既要讲究情节的深动,更要讲究事件的针对性;既要有历史的厚重,更要有时代的新鲜。一段优美、准确、深动和极富时代感的历史课导语,可以开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之门。当然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的学习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导语方式。
  精心设计的问题、练习,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除传统的讲授法,提问法外,利用讨论法进行历史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所谓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组织策划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运用于学生对教材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又有一些疑问和困惑的情况下。通过讨论法突破重难点,提高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提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有计划、有准备的讨论教学法极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有针对性的适当补充教材外史料
  教材中的史料受篇幅的限制是有限的,但是有些重点内容艰深难懂,或者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的过程,使学生难以一下接受,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补充一些课外史料,相应地培养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各项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补充史料,关键是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的史料重点在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平时注意积累。
  不过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史料也不能无原则的堆砌。教材外的补充史料,一定要反复筛选,紧扣课程目标、教学目的,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史料;同时要确保真实可信、长短适宜,难易度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如果学生不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即使材料很典型,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材料本身,也就很难最大限度地挖掘史料的内涵,更别提用史料来分析问题,效果当然也就大打折扣。节选加工材料时,可以对原始材料进行编辑和改写,删除无关的内容,提取材料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形成文字或图表。不过要注意材料所属的前后语境,以保证其原意的完整性。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渗透地方史,突出民族个性的培养
  如今的高中学生缺乏历史知识,尤其是缺乏对自己民族以及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因此,将地方史渗透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大势所趋。让学生铭记中国历史,必须了解自己民族以及家乡的历史。所以,教师应该对地方史进行研究开发,并且将其渗透到历史教学中,令地方史得以传承和发扬。在我国所有的高中历史教材中,都偏重于对历史大事件的教学,往往忽视地方史教学的重要性。为了让地方史得以传承,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史,所以必须要将地方史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师在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可以让学生查阅当地史料,了解当地是否也有像林则徐一样抵制鸦片的英雄,并将自己所了解到的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与其他同学分享。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标》已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开展历史新课程改革、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体和途径。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史料教学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空间。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史料运用的必要性,同时也要更加的思考如何发挥史料教学的最大效益,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还需不断的努力探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新增了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如何变革学习方式,组织好这些内容的教学,同时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更多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开放题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本学科的某个基点出发,确立研究课题并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研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也取得也取得显著成果。其中,导研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高中数学教师的青睐。一方面,导研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的方式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另一方面,导研式教学为高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笔者将对“导研式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高中数学中实施“导研式教学”的办法,以供参考。  
期刊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变革,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期刊
摘 要:情景教学能够为老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以此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化学  如今,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课堂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因此应运而生———情境教学。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这一论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作为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物质前提,不仅是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考察,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展现。高中语文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好坏。基于此,笔者在文中主要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分析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对于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
期刊
如何加强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
期刊
摘 要:作为兴起的教学方法,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1】在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常受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式的约束,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了“情境法”和“问题法”这两个研究性教学方法,希望对解决上述问题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法;探究问题法  应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的要求,在基础
期刊
摘 要:大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广大教师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是适应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和教学改革需要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老师们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积极将特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重塑高中数学教学结构。本文简析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问
期刊
摘 要:现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与化学知识具备密切的关联。化学知识在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为生存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甚至威胁到了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基于此,笔者在文中主要对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绿色化学思想;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实验操作中有害材料的使用,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深
期刊
摘 要:中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阶段,是学生相信创新、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化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值得研究。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高中化学;创新意识;培养  一、引言  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