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的“氐傁”与“叟”辨析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氐傁”与“叟”均是出于《华阳国志》中的人群称谓,前者仅见于《华阳国志》,后者则同时见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目前学术界有关“叟”的认识与讨论常将其与“氐傁”等同和混淆。对史籍记载的考证分析可以看出,“氐傁”与“叟”不但分布区域不同,且族系类别亦截然有异,“氐傁”即“氐”,“叟”则属“夷”或“夷种”。
其他文献
随着“三农”问题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要求建立农业经济组织。但当前大多数的探讨定位于中国人世的宏观环境和市场学的角度,只是给出了建立农业经济
《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主要从三方面表征了劳伦斯的和谐人生观:1.对克里夫·恰特莱失落的和谐的严厉批判;2.对康妮缺失的和谐的深刻同情;3.对梅勒斯象征的自然和谐的认同以及对
文化心理是人类社会现象中一个重要层面,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去实现。中国各少数民族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他们的文化心理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