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结构、个人笔调、杂糅语言——论语派小品文的文体创新路径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h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代,论语派以《论语》等期刊为依托,提倡并实践幽默性灵小品文。此种小品文体现了论语派创新散文文体的努力。闲谈结构、个人笔调、杂糅语言是论语派小品文的文体创新路径,主张以闲谈结构促进散文体裁的解放,以个人笔调改变板滞文风,以杂糅调和的语言突破工具论语言观的束缚。通过对这些新的结构、笔调、语言的强调和运用,论语派更新了散文文体观念,创造了新的散文样式,提升了散文的艺术品位,为散文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唐太宗精通《礼记》学,深知《礼记》所蕴含的丰富礼学思想及其重大学术价值,于《三礼》中特别推崇《礼记》。学术上他常依据《礼记》经义与孔颖达、魏徵等大儒讨论礼学,以议
卡斯托里亚迪斯是法国著名的左翼思想家之一,然而他的思想一直未得到国内学界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卡斯托里亚迪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适用性分析、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建构的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承担者和最终实践者,其优良的教育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完善教师教育,应该促进教师实现以下方面的转型:教学理念上,实现传统向现
明人周静轩的咏史诗广泛存在于"三国"系列小说及其他历史小说文本中。在"三国"小说的嬗变过程中,静轩咏史诗的数量增减较大,呈现出特定的美学旨趣。静轩咏史诗的诗词功能被修订者
明代的讲史小说是从"讲史"向"小说"演变的一种文学形态。围绕讲史小说的种种争论,体现了文学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焦虑。从表面上看,针对具体的讲史小说作品,争论的重点是"讲史"的真
建国初期,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方面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强调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