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煤萃取反萃取分离所获得的疏中质组分为原料,通过简单的炭化过程制备了泡沫炭并进行了石墨化处理.采用热重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以及压汞仪等对原料的
【机 构】
: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资助项目(20130095110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3611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煤萃取反萃取分离所获得的疏中质组分为原料,通过简单的炭化过程制备了泡沫炭并进行了石墨化处理.采用热重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以及压汞仪等对原料的结构特征、热反应性质及产品特性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煤疏中质组因其在分离的同时并行发泡,形成微纳尺度下的泡状结构,且分子质量中等,灰分极低,有较强的黏结性能,是制备煤基泡沫炭的优良前驱体;经塑型和炭化后所制得的泡沫炭主要由球形"泡"和超薄"泡壁"构成三维立体结构,泡孔密集且连续排布,泡沫炭孔隙率最高可达81.32%.疏中质组中最主要的作用力是氢键作用,是导致萃取反萃取过程析出疏中质组分结构疏松并呈现泡状结构的最主要原因;疏中质组本身的微纳级泡状结构,使其成为炭化过程中生成的热解气体的聚集地,并由此推动泡孔不断长大,从而形成所需要的泡沫炭泡孔结构.
其他文献
研究了典型煤料范各庄1/3焦煤在不同堆密度条件下胶质层指数和最终收缩度及胶质层体积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范各庄1/3焦煤堆密度从0.8t/m3增加到1.1t/m3时,煤料的胶质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监管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核电技术应用日趋成熟,第三代核电站的堆芯熔化率小于10-5/(堆·年),放射性扩散率小于10-6/(堆·年),发生核事故的概率极其
<正>为维护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权益以及中国心血管杂志的声誉,防止非法网站假冒我刊网站诱导作者投稿、并通过骗取相关费用非法获利,现声明如下:1.投稿-审稿-编辑进度查询:中国
在不同浓度的硝酸中对针状焦样品进行活化处理后,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了样品的表面成分及其内部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硝酸
以二苄基硫醚(DBS)和二苄基二硫醚(DBDS)为有机含硫模型化合物,以二苯甲烷(DPM)亚甲基作为活性氢源,研究了反应温度对DBS中C烷—S键及DBDS中C烷—S和S—S键断裂以及硫的热迁
21世纪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都要不断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
目的:对比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与单纯桡骨远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夹板固定对尺侧柱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匹配、配对方法设计临床研
以烟煤和高粱秸秆为研究对象,在小型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压力3.5MPa及温度700℃条件下制焦方式、煤/生物质混合比和气固接触时间对煤与生物质共气化制取富甲烷气体过程
20世纪的最初十年(1901—1911),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这是一个内忧与外患交加、危机与生机并存的特殊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由旧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急剧转变的时期。1840年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