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分子的扩散、一氧化碳的制备及燃烧等实验,说明利用生活中的特色教学资源做化学实验,既能节约药品,变废为宝,又能拉近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实验资源 变废为宝 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在农村一线学校工作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师,经常面临着化学实验教学仪器和药品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新课程改革却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实验探究历程,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我发现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如果能利用好自己所处的有利条件,完全可以弥补教学设备不足造成的缺失。笔者现就以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所在地区的化学教学资源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为例,说明身边存在无处不有的实验原料,以供同行共亨。
一、生活资源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利用
(一)塑料药瓶、旧水性笔壳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现在的学生节约观点比较淡薄,头脑中没有多少低碳概念,水性笔的笔芯用完后,不买笔芯,把水性笔的笔壳一扔,再买新的笔。我及时抓住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并用普通废旧塑料药瓶代替化学实验中反应的锥形瓶,旧水性笔壳代替玻璃导管,做到了废物利用。
(二)废纸的利用
用纸卷一个纸质小棒作天平的横梁,横梁中间扣一细线,另一端扣在铁架台上做天平的支点。找两个相同的一次性水杯,在纸杯上分别系上细线,再将细线系到横梁两端做天平的“托盘”,制成纸质天平。
1.仪器创新的目的。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人教版P114图6-12实验不是专门验证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个性质,学生往往把二氧化碳的灭火性与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分不清,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混为一谈。我制作了一个纸质天平,专门研究二氧化碳的密度,使学生一目了然,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2.纸质天平的操作步骤。收集两集气瓶CO2气体(集气瓶规格相同),调节好天平的平衡,让一位学生向纸质天平一侧的纸杯子中倾倒一瓶CO2气体,盛有CO2气体这一端的杯子明显下降。再将另一瓶气体倒入天平的另一“托盘”中,天平的横梁又神奇般慢慢恢复平衡。
3.实验效果。通过这个实验装置的操作,学生理解在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可以像液体一样倾倒,CO2无色无味,摸不到看不见,以上实验事实却让学生真实地“看”到了“CO2”的存在,使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物质世界的奇妙。
(三)二氧化碳探究实验中的药品替换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课标教材活动与探究实验
二、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我的改进是用一次性塑料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
三、锈铁钉胜过氧化铁药品
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有时比厂方提供的药品还要好。我们在化学实验考训练和实验考查中多次发现,学生在做“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实验时,用厂家提供的Fe2O3药品与HCl反应,根本看不到溶液变成黄色的现象,往往由于实验中Fe2O3 用得多,反应后有剩余,溶液仍保持红色,误导学生FeCl3溶液也是红色。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Fe2O3 要取得很少,只能用药匙的小头挑一点点。
初中学生做化学实验时间不多,化学实验中取药品的技术还很不好,所取药品量往往很难控制,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药品取得越多实验就越容易成功,油多不坏菜吗,Fe2O3 与HCl反应这个化学实验对初中生来说很难做得成功。我们把这个实验中的Fe2O3 改成普通的锈铁钉,实验效果比较好。先在试管中加入锈铁钉,再加入无色的HCl溶液,HCl溶液一遇到锈铁钉立即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实验成功率为100%,而且药品易得,何乐不为呢!如果反应时间长了,铁钉表面的铁锈会被除去,变得光亮,加深学生对盐酸能除锈的理解。时间再长一点,在铁钉的表面还有细小的气泡产生,学生想到非氧化性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练习基本操作,用试管取密度比较大的铁钉,做到化学实验资源经济高效利用。
四、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
1.一氧化碳燃烧改进。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在课堂演示可燃性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在实验前,用充气玩具收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然后在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和一个尖嘴导管),演示时,教师打开水止夹,轻轻挤压充气玩具将一氧化碳匀速挤出,由学生配合将玻璃尖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此方法安全性高、火焰颜色明显、易于操作。
2.一氧化碳制备及燃烧一体化。可以用旧报纸卷曲成喇叭状,用胶水粘合后大口朝下固定在支架上,点燃大口下端,观察到小口处持续冒烟后,点燃,可发现小口处的浓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个实验也是制备并验证一氧化碳可燃性的又一佐证,同时又能证明含碳有机物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这一实验还让学生知道了自家厨房里所用的燃料如果不能充分燃烧也会产生有毒气体,让人感觉不舒服而需要通风换气。
其实,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现象。化学中有许多中学化学实验中利用的材料和药品,如制取O2的实验中,我布置学生到村卫生室找双氧水,检验O2我故意用教室内的扫帚枝做带火星的木条让学生检验O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实验资源,关键是你是不是有心人,能不能勤动脑,勤动手,有没有“挖地三尺的精神”来收集处理生活中的化学有效实验资源。
总之,学好化学更需要走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甚至是废弃物进行化学实验更能使化学贴近生活。能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学生内心深处就可形成“化学是有用”的观点,而从内心深处下定决心要学好化学,有了信心何愁启蒙阶段的化学学不好呢!
参考文献:
[1]柴琪.浅谈初中化学实验及探究题解法与技巧[J].学周刊. 2012.
[2]陈晓东.探究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不竭动力[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3]林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快乐[N].黄冈日报.2010.
【关键词】实验资源 变废为宝 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在农村一线学校工作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师,经常面临着化学实验教学仪器和药品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新课程改革却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实验探究历程,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我发现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如果能利用好自己所处的有利条件,完全可以弥补教学设备不足造成的缺失。笔者现就以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所在地区的化学教学资源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为例,说明身边存在无处不有的实验原料,以供同行共亨。
一、生活资源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利用
(一)塑料药瓶、旧水性笔壳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现在的学生节约观点比较淡薄,头脑中没有多少低碳概念,水性笔的笔芯用完后,不买笔芯,把水性笔的笔壳一扔,再买新的笔。我及时抓住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并用普通废旧塑料药瓶代替化学实验中反应的锥形瓶,旧水性笔壳代替玻璃导管,做到了废物利用。
(二)废纸的利用
用纸卷一个纸质小棒作天平的横梁,横梁中间扣一细线,另一端扣在铁架台上做天平的支点。找两个相同的一次性水杯,在纸杯上分别系上细线,再将细线系到横梁两端做天平的“托盘”,制成纸质天平。
1.仪器创新的目的。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人教版P114图6-12实验不是专门验证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个性质,学生往往把二氧化碳的灭火性与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分不清,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混为一谈。我制作了一个纸质天平,专门研究二氧化碳的密度,使学生一目了然,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2.纸质天平的操作步骤。收集两集气瓶CO2气体(集气瓶规格相同),调节好天平的平衡,让一位学生向纸质天平一侧的纸杯子中倾倒一瓶CO2气体,盛有CO2气体这一端的杯子明显下降。再将另一瓶气体倒入天平的另一“托盘”中,天平的横梁又神奇般慢慢恢复平衡。
3.实验效果。通过这个实验装置的操作,学生理解在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可以像液体一样倾倒,CO2无色无味,摸不到看不见,以上实验事实却让学生真实地“看”到了“CO2”的存在,使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物质世界的奇妙。
(三)二氧化碳探究实验中的药品替换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课标教材活动与探究实验
二、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我的改进是用一次性塑料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
三、锈铁钉胜过氧化铁药品
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有时比厂方提供的药品还要好。我们在化学实验考训练和实验考查中多次发现,学生在做“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实验时,用厂家提供的Fe2O3药品与HCl反应,根本看不到溶液变成黄色的现象,往往由于实验中Fe2O3 用得多,反应后有剩余,溶液仍保持红色,误导学生FeCl3溶液也是红色。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Fe2O3 要取得很少,只能用药匙的小头挑一点点。
初中学生做化学实验时间不多,化学实验中取药品的技术还很不好,所取药品量往往很难控制,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药品取得越多实验就越容易成功,油多不坏菜吗,Fe2O3 与HCl反应这个化学实验对初中生来说很难做得成功。我们把这个实验中的Fe2O3 改成普通的锈铁钉,实验效果比较好。先在试管中加入锈铁钉,再加入无色的HCl溶液,HCl溶液一遇到锈铁钉立即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实验成功率为100%,而且药品易得,何乐不为呢!如果反应时间长了,铁钉表面的铁锈会被除去,变得光亮,加深学生对盐酸能除锈的理解。时间再长一点,在铁钉的表面还有细小的气泡产生,学生想到非氧化性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练习基本操作,用试管取密度比较大的铁钉,做到化学实验资源经济高效利用。
四、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
1.一氧化碳燃烧改进。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在课堂演示可燃性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在实验前,用充气玩具收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然后在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和一个尖嘴导管),演示时,教师打开水止夹,轻轻挤压充气玩具将一氧化碳匀速挤出,由学生配合将玻璃尖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此方法安全性高、火焰颜色明显、易于操作。
2.一氧化碳制备及燃烧一体化。可以用旧报纸卷曲成喇叭状,用胶水粘合后大口朝下固定在支架上,点燃大口下端,观察到小口处持续冒烟后,点燃,可发现小口处的浓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个实验也是制备并验证一氧化碳可燃性的又一佐证,同时又能证明含碳有机物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这一实验还让学生知道了自家厨房里所用的燃料如果不能充分燃烧也会产生有毒气体,让人感觉不舒服而需要通风换气。
其实,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现象。化学中有许多中学化学实验中利用的材料和药品,如制取O2的实验中,我布置学生到村卫生室找双氧水,检验O2我故意用教室内的扫帚枝做带火星的木条让学生检验O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实验资源,关键是你是不是有心人,能不能勤动脑,勤动手,有没有“挖地三尺的精神”来收集处理生活中的化学有效实验资源。
总之,学好化学更需要走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甚至是废弃物进行化学实验更能使化学贴近生活。能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学生内心深处就可形成“化学是有用”的观点,而从内心深处下定决心要学好化学,有了信心何愁启蒙阶段的化学学不好呢!
参考文献:
[1]柴琪.浅谈初中化学实验及探究题解法与技巧[J].学周刊. 2012.
[2]陈晓东.探究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不竭动力[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3]林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快乐[N].黄冈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