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学与本体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价值取向论衡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297481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实学对心性之学的排斥,内含着反本体论的倾向。这一价值偏向为中国近现代化进程所普遍坚执。但这一偏向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深层限制之一。它不仅与实用经验传统有关,而且渊源于泛“实”化的中国儒学文化主流;其社会原型则是政教合一的伦理实体。这一实体不仅限制纯粹科学精神。而且收摄超越性的形而上学,从而形成了与佛道“空无”及西方超越性宗教相区别的泛“实”特质。建设现代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不仅是真正实现发展科学与经济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目标的理论前提,而且是完善民主、提高民族精神境界、主体性地面向世界的中国现代化基本条件之一。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半导体激光器自混合干涉的调制与放大电路,给出了电路原理图及其设计原理,采集了通过三角波电流信号直接调制的半导体激光器自混合干涉信号.
潜山县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农机装备结构全面优化,“平安农机”创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日趋完善。该文阐述了潜山
道德意志自由本体能否"呈现",人对此本体是否具有"智的直觉",是20世纪新儒学理论代表牟宗三与康德对判的中心论题,也是牟宗三新儒学核心之心体论拱心石。这一争论聚焦于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