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智慧在,弄潮又何妨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有句十分调皮的名言:“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同理,面对汹涌而至的现代潮流,我们也不必惊慌,既不必担心没有站在时代的潮头,也无需以坚守传统拒绝变革来显示自己的风骨。面对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智慧地对待,既不拒绝,也不迷失,在时代潮流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成就人生的辉煌。
  当前的世界,诱惑繁多,有人一味地追逐潮流,生怕落伍,便拼力前行,不顾一切。勇气固然可嘉,也许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但如果把持不住,很容易在赢得物质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带来危害。一味地担心被潮流所淘汰,就难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子路一向志向远大,很有勇气,处处积极张扬,孔子一再提醒他,就是想让他能够处事冷静一些,思虑周密一些,成功的胜算就大一些。面对社会发展潮流,我们在积极应对的前提下,有必要磨练冷静的品性,力争走得更远。
  面对社会潮流,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不必以坚守传统为借口而拒绝投身社会的变化,我们需要的是理智地对待、智慧地践行。孔子坚守追求任人圣贤的君子之道,他讲“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这是智慧地面对社会,做圣人并不排除富贵,富贵可求,为何不求!如不可求,则亦不可乱为,而要坚守底线,若为富贵而损道义,孔子是坚决不做的。这就是心中存正义。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求义求利时刻都需要留意把握合适的度。只要我们把握住一个合适的度,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去为物质文明奋斗一番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心有智慧在,弄潮又何妨!
  (编辑:于智博)
  评点:纪勇
  观点明确。紧扣题目材料,引发出自己选择的一个观点,鲜明地提出“心有智慧在,弄潮又何妨”的主张,也就是说既要勇敢地站到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又不要忘记坚守为人的基本道德底线,追求符合道义之利,这就是智慧地对待。文章从鲁迅对待文化遗产的观点介入,转入对待社会发展潮流的思考,抓住了内在联系,在后面的论证中用否定沉溺与拒绝两端而自然得出智慧对待的结论。引用论证和道理分析都显得有力度,观点具有可信度。
其他文献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中国人最缺的是信仰。在他看来,信仰有时太大,大到无边无际,难以描述;但信仰有时又小而具体,心里没有它又觉得空落落的。他把信仰看作是人的良知,因而呼吁信仰,提出“无信仰不幸福”。而我认识的信仰既具体又无法免去抽象的广义,在不同人身上有其不同的体现。我认为,信仰是一种超脱心灵的力量,它让人坚定,让人振奋,充满力量。著名作家蔡崇达曾在《我的神明朋友》中讲述他母亲的故事。母亲为亡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