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苏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演变趋势及急诊PCI治疗现状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xiao88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近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5年本院诊断为初发AMI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各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将纳入2511例患者分为五组,2006~2007年度组、2008~2009年度组、2010~2011年度组、2012~2013年度组和2014~2015年度组,各年度组男女比例在4.48~5.49,男性发病平均年龄早于女性.按发病年龄分为四个年龄段:年龄<45岁、45~59岁、60~74岁和≥75岁.AMI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0~74岁,与同时间段其他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MI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60~74岁,在<45岁和45~59岁患者构成比呈逐年递增趋势;女性AMI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同男性,在≥75岁呈逐年递增趋势.具有吸烟、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在AMI人群中始终超过50%,且胆固醇水平居高不下.AMI患者抽吸导管使用率及冠脉内替罗非班使用率逐年增加,行保护性临时起搏器患者比例逐年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为主要治疗方法,其次为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 结论 在苏州地区,AMI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有年轻化趋势;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本地区内,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干预,具有重大意义.急诊PCI是治疗AMI的主要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N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一氧化碳中毒患者79例按是否发生DNS分为DNS组(13例)及非DNS组(66例),将两组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暴露环境、昏迷时间、是否经历转院、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头颅CT是否异常、首次就诊是否行高压氧治疗)及实验室指标[碳氧血红蛋白(COHb)、WB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肺出血新生儿,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28例,常规机械通气(CMV)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HFOV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CMV组接受常规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计算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PaO2),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上呼吸机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
目的研究快律宁胶囊(KLN)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离子(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清对照组、KLN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6只,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Fluo-3/AM荧光探针测定不同浓度的KLN及其含药血清对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别C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LN高、中、低剂量组在50 s、10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