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面对这种现象,许多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旨在改变现况,本文是本人对与初中政治教学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同仁探讨。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
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们的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尤其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讲清相关、相似、相近的概念,以及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三要讲清理论和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随意地扩大或缩小其适用范围都容易使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这一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有两大优势,一是教师闻道在先,形成知识优势;二是师道尊严,形成心理优势。这两大优势造成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不能临下。有些教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传授能力,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不愿、不敢或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知识基础是对教材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等等。
根据《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能力可概括为依次提高的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科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我认为,我们应该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无非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培养要循序渐进,不能靠临时突击。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把它们分割开来培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模拟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大量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现象,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在陌生的领域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把握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除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法、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
我们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用既是针对知识的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将书本知识还原于生活。书本知识是生活的概括、提炼和总结,它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新近发生的生活实例中找到能够证明或注解教材原理或观点的例证,并通过举一反三的实践,达到巩固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将生活知识提炼进书本。现实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个体实例看似偶然事件,但它们之间却有某种必然联系,同学们要善于观察、总结和归纳,就能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热情。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对课堂基础知识的讲解,生活中政治知识的利用,传授学习政治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
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们的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尤其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讲清相关、相似、相近的概念,以及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三要讲清理论和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随意地扩大或缩小其适用范围都容易使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这一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有两大优势,一是教师闻道在先,形成知识优势;二是师道尊严,形成心理优势。这两大优势造成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不能临下。有些教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传授能力,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不愿、不敢或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知识基础是对教材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等等。
根据《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能力可概括为依次提高的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科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我认为,我们应该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无非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培养要循序渐进,不能靠临时突击。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把它们分割开来培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模拟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大量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现象,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在陌生的领域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把握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除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法、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
我们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用既是针对知识的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将书本知识还原于生活。书本知识是生活的概括、提炼和总结,它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新近发生的生活实例中找到能够证明或注解教材原理或观点的例证,并通过举一反三的实践,达到巩固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将生活知识提炼进书本。现实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个体实例看似偶然事件,但它们之间却有某种必然联系,同学们要善于观察、总结和归纳,就能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热情。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对课堂基础知识的讲解,生活中政治知识的利用,传授学习政治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