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9.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腰部的运动损伤、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大小腿以及头面部的损伤等几种常见的曲棍球运动损伤类型,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女子曲棍球 运动损伤 损伤类型 预防措施
近些年来,女子曲棍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有所助益。
一、 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
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的受伤部位主要出现在膝部、腰部、大小腿、踝部以及头面部。因此,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就涉及了这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
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类型,例如: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以及创伤性滑膜炎等等。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曲棍球运动的运动技术特征决定了很多技术动作是在运动员快速移动、急停以及变向的过程中,通过屈膝、降低重心等方式来完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让膝关节承受非常大的负荷,而且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右式选手,也就是将右侧作为正手位,右腿作为支撑腿的方式,从而在运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左右膝关节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进而引发膝关节的损伤。
(二)腰部的运动损伤
腰部也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一个常见部位,例如: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腰肌劳损等等。之所以腰部也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一个常见部位,主要是因为,在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要完成传球、接球、运球等动作,必须要在弯腰、屈髋、低重心的状态下完成,以至于运动员的腰背部肌肉的筋膜和韧带多处于牵拉状态,而且在完成的高速旋转动作的时候,还要承受非常大的负荷,从而极易出现腰部损伤。
(三)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在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均比较常见,而在曲棍球运动中也同样比较高发,例如:韧带损伤等。在曲棍球比赛和训练的过程中,比赛场地和训练场地多为人工草坪,场地的凹凸不平和打滑现象很容易让运动员在比赛争抢和高负荷的训练过程中,引发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四)大小腿和头面部的损伤
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大小腿和头面部的运动损伤多为急性创伤,是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种运动损伤类型。而之所以会出现大小腿和头面部的运动损伤,多数是由球击伤或者是棍击伤造成的。这种运动损伤类型多出现在初学者或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身上,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逐步提高,出现大小腿和头面部损伤的情况则会逐渐降低。
二、 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曲棍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比赛的过程中,身体接触和对抗是难免的,而且随着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发展,曲棍球运动的力量和速度特征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凸显。所以,相应的在比赛和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之间的身体接触也会更加的频繁。因此,身体对抗和侵犯就成为了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之所以会在身体对抗的过程中受伤,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运动员自身力量的不足,这一点在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要避免在身体接触和对抗的过程中,引发运动损伤,就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并通过技术和战术的合理安排和配合,来尽可能的降低身体对抗引发运动损伤的情况。
其次,场地和护具使用的不科学也是女子曲棍球运动中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上文中已经分析过,比赛或训练场地的凹凸不平或打滑现象在运动员激烈争夺或高负荷训练的情况下均极易引发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合理安排训练,并注意提高场地的条件。而在比赛或训练的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容易致伤的动作,球棍和球一旦控制不好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特别是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由于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参差不齐,部分运动员对球和球棍的控制能力较差,极易出现球棍或是球伤人的情况。要降低这种情况导致的运动损伤,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要重视护具的科学使用,合理使用牙套、护手、护脸以及专用鞋,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尽可能的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
最后,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量过大、运动员带病坚持训练、伤后恢复不佳等情况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关键原因。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教练员训练负荷安排的不科学、医务工作的滞后和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要避免这种情况所引发的运动损伤事故的出现,教练员必须要科学、全面的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和技战术状况,并对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科学的有效的评估,根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提高医务监督和治疗工作的水平,尽可能的杜绝运动量过大、运动员带病训练和伤后恢复不佳等问题引发运动损伤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王电海,许以诚.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体能特征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
[2] 张波.曲棍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多发类型及其防治探讨[J].体育科技.2005(02).
[3] 任玉衡,田得祥,史和福,等.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04).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腰部的运动损伤、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大小腿以及头面部的损伤等几种常见的曲棍球运动损伤类型,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女子曲棍球 运动损伤 损伤类型 预防措施
近些年来,女子曲棍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有所助益。
一、 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
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的受伤部位主要出现在膝部、腰部、大小腿、踝部以及头面部。因此,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就涉及了这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
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类型,例如: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以及创伤性滑膜炎等等。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曲棍球运动的运动技术特征决定了很多技术动作是在运动员快速移动、急停以及变向的过程中,通过屈膝、降低重心等方式来完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让膝关节承受非常大的负荷,而且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右式选手,也就是将右侧作为正手位,右腿作为支撑腿的方式,从而在运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左右膝关节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进而引发膝关节的损伤。
(二)腰部的运动损伤
腰部也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一个常见部位,例如: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腰肌劳损等等。之所以腰部也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一个常见部位,主要是因为,在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要完成传球、接球、运球等动作,必须要在弯腰、屈髋、低重心的状态下完成,以至于运动员的腰背部肌肉的筋膜和韧带多处于牵拉状态,而且在完成的高速旋转动作的时候,还要承受非常大的负荷,从而极易出现腰部损伤。
(三)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在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均比较常见,而在曲棍球运动中也同样比较高发,例如:韧带损伤等。在曲棍球比赛和训练的过程中,比赛场地和训练场地多为人工草坪,场地的凹凸不平和打滑现象很容易让运动员在比赛争抢和高负荷的训练过程中,引发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四)大小腿和头面部的损伤
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大小腿和头面部的运动损伤多为急性创伤,是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种运动损伤类型。而之所以会出现大小腿和头面部的运动损伤,多数是由球击伤或者是棍击伤造成的。这种运动损伤类型多出现在初学者或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身上,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逐步提高,出现大小腿和头面部损伤的情况则会逐渐降低。
二、 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曲棍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比赛的过程中,身体接触和对抗是难免的,而且随着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发展,曲棍球运动的力量和速度特征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凸显。所以,相应的在比赛和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之间的身体接触也会更加的频繁。因此,身体对抗和侵犯就成为了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之所以会在身体对抗的过程中受伤,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运动员自身力量的不足,这一点在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要避免在身体接触和对抗的过程中,引发运动损伤,就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并通过技术和战术的合理安排和配合,来尽可能的降低身体对抗引发运动损伤的情况。
其次,场地和护具使用的不科学也是女子曲棍球运动中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上文中已经分析过,比赛或训练场地的凹凸不平或打滑现象在运动员激烈争夺或高负荷训练的情况下均极易引发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合理安排训练,并注意提高场地的条件。而在比赛或训练的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容易致伤的动作,球棍和球一旦控制不好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特别是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由于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参差不齐,部分运动员对球和球棍的控制能力较差,极易出现球棍或是球伤人的情况。要降低这种情况导致的运动损伤,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要重视护具的科学使用,合理使用牙套、护手、护脸以及专用鞋,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尽可能的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
最后,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量过大、运动员带病坚持训练、伤后恢复不佳等情况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关键原因。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教练员训练负荷安排的不科学、医务工作的滞后和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要避免这种情况所引发的运动损伤事故的出现,教练员必须要科学、全面的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和技战术状况,并对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科学的有效的评估,根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提高医务监督和治疗工作的水平,尽可能的杜绝运动量过大、运动员带病训练和伤后恢复不佳等问题引发运动损伤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王电海,许以诚.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体能特征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
[2] 张波.曲棍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多发类型及其防治探讨[J].体育科技.2005(02).
[3] 任玉衡,田得祥,史和福,等.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