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效应研究——以安塞纸房沟流域为例

来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纸房沟流域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被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均向土壤表层富集,但对养分的影响不同,从剖面上看,0~20 cm>20~40 cm>40~60 cm;从不同植被类型看(全磷除外),乔木>灌丛>草本。土壤全氮、水解氮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土壤全磷与土壤有机质的线性关系不显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很小。
其他文献
研究了浓度为1 mg.mL-1的3个醌类化合物和1个蒽酮类化合物对粘虫、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3种醌类化合物对供试昆虫的拒食作用明显。胡桃醌、α-萘醌、蓝雪醌对粘
对洋槐蚜Aphis robiniae、桃蚜Myxus persicae、女贞卷叶绵蚜Prociphilus ligustrifoliae、中华忍冬圆尾蚜Amphicercidus sinalonicericola 和柏大蚜Cinera tujafilina 等5种
沟道系统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侵蚀产沙区,也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部位。以南小河沟流域为例,在概括黄土高塬沟壑区沟道系统地貌特征的基础上,以坡度与海拔因素为关键特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开发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沟道提取系统,实现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目标沟道系统DEM的自动提取。提取的沟道系统与原始图像比较非常吻合,结果满意。该系统为黄土高原地区沟道系统的提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阐述了在巴渝地区主要为西南山地地形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手段相互配合,最大程度融合各种环境因子,巧妙利用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创造出与当地自然景观、地形地势、人文特点相适合的
西安西郊三桥湾子村汉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木桥遗址出土的木材经鉴定为冷杉属木材(Abies sp.)、樟科桢楠属木材(Phoebe spp.)、紫葳科梓属木材(Catalpa spp.)、壳斗科麻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psedudoaca cia)人工林及荒坡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亏缺状况的分析发现,无论是土壤水分有效性,还是水分状况都表现出:油松>刺槐>荒坡的特征,据此认为,在该区造林工作中,如果立地条件允许,更适宜造油松林;不但降水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干湿状况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降水的分布状况尤其是生长季中的降水分布状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