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伤椎发生骨缺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w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后人路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骨缺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行后人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患者7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3例,年龄43.3±1.3 (19~66)岁,术后平均随访15.6±0.2个月,术后1年完善CT检查.根据术后1年时伤椎水平位或矢状位CT图像是否出现骨缺损将患者分为骨缺损组(40例)和骨折愈合组(34例),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骨折AO分型、伤椎有无置钉,并通过术前腰椎MRI评估术前椎间盘是否完整,通过CT测量术前伤椎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伤椎撑开复位情况等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骨缺损发生的相互关系,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各因素与骨缺损相关性的预测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缺损组伤椎无置钉比例(27.50%)高于骨折愈合组(8.82%),术前椎间盘受损比例(35.00%)高于骨折愈合组(5.88%),伤椎过度撑开比例(52.50%)高于骨折愈合组(20.59%),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平均(3.49±1.87)%,高于骨折愈合组的平均压缩程度(25.01±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缺损组与骨折愈合组之间年龄、BMI、骨折AO分型、术前矢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椎间盘受损、椎体压缩严重、伤椎过度撑开是胸腰椎骨折复位术后出现骨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0.706、0.646(P<0.05),表明上述因素对术后骨缺损相关性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患者术前椎间盘受损、椎体压缩严重、伤椎过度撑开是胸腰椎骨折复位术后出现骨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应用,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06  利用现代媒体或者其他辅助手段来创设情境,是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它不仅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也让学生快速进入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的发病特征和侧凸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纳入2013年1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