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潜在的才能,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合理地分工,合理的评价,对于厌学,好动,基础差而又没有学习压力的中职生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较传统的灌输式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综合地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64-01
1 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构建小组合作方式的理论前提
所谓教学法,亦即教学做合一。在中职学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工合作,为学生创设与其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语文学习情境中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2.1 生源情况两极分化严重
近些年,随着高中普及化的发展,中职的生源则越来越少,导致来此就读的学生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中考没有成绩或是一百来分,有的初中没念完、中途辍学,所以只要报名就可招收进来,但其中也不乏有高中、大学毕业的学生,或是重点高中漏,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为了掌握技能而来此报读的,这就造成了同一个专业的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成绩从一百来分到五百多分,跨度极大。这就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压力。
2.2 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
在中职一类的学校,由于学生没有升学任务,老师之间也就少了很多由升学任务带来的竞争,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造成了老师的惰性,使老师们不再为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语文学习而苦恼,也就少了很多的创造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思维的改观,只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想去在混日子,课堂教学中也只是应付了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很单一,一味地采取填鸭式为主,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讲授完了事,根本不会顾念学生接受的怎么样,这样一来,对提高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是极为不利的。
3 中职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小组分工合作方式的具体做法
3.1 语文学习中进行情境创设的方法
首先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素质、构成及基础等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寓教于乐,在模拟的现实中,提高、并发展自己的潜能。
3.1.1 为学生提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用具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也可以为了增进师生感情,增加了解,由师生一起准备。
3.1.2 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创设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要视学校现有的辅助教学资源而定,从而可以进行充分利用,如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实习厂房、宿舍、市场、礼堂等地方都可以成为创设语文学习情境的场所。
3.2 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后,让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
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中职生语文水平两极分化情况嚴重,学生兴趣爱好不同的大前提下,语文课堂上如果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在有选择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同时,也可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为发掘学生的潜能,为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3.2.1 任务推进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个任务展开,但可以分成若干个阶段进行,可以将任务有层次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深化。
阶段A:任务;阶段B:任务;阶段C:任务……每一阶段的任务,每一阶段的既定目标,每一阶段已完成的任务及下一阶段准备要完成的任务等,可以一目了然,清晰明了的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阶段A可以是先练习听别人说,包括听别人说的普通话和看别人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阶段B是单向回答问题,在听别人说和看别人表达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运用合适、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阶段C是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运用一定的手势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阶段D是在模拟的社交情境中学习介绍自己的优势的方法。
3.2.2 任务星型扩展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开展与此中心任务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例如:以教学生如何写求职信为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要求学生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进行阅读、收集、整理加工、参观、表演、绘画等活动。
3.2.3 任务分散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确定一个任务,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子任务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次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水平,可以以这一目标为主题,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实际情况进行强化训练,也可以把学生基础的实际表现情况分解成错别字多、病句多、内容不充实、语言不简洁、结构混乱、材料陈旧等子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中的不足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3.2.4 任务生成式。任务执行前,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到任务和情境的设计中来,则更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如为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在求职应聘面试这一环节中,老师则可以把如何应对企业的招聘活动为主题来设计成任务生成式的活动。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方式是综合运用的,在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的前提下,学生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分工合作,在活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深化和生成任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素养。
3.3 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组合作中任务完成的方式
在以上所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构建交流、表现自我的平台,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作用。小组中,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可以和其他组员合作来完成;合作中,既有两三个同学组成的小组合作的,也有八九个同学组成的大组合作完成的。在分组合作中,学;自然地会进行分工,做;自然地进行合作,这就不仅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掘,也让学生学到了一个团队要讲求合作,不能单枪匹马,只顾表现自己的道理。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此种方式的真谛。
3.4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组合作方式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此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指挥官、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上,主要由学生自己组织发挥,教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控,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继续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的分类评价,也可以由教师本身进行总结性地评价。
4 结语
针对中职生实际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式,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还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还很难做到。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64-01
1 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构建小组合作方式的理论前提
所谓教学法,亦即教学做合一。在中职学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工合作,为学生创设与其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语文学习情境中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2.1 生源情况两极分化严重
近些年,随着高中普及化的发展,中职的生源则越来越少,导致来此就读的学生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中考没有成绩或是一百来分,有的初中没念完、中途辍学,所以只要报名就可招收进来,但其中也不乏有高中、大学毕业的学生,或是重点高中漏,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为了掌握技能而来此报读的,这就造成了同一个专业的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成绩从一百来分到五百多分,跨度极大。这就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压力。
2.2 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
在中职一类的学校,由于学生没有升学任务,老师之间也就少了很多由升学任务带来的竞争,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造成了老师的惰性,使老师们不再为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语文学习而苦恼,也就少了很多的创造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思维的改观,只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想去在混日子,课堂教学中也只是应付了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很单一,一味地采取填鸭式为主,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讲授完了事,根本不会顾念学生接受的怎么样,这样一来,对提高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是极为不利的。
3 中职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小组分工合作方式的具体做法
3.1 语文学习中进行情境创设的方法
首先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素质、构成及基础等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寓教于乐,在模拟的现实中,提高、并发展自己的潜能。
3.1.1 为学生提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用具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也可以为了增进师生感情,增加了解,由师生一起准备。
3.1.2 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创设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要视学校现有的辅助教学资源而定,从而可以进行充分利用,如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实习厂房、宿舍、市场、礼堂等地方都可以成为创设语文学习情境的场所。
3.2 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后,让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
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中职生语文水平两极分化情况嚴重,学生兴趣爱好不同的大前提下,语文课堂上如果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在有选择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同时,也可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为发掘学生的潜能,为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3.2.1 任务推进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个任务展开,但可以分成若干个阶段进行,可以将任务有层次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深化。
阶段A:任务;阶段B:任务;阶段C:任务……每一阶段的任务,每一阶段的既定目标,每一阶段已完成的任务及下一阶段准备要完成的任务等,可以一目了然,清晰明了的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阶段A可以是先练习听别人说,包括听别人说的普通话和看别人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阶段B是单向回答问题,在听别人说和看别人表达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运用合适、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阶段C是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运用一定的手势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阶段D是在模拟的社交情境中学习介绍自己的优势的方法。
3.2.2 任务星型扩展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开展与此中心任务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例如:以教学生如何写求职信为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要求学生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进行阅读、收集、整理加工、参观、表演、绘画等活动。
3.2.3 任务分散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确定一个任务,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子任务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次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水平,可以以这一目标为主题,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实际情况进行强化训练,也可以把学生基础的实际表现情况分解成错别字多、病句多、内容不充实、语言不简洁、结构混乱、材料陈旧等子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中的不足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3.2.4 任务生成式。任务执行前,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到任务和情境的设计中来,则更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如为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在求职应聘面试这一环节中,老师则可以把如何应对企业的招聘活动为主题来设计成任务生成式的活动。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方式是综合运用的,在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的前提下,学生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分工合作,在活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深化和生成任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素养。
3.3 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组合作中任务完成的方式
在以上所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构建交流、表现自我的平台,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作用。小组中,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可以和其他组员合作来完成;合作中,既有两三个同学组成的小组合作的,也有八九个同学组成的大组合作完成的。在分组合作中,学;自然地会进行分工,做;自然地进行合作,这就不仅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掘,也让学生学到了一个团队要讲求合作,不能单枪匹马,只顾表现自己的道理。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此种方式的真谛。
3.4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组合作方式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此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指挥官、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上,主要由学生自己组织发挥,教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控,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继续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的分类评价,也可以由教师本身进行总结性地评价。
4 结语
针对中职生实际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式,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还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还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