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的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1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最近几年,杨舍镇的水稻机插秧率均超过95%,水稻产量均超过550 kg/667 m2。但同年份中,种粮大户间由于机插秧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出现的产量差异也较大,通过近几年的观察与分析,认为影响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秧苗培育及大田的化学除草。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5.008
  1 水稻育秧技术
  1.1 秧苗素质
  “秧好半熟稻”,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
  1.1.1 秧苗素质与基本苗的关系
  水稻插秧机行距随机身而固定,株距及秧苗切块大小在移栽前已根据品种及栽培要求调节固定好,但每个切块中秧苗的多少取决于水稻育秧技术的好坏,如果育秧时播种均匀,秧龄适中、秧根盘结较好,则切块均匀能保证机插苗数正常,反之则易造成缺棵不能保证机插基本苗数量。
  1.1.2 秧苗素质与成秧率的关系
  由于机插秧对秧苗损伤较大,水稻秧苗素质与成活率成正比,因此机插水稻育秧技术的水平决定了机插秧成苗率,从而影响穗数。
  1.1.3 秧苗素质与粒数的关系
  秧苗素质与水稻粒数也成正比,如果秧苗素质好,则植伤率低,成活率高,水稻返青活棵快,够苗期早,搁田也早,有效大分蘖多,苗壮茎粗,水稻穗分化早枝梗发育多从而穗大粒多,确保水稻高产。
  1.1.4 秧苗与粒重的关系
  秧苗素质好,则植伤小,返青快,苗壮茎粗,够苗期早搁田也早,田间通风透光,草害发生轻,病虫害损失小,从而粒重也有所增加。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水稻育秧技术直接决定了当年机插秧的成功率,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
  1.2 影响育秧技术的不利因素
  由于机插育秧与小麦抢收基本同步进行,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加之气候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因此近几年在育苗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制约了秧苗素质的提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2.1 秧龄难以掌控
  实践表明,露地机插秧秧龄15~18 d(温室育秧可缩短2~3 d)是秧苗最适宜栽插秧龄,但从大面积生产看,由于多种不利因素存在,超秧龄现象仍难以避免,导致栽插时秧苗素质明显下降,影响了栽后的早发。
  1.2.2 播量普遍偏高
  合理播量下每株秧苗的空间有限,再播量增加会导致中期生长受阻,出现苗体细长的“绿线秧”,不仅增加了栽插时的植伤,也延长了栽后的活棵时间,影响了机插秧的早发。
  1.2.3 秧田管理粗放
  露地育秧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水浆管理上较为粗放,影响盘根质量;肥料使用上,一般使用壮秧剂或基质育苗在秧苗期可不施肥,若缺肥现象较为明显可适当追肥,但部分农户因追肥方式不当,时有肥害发生。
  1.2.4 营养土培肥不匀
  目前张家港市在培肥营养土的过程中,因培肥偏晚、混拌不均等原因,部分秧田出现秧苗生长不均衡、肥害等现象。
  1.3 水稻壮秧培育的关键环节
  1.3.1 明确壮秧标准
  机插秧育秧一般秧龄15~18 d(温室12~15 d),秧龄三叶一心,苗高12~17 cm,每1 cm2成苗1.5~3株,苗挺叶绿,基部粗扁有弹性,秧苗整齐,无病虫危害。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根部盘结牢固,提起不散,盘根带土厚度2.0~2.5 cm,厚薄一致。
  1.3.2 做好培肥准备
  一是合理选择秧池。机插秧育秧秧池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稻田,秧池应尽量集中,实现规模连片育秧。二是确定秧大田比例。露地育秧一般为1∶(80~100),多层育秧架育秧根据实际可放置秧盘面积计算。三是加强营养土培肥。根据育秧介质不同主要分为化肥或壮秧剂培肥的营养土及专用育秧基质(使用基质可跳过培肥阶段)两种。营养土准备遵循“土好第一、培肥尽早;就地培肥,保持湿润;适量培肥,宁少勿过;慎用有机,无机为主”的原则。每
  667 m2准备100 kg左右符合要求的干细泥,拌壮秧剂一包,留适量干细泥不培肥用作盖籽泥。
  1.3.3 精细制作秧板
  机插秧育秧苗床一般畦面寬140 cm,沟宽25 cm,沟深15 cm,长度因田块而定,田周围沟宽30 cm,深
  25 cm。在播种前10~15 d上水耖田耙地,开沟做板,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前2 d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也可选择土壤肥沃的歇冬田,直接在板田上开沟做畦,干整干做,铲除稻桩、杂草等杂物,削高填低,充分拍实,播前2 d上水验平。板面达到实、平、光、直的要求。
  1.3.4 提高播种质量
  一是做好种子处理。播前做好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工作,以提高发芽率、整齐度,浸种要与药剂处理相结合,有效控制种传病害。为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机插秧催芽至露白为宜。二是确定适宜播期。要根据茬口、机插时间等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适宜播期,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还应根据栽插能力做好分批播种。杨舍镇最适栽插时间为6月中旬,最适栽插秧龄15~18 d
  (温室12~15 d)。三是精准均匀播种。常规粳稻每
  667 m2大田用种量3~4 kg,每667 m2备秧盘25~30张,播量芽谷约150 g/盘;杂粳每667 m2用种量1.5~2 kg,每667 m2备秧盘22~25张,播量芽谷100 g/盘。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提高播种均匀度。四是及时覆盖防虫。播种完毕盖土后及时覆盖无纺布或防虫网,可有效起到保温、保湿、防虫、防鸟、防雨冲谷的作用。   1.3.5 抓好基质育秧
  在连续多年的推广应用下,杨舍镇大部分均采用基质育秧。在基质育秧时,一是注重水浆管理。由于基质比重较轻,在秧苗未出苗前喷淋灌水滴较大或水流较急易冲散基质,露地育秧采用大水漫灌方式易造成基质漂浮,从而影响盘内稻谷排列的均匀度,影响出苗质量。因此采用流水线育,并在流线水浇足水的基础上提倡暗化处理,暗化处理后能提高秧苗的整齐度,同时能使秧块尽早成型,提高基质的抗冲刷能力。方法是将播种好的秧盘整齐叠放,最高不超过20个盘,上面盖一张空盘,堆放1~2 d待60%芽鞘出土后,再搬至棚架或平地上,开始正常管理。二是保证基质铺放厚度。从保证秧苗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求看,适当增加基质厚度,有利于培育机插壮秧。因此,基质铺放要保证合理,一般底层铺2~2.5 cm,盖籽在0.5 cm左右,这样可以在秧苗期不施肥料,同时也可以满足盘根的需求。三是避免基质过度缺水。基质较为疏松,其保水性一般,前期太阳曝晒易造成秧盘缺水,从而造成生长受阻,对秧苗素质的提高及盘根均十分不利。因此,在水浆管理上,发现盘面发干发白和秧苗叶片卷曲需及时补水,确保秧苗正常生长。
  1.4 多措并举,确保促进壮苗形成
  水稻种子出苗后,即进入秧田管理期,应重点抓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科学管水。机插秧秧苗二叶期以前,保持平沟水,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以利秧苗盘根。若晴天中午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二三叶期视天气情况勤灌跑马水,做到前水不接后水。移栽前3~4 d,灌半沟水蹲苗,以利于机插。二是因苗补肥。机插秧育秧一般不需追肥,但若秧苗在一叶一心期叶色较淡时,每667 m2可施用尿素4~4.5 kg,于傍晚待秧苗叶尖吐水时建立薄水层后均匀撒施或对水1 000 kg浇施。三是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信息,及时防治秧田期病虫草害,重点把握好秧田一代灰飞虱的防治,控制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同时注意兼治一代螟虫、稻蓟马等病虫的危害。移栽前2~3 d要注意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
  2 大田化学除草技术
  稻田杂草会严重地影响水稻的生长,加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近年来,由于秸秆禁烧推秸秆还田,水稻杂草的草籽基数不断增加,草害逐年呈上升趋势;此外,由于小麦秸秆全程还田,田间秸秆多造成耕整地困难,田块高低不平,影响除草效果。同时,规模经营后种粮大户由于农忙时间紧任务重,往往错过了用药适期也影响除草效果;加之机插秧秧苗小,抗植伤能力差,稍有失误易造成药害。因此在大面积生产过程中部分田块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此,根据秧苗小、杂草基数多、田不平、气候多变等不利因素,制定出了一套机插秧高产栽培大田除草综合技术,从而确保水稻实现了高产稳产。
  2.1 农业防除
  2.1.1 整地除草
  在小麦收割后及时翻耕上水,诱发杂草发芽,水稻移栽前机械化利用机械整地控制已出生的杂草,减少栽后的杂草基数。
  2.1.2 以水控草
  移栽后要及时用药,湿润灌溉,建立并保持水層,达到以水控草的目标
  2.2 化学防除
  稻田化学除草特别要重视封闭处理,实行封杀结合防治策略,控制稻田杂草危害,实现稻田无草害。
  2.2.1 封闭处理
  一是常规封闭处理。时间:第一封在水稻移栽后1~4 d,
  第二封在移栽后10天左右。方法:第一封每667 m2
  用3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30~40 kg喷雾,示范应用47%异隆·丙·氯吡(灵旺)可湿性粉剂,每
  667 m2用70 g,栽前整地时兑水喷雾土壤封闭;第二封每667 m2用10%苄丁微粒剂500 g或20%苄丁可湿粉250 g拌适量化肥或细泥撒施,也可示范应用47%异隆·丙·氯吡(灵旺)可湿性粉剂拌适量化肥或细泥撒施。
  二是“零天化除”技术。“零天化除”即机栽施药一体化技术,每667 m2用35%丁草胺·丙炔噁草酮(秋之宝)80~100 mL加19%氟酮磺草胺(垦收)8 mL对水
  2 kg滴施。对田块不平等因素引起的少量杂草,采用茎叶处理选择性补除。
  2.2.2 茎叶处理
  时间:通过封闭处理后田间仍有杂草的田块,移栽后15~20 d进行补杀。方法:视草相选择不同类型的除草剂,禾草类严重田块可选用2.5%稻杰100 mL、10%韩秋好100 mL等药剂;千金子严重田块选用10%千金乳油
  80 mL;稗草和千金子混生田块每667 m2用6%稻喜150~160 mL;以上配方选择一种后对水40~50 kg喷雾。对莎草、阔叶草混生田块可每667 m2用46% 2甲·灭草松(谷欢)可溶液剂150 mL对水喷雾。
  3 结语
  近几年,全镇在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狠抓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培育适龄壮秧,抓好高产栽培基础建设;其次抓好机插水稻大田化学除草技术,防治好水稻田间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抓好水稻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从而确保了全镇机插水稻的高产及稳产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应做到:培养面向农业的职业技术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应突出现代测绘仪器、测绘方法的学习以及各种图形的绘制与应用,形成以测图、绘图和用图为主线的测量学实践教学体系,教学从实验场地、实验
阐述了县级图书馆长期受到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严重脱离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在生存、发展方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人本管理’模式在‘县级图书馆管理’中具体运用”的对策
针对真空皮带脱水机运行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方案,经工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镜面不锈钢设计而成的双曲面雕塑装置反射出一种由周边城市环境和人群组成的连续和谐的超现实影像。雕塑随着视角和焦距的变化会产生一种丰富的感官世界的奇特反映。单个雕塑
诗歌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佳载体,担负着比小说、散文等文体更为抽象复杂的使命。只有将它还原为有声语言时才能领略其全部美学内涵。古典诗歌是诗歌朗诵的“高端”,具有与朗诵其
摘 要 林业资源是我国森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作用以及经济作用。林业资源的管理与建设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而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缺乏林业保护意识、林业资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我国林业资源大量减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的管理和建设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生态林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