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肝癌的护理研究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旨在探讨肝癌介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 Seldinger 技术,使用明胶海绵、超液化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混悬剂作为栓塞剂, 对 213例肝癌患者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进行了阐述。结果:213例肝癌患者经过手术和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认为充分做好各阶段护理是确保介入治疗成功的保证,介入科专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获得最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肝癌;DSA;介入术;护理
   DSA下肝癌介入术,主要应用于肝癌化学治疗以及肝癌破裂出血栓塞止血,具有DSA实时显像、引导准确、损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2008 年1 月~2011 年8 月,我科对213 例DSA下肝癌介入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3 例中,男198 例,女15 例,年龄30~72岁,平均(55.6) 岁,其中肝癌208 例,肝癌破裂出血5 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 %。其中介入致肝区疼痛3 例,3d 后均消失;股动脉血肿2 例,均为较小的血肿,7d 均被吸收;持续上腹部痛( > 7d) 3 例;5例出血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症状改善,无一例复发出血。介入性治疗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1.2 DSA透视下介入治疗肝癌方法
   手术方法:造影采用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患者取平卧位,暴露腹股沟区,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经腹腔动脉插致肝固有动脉,注入造影剂,经造影后确定病灶的部位及病灶供血血管的走向,根据需要使用微导管,超选致病灶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或用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直至供血动脉闭塞,再次造影病灶无供血血管[1]。
  2 介入术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了解有无介入术的禁忌证:详细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史,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做好相关检查:三大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肝肾功能、心电图、CT等检查。对严重高血压、心脏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疾病等应延缓介入治疗,了解有无药物过敏史,按需做好青霉素及碘过敏试验,术前常规备皮,术前1d 晚应保证病人足够睡眠,术前4h禁水禁食。术前备好一次性导管、导丝,备好无菌手术包、术中用药以及抢救用物。铺好手术床,介入室保持清洁、干燥,预先进行紫外线消毒2h[2]。
  2.1.2 心理护理
   术前良好的心理指导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多数病人及其家属对介入性治疗的过程、治疗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缺乏了解,患者本也会有紧张和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在签术前知情同意书之前,必须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做好解释,重点介绍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和信赖,积极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不良心理[3]。
  2.1.3 术前指导
   依据DSA透视下找到病灶的供血血管是介入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病人紧张时可难导致血管痉挛,血管出现痉挛时导丝难以导入供血血管,因而需要病人情绪放松,还要兼顾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在该体位状态下训练病人配合口令做好呼气、屏气和慢浅式呼吸动作,有时还须训练患者卧床排大小便。此应于介入术前1d 指导完成。
  2.2 术中护理
  2.2.1 术中心理干预
   根据介入术要求的不同,按需固定病人体位并予以心电监护。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随时安慰病人,必要时握住病人的手,利用肢体语言配合通俗言语增加病人的勇气和安全感,使穿刺顺利进行。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情况以及面部表情,根据需要有时还应向病人讲明介入治疗时可能出现的或不可避免的异常感觉,如注入造影剂时可全身发热、轻度麻木感、喉痒、恶心和头痛[4],注入化疗药物或栓塞剂时会有胃肠道反应,此种情况属正常反应嘱其不要紧张,尽量放松。
  2.2.2 指导配合
   严格穿刺点的皮肤消毒,铺巾、局麻,当需要透视时,根据需要指导病人进行相应的呼吸运动。记录注入造影剂的量和注射的时间。注入化疗药物或栓塞剂时,注意记录药物名称和剂量。介入术完毕,拔出导管后,纱布压迫穿刺点,一般需20min 以上,包扎固定纱布,然后用绷带包扎沙袋加压,嘱病人右下肢制动,护送病员回病房。
  2.2.3 情况处置
   当注入化疗药物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此时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导致窒息或引发吸入性肺炎,同时嘱其放松,深呼吸;注入碘化油乳剂时,患者可能出现胸闷,甚至肝区疼痛等症状,可吸氧,经导管注入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5ml,剧烈疼痛者可暂停手术,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手术。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
   术后睡硬床垫,绝对卧床24h ,严密观察2~4h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可每半小时测血压1 次,连测6 次至平稳后停止,每6h 测量体温1 次。嘱病人安静休息,减少躯体移动,避免伤口出血。手脚可以轻微活动,8h 后可以翻身,术后8h 无严重并发症者可撤去沙袋,24h 后下床轻微活动,3d 后可正常活动。
  2.3.2 并发症观察
   严密观察下肢血液循环。化疗药物及栓塞剂的返流,可引起下肢动脉痉挛和栓塞,造成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术后应抬高右下肢30度,并注意观察肢体皮肤颜色、皮温及肢端血运,每30分钟测右足背动脉搏动。同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反应,导致情绪不稳定,应耐心向串者解释这些都是术后出现的正常反应,不必忧虑[5]。心要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症处理。对疼痛剧烈者可适量应用镇痛剂,对发热较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小结
   随着肿瘤介入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其己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尽管各种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不相同,但是他们在DSA透视下介入术前后的处理上有着相似的地方。DSA透视下介入术是一项有创性技术,其成功除了需要术者及引导者的操作经验丰富外,还离不开术前器械的充分准备,术中护理人员及病人的默契配合、稳定病人情绪,术后得力的护理措施。并在预防并发症、保证治疗成功及远期疗效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波,王天玉等.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J].中华微创外科杂志,2004, 4: 324- 325.
  [2]孙秀梅,李 雪. 104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20):3140~3141.
  [3]胡道珍,李维萍.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咯血的术中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2007. 6:39~40.
  [4]何光兰,孟凡爱.明胶海绵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03.11:15~16.
  [5]张理义,袁国桢,肖海,姜厚壁. 心理医生手册[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467~247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0例住院的老年病人进行有效的心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测评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可改善老年病人的健康状况,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不断增加,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表现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期刊
【摘 要】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剖宫产的护理及术中抢救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术前访视,心理护理,术中抢救,护理配合。   【关键词】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剖宫产;护理   剖宫产是产科解决难产常用的分娩方式,该术式对于正常生理妊娠的产妇来说,能够耐受手术以及麻醉刺激,安全渡过手术关。但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的产妇来说,对手术及麻醉的刺激耐受力极差且手术风险大。我们于2009年1月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射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收住并行射流雾化吸入处理的小儿肺炎86例的护理措施。结果:患儿经射流雾化治疗效果好,整个护理过程顺利,无不良护理事件发生; 结论:射流雾化吸入给药方法简单、无创、安全,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关键词】 射流雾化;小儿肺炎;护理体会   肺炎为婴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小
期刊
【摘 要】 截瘫病人多为突发的意外事故或脊髓病变,损伤引起的,大部分病人多为中,青年。他们不论来自农村还是城镇,都处于家庭和事业的顶峰,面对突发的意外情况毫无心理准备,无法面对事实,患者常表现为愤怒、绝望、恐惧、不知所措,心理失去平衡,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是一个残废人,是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所以整天忧心忡忡,反应迟钝,消极沮丧,甚至有些病人拒绝一切治疗与进食,并有自杀的倾向,所以截瘫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6个月后, 两组疼痛改善及骨密度变化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按照实际情况对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判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急诊处置的护理配合措施。 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急诊科抢救的热性惊厥患儿68例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经过积极抢救,医护科学配合,精细护理使患儿惊厥得到100%的控制。结论:小儿热性惊厥是急诊抢救室常见病之一,科学的护理措施是控制惊厥,减少因热性惊厥而导致脑部损伤的关键。   【关键词】 小儿;热性惊厥;急诊;护理   热性惊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探讨护士如何更好的进行自我防护,对提高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方法 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制订培训计划,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学习防护知识。通过自身的防护,病房的环境的防护,以及在吸痰过程中的防护措施来达到目的。结果:患者在气切期间,均未发生緑脓杆菌,鲍曼杆菌等二重感染。护士手部细菌和病房紫外线消毒达到标准要求。结论:通过对气切患者的自我防护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应用心理测量量表,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在促进患者心理康复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针对不同心理问题实施相对应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特点的分析,采取对应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糖尿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心理障碍;心理健康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
期刊
【摘 要】 目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多发生于儿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幼儿病情变化快,对疾病的感受不能描述,需要护理人员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及时处理,同时需患儿家人的积极有效的配合。   【关键词】 儿童;手足口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水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的的护理配合措施。 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院前急救处置的12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经过积极抢救,医护科学配合处置措施,可减轻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结论:颅脑外伤是院前急救常见病之一,而颅脑外伤者常常合并有急性酒精中毒,科学的护理措施是是降低颅脑外伤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