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小说中的海洋生态诗学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yang0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洋总是张炜小说中或显或隐的存在。张炜小说的第一个十年,是对纯洁海洋生态美的赞歌。张炜小说的第二个十年,侧重于批判矛盾海洋生态恶化与人海矛盾化、人性丑化、人与大海的关系激化。张炜小说的第三个阶段,以魔幻的寓言式海洋书写,构建了三个层面的海洋生态诗学:自由自在海洋的诗性审美、矛盾冲突海洋的魔性审丑、多种生灵在多重时空共处并行的神秘海洋之境。张炜小说中的海洋生态诗学,也是张炜小说快乐美学的异体同构,是中外海洋文学延长线的继承和新变。
  关键词:张炜;海洋;生态诗学
  张炜的小说作品中蕴含着显著而执着的生态思想,有论者将其归为乡土生态小说,其作品中最能体现生态思想的是“融生命于自然、艺术凝结于自然之隐秘。”①有论者称其为“大地诗学”,“以阐发大地的生命伟力,突出大地的善良宽容的品性为思想中心。”②乡土大地的意象往往让人忽视了张炜小说中海洋的魅力。实际上,张炜的小说世界,是对他家乡登州海角的艺术再现,几乎没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他从小就生活的海滨乡村或城市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人所依偎所眷恋的海洋与大地的熱爱。
  海洋总是张炜小说中或显或隐的存在。有的小说对海洋做直接描写,人们在海滩上生活,在海洋里劳作,到海岛上开拓,海洋是故事展开的场所,海洋的美是小说的着眼处和魅力源。有的小说中,人物生活的葡萄园、山林、乡村和小城都是滨临海洋之地,海洋是故事中的隐约背景,是人物的精神故乡。这些小说仍能被归为涉海作品,因为“海洋文学的书写,不必然是一种‘海上生活’的描述,它也可以是‘在地的’,是对海的观察、想象或情之所至。”③张炜小说中的海洋书写,是对人与大海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的观照。随着张炜所生活所描摹的登州海角的社会变迁,大海、人以及两者的关系,与时俱变,反映在张炜小说中的海洋生态审美,包括海洋本体的生态审美、人类自我的生态审美、海洋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态审美,在时间的纬度上,也呈现出形态逐渐多样、涵义渐趋复杂之势,最终构建完成了独特的张炜式海洋生态诗学。
  一
其他文献
采用高速摄像机加装带通滤波片的方式获取了变极性等离子电弧的特征谱线,通过预处理算法滤除光谱数据中的噪声信号,获得了变极性等离子弧正反极性期间的温度分布.采用电弧边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本文以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为起始点,详细分析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信息内容交
中国文学在德语世界的接受场域是一个具有私人性、批判性和政治功能转换趋向的文学公共领域,其历史文化特征是探索当代中国文学在德接受形态的关键。德语文学公共领域的中国
采用压力梯度和外加均匀轴向电场驱动,探究纳米流体在平行板柔性纳米管道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利用双电层模型,基于壁面低电势的假设,借助于Debye-Hückel线性化近似化简Poiss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我国众多行业和领域内,已经开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通过信息技术使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在图书馆之中拥有数量丰富的藏书,如果没有先进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地图可视化与空间分析为一体的综合技术系统,通过多年发展使得它的应用与研究远超地理学科范畴,已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与广大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也不断发展成熟。城乡居民医保更是几乎覆盖到了所有农村居民和无固定职业的城市居民,城乡居
冯德英的《苦菜花》是一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思想艺术价值明显被低估了的长篇战争小说。这一遭遇虽然与作者艺术手法的欠缺不无关系,但更多的却是受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