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推四区”建设加速仁化发展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13098900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化推四区”建设,即: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城和乡镇建成区建设;
  以休闲商旅化推动环丹霞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过去,仁化的经济长期处在总量不大、产业相对单一、新的增长点不足的局面,尤其是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拉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尚未成熟。新一届仁化县领导对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这些“短板”、“软肋”、“瓶颈”有着清晰、深刻的认识。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四化推四区”的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县呈现经济起暖回升、民生改善、城乡变美、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4.87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6亿元。2014年1-9月,地方财政公共收入3.71亿元,预计今年地方财政公共收入可突破6亿元,并有望在韶关县一级率先实现人均GDP超全国平均水平。
  现在,仁化举全县之力,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主攻项目,建设“四区”,奋力开创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的新局面,合力共建生态、活力、幸福新仁化。
  近年来,仁化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广东省文明县城、省旅游强县、省旅游特色县、省首批林业生态县、省县域旅游经济竞争力十强县、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仁化县委书记刘锋表示,仁化将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争当全市“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振兴发展”的排头兵。力争到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达19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976亿元。
  扩容提质  突显“引擎效应”
  坐拥东南亚最大的铅锌铁矿种生产基地的凡口铅锌矿和世界领先生产设备技术的锌冶炼企业丹霞冶炼厂,可谓仁化县的一大优势。
  如何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这无疑是仁化县领导班子着重思考的全局性问题。
  2013年7月,仁化县委召开十二届五次全会,会议提出,以打造“生态型、节约型、科技型、创税型、规模型”的“五型”工业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特色资源产业化、传统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园区建设集聚化,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结构优化、骨干突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合理布局 激活园区多功能
  县委书记刘锋说:“仁化县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县长王晓梅也说:“仁化县必须坚定不移地爬壮大县域经济总量的‘坡’,坚定不移地越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坎’,以加快‘四区’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推动全县经济加快发展。”
  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显示了仁化县委、县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的决心和魄力。
  经过冷静周密的思考和论证,仁化根据工业园区产业和功能布局,将其分为“三园”,即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工业园、小企业创业工业园、岭南人文科技创业园。旨在通过“三园”建设,将县区工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广东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广东岭南人文科技创业基地。
  据了解,有色金属循环工业园区已被省经信委认定为省第一批“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小企业创业园2010年被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广东省小企业创业基地;以旅游配套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的岭南人文科技工业园,正在积极与广晟集团对接,其目标是打造成为以“科技创意、旅游工业”为主体的科技示范园。
  完善设施  提升园区承载力
  11月19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仁化周田镇浈江之畔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工业园。这里区位优势明显,公路、铁路、水运交通十分便利。仁化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倾力将该园打造成新型产业工业园区。
  据介绍,该园区从成立至今,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548.7万元,目前完成了新庄大桥、新庄大道南段、排水(污)管道、工业七路、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一期供水等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实现了给水、排水、电力、道路、通信、场地平整“五通一平”目标。
  记者在现场也看到,2公里多长的进园大道笔直、宽广地向前延伸,两边的沿堤公路也在加紧建设中……“园区已开工建设面积2000亩,完成各类厂房建设面积200多亩。随着基地道路、水电、通讯、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基地投资环境将更优越,也更有生机和活力。”据园区管委会温副主任介绍,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20家,总投资18亿元,10家企业已建成试产,4家企业在建,“这些企业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65.8亿元,税收2.44亿元,可解决5000多人就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1-11月,该园区实现工业产值4亿多元,税收1100多万元。”
  另据悉,小企业创业园目前开工建设面积2200亩,完成各类厂房建设面积100多亩,建成公路2.8公里和路灯、绿化、主供水管网4000米,污水管网4000米,已建成日处理5000立方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现有入园企业20家。
  优化服务  加快产业集聚
  创新建立“一个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名责任人”的项目推动工作机制和重点项目保证金等制度;深入开展“企忧档案”、“企业接待日”、“企业直通车”和“干群会客厅”活动,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代理代办制;兑现“最佳招商服务奖、最佳招工服务奖、最快项目动工奖、最快项目投产奖”,为企业提供“母亲式”的优质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立项、环境评估、土地征用、人才培训、企业用工等问题……一个个举措,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软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他们做深、做足服务好企业,力促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动工,动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   优质的服务必然会带来丰厚的回报。2013年3月,在广州成功举办的仁化(珠三角)县域经济产业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24个,签约投资总额302.5亿元。2012年以来,该县引进了68宗优质项目,实际到位资金逾20亿元。
  “依托有色金属循环产业基地为载体,抢抓建设‘五型’工业新城和‘北江经济带’的战略契机,我们还将加快推进东莞虎门(仁化)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对仁化未来的工业发展,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信心满怀。
  从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迈进
  “仁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这是上天和老祖宗留给仁化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刘锋由衷地感慨道。
  广东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峰寨、城口古秦城位居仁化县境内。仁化还是中国“古塔之乡”,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14座宝塔。这些珍贵的旅游景点,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把仁化装点得熠熠生辉。
  2012年以来,围绕“寻梦丹霞,悠游仁化”的发展定位,仁化县按照“人心向旅、规划引旅、项目强旅、服务优旅”的发展思路,全力打响“红色旅游、温泉养生游、水上娱乐游、休闲度假游”四大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把仁化打造成为休闲胜地,加快仁化从“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转变。
  环丹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13年5月30日,计划投资120亿元的宝能丹霞国际旅游度假项目在仁化县举行开工奠基仪式。一年多后,我们在建设工地看到的是一片火热景象:施工人员正紧张作业,大型机械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吊装材料……这项定位建设成集生态旅游、娱乐休闲、郊野度假、户外运动等多个主题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区,目前已完成丹霞天街项目。据介绍,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每年将吸引国内外超过500万人次的游客。可以全面提升丹霞山旅游风景区周边的“食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水平。
  据了解,丹霞山自2010年“申遗”成功以来,在海内外声名远播,吸引了大量游客,但配套服务设施落后,难以留住游客,成为丹霞山景区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为充分发挥这座世界级名山的品牌效应,带动韶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广东省这一世界遗产。2012年,仁化县作出了丹霞山外围建设项目的规划部署,并得到了广东省政府和国务院的批准。按韶关市政府规划,整个丹霞山外围(“环丹”)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约500亿,建设用地近5万亩,共分为6个大型园区与多个片区。
  “这些环丹建设项目,不但能解决这个瓶颈,还将有效提升丹霞山整体品牌。” 采访中,县旅游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内环丹产业项目中,丹霞一号、梦幻丹霞、大桥古洋水乡和夏富片区等生态旅游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外环丹项目中,丹霞源水利风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韶关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水利风景区,万时山正申报省级地质公园,石塘古村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加快建设。
  “丹霞仁家”成休闲旅游品牌
  今天的仁化,当你漫步锦江两岸,你会发现,像丹霞街道的“福宝农家乐园”那样建筑设计讲究、周边环境优雅、经营项目颇具特色的一大批农家乐已经成为仁化的一道风景线。
  这也是仁化大力实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建设计划成效初显的有力见证。
  据了解,仁化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建设贴息贷款,重点扶持20家特色星级农家乐以及上、下渡落新村,黄屋新村和石塘古村、夏富古村等一批旅游新村建设,着力打造由“山里仁家、古村仁家、水上仁家”组成的“丹霞仁家”休闲旅游品牌。2013年以来,“丹霞仁家”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达2亿元。
  搭建平台提升旅游知名度
  仁化县先后成功举办了“红山茶叶节”、“万时山帐篷节”、“首届石塘堆花米酒旅游文化节”、“鑫三洲春夏美食节”及“中华旅游名博丹霞山行”等节庆宣传活动;建立了县级旅游文化电视频道、旅游网站、旅游指南《悠游仁化》、旅游地图、仁化旅游地理信息等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微博和网上论坛做好旅游宣传推介,邀请国家级媒体拍摄旅游形象宣传片,高平台展示仁化旅游资源……
  一个个有力的举措,使仁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继2011年获“全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之后,2013年再次荣膺“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称号;石塘古村也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与夏富古村入选了广东最美古村落评选30强。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47万人次,旅游收入30.97亿元,2014年1-9月,接待游客4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8亿元。
  县旅游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加快丹霞山1号、红锦湾大酒店、宝能旅游综合项目和黄屋一禾梦幻丹霞,县城至丹霞山水道、绿道、自行车道、生态河堤修复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开发进度,“要让来仁化的游客游在仁化,食住、娱购也在仁化。”
  努力提升城镇化品位
  漫步仁化的大街小巷,你不难发现,现代的张力与古老的凝重在这座千年古城相容相生,城区高层楼宇渐次拔起、巍然耸立,多条街道路网宽敞便捷,广场、公园交相辉映,让人倍感仁化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厚重、环境优美和生态宜人。
  仁化县发展特色城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带动优势。而在最近召开的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仁化又吹响了建设仁化美丽乡村的号角。
  按照“显山露水、遮丑露美、透绿见景”的和谐理念和“拉框架、提档次、优环境、强功能”的原则,立足全国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珠三角和韶关的“后花园城市”定位,仁化制定了《仁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色彩规划、县城至丹霞山绿道项目等一系列城建规划,把仁化县建设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山水旅游县城,将全县十个乡镇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生态美丽小镇。
  正是抓住了国家、省、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大政策机遇,高水平、高质量推动城乡建设,仁化先后建成了丹霞新城首期、雅苑新城等城市扩容提质项目,完成了国道106线锦江大桥维护加固、县城“一江两岸”亮化首期、省道246线河塘至先刂鸡坑段改造、老市场改造等工程,县城至丹霞山金霞小区绿道一期、文峰塔片“三旧”改造、韶赣高速公路出口至国道106线与省道246线交界处旅游景观大道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   一个个城市改造的大手笔,不仅拉大了县城框架,提高了县城承载能力,更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大变化和城市档次、品位的大提升。
  展望仁化新型城镇化发展,县长王晓梅表示,要加快推进梦幻丹霞小镇、宝能等项目建设,将中心城区(县城)与未来新城(周田镇)有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一体化发展。用3至5年时间,把仁化打造成全省山区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县。
  傍晚时分,锦江两岸,霓虹灯次第燃亮。流光溢彩的美景,不仅留在了我们的镜头里,更是镶嵌在了我的记忆中。我想,伴随着霓虹灯一起闪烁的,是仁化人民对这座美丽小城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
  演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精彩嬗变
  2013年6月6日,在董塘镇高莲村,一场飞机喷药现场演示会在这里举办,吸引了各乡镇农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种粮大户等百余人到现场观摩。在广袤的绿色的田野上,两架飞机轻盈地穿梭往返,飞过之处,下压风力拨开禾苗,撒下细化千倍的药雾……
  还有,插秧已用上插秧机,收割已用上收割机……在向着实现农业机械化转变。
  今天,在仁化这块红色土地上,一场田野上的“工业革命”悄然兴起,演绎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精彩嬗变。
  记者从县农业部门了解到,近年来,仁化通过加强科技应用、扩大规模经营、加快园区建设、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扶持龙头企业等方式,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示范带动效益,有效地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2013年,实现农业增加值达1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535元。
  规划引领
  促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012年1月,仁化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打造具有粤北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先行先试区。这对仁化农业跨越发展,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仁化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土地流转、重点产业扶持、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推动特色鲜明、生态高效、功能完善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该县确定了以古洋农业科技综合园为核心,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带、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带,建设生态特色农业区、高效现代农业区、创新农业示范区的“一核、两带、三区”总体布局,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油料、蔬菜、特色种植、生态休闲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农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现在,全区有富然农科山油茶综合开发等43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累计实际完成投资21亿元。
  据悉,截止目前,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大县,仁化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3290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4.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2%。此外,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三控”栽培技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太阳能杀虫灯、地膜花生等新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普及。
  目前,仁化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7个,获得认证有机食品25个、绿色食品2个和无公害食品7个,其中“长坝沙田柚”成为仁化首个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毛茶成为第二个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丹霞岩红(红茶)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
  扩大规模
  促“丹霞”系列农特产品发展
  记者在县农业局提供的材料中,看到这样一组数据:韶关车八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基地已种植铁皮石斛600多亩,是全国最大的单一品种铁皮石斛育苗基地,年产优质种苗3000万丛;全县茶园面积达2万多亩,产量1500多吨,产值约6000万元。石塘堆花米酒家庭作坊数达到56户,其中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有32户……
  一组组数字看似枯燥,却着实反映出仁化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大力发展“丹霞”系列农特产品上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效。
  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要继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农业项目贴息支持力度。发展壮大宝能农业生态观光园、丹霞铁皮石斛生态加工园、富然山茶油等一批高效生态型农业龙头企业,逐步把仁化打造成为粤北优质农产品加工流通基地。
  链接
  地处粤、赣、湘三省交界处,毗邻珠三角的仁化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该县距广州只有200多公里,武广高铁韶关站、韶赣高速公路丹霞出口分别距县城50分钟、12分钟行程,京广铁路黄岗支线格顶火车站距县城14公里。国道323线、106线和省道246、345、1949线贯通全县。韶赣铁路仁化段建成使用,武深高速公路仁化段正准备动工建设,珠江流域锦江河与浈江河交汇后流入北江汇入珠江,是连接珠三角和内地的“桥头堡”。
其他文献
在广东粤东凤凰山脉乌岽鸡公髻1409米山峰的北面山麓,有梅州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凤坪畲族村。该村平均海拔820米,全村有152户,890多人,其中畲族同胞占60%以上,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老、少、山、边小山村。  凤坪畲族村地处高寒山区,有着种茶的优越自然条件和悠久历史。“自古高山出茗茶”,这里所产的白叶单丛、水仙茶质优味美,远近闻名。随着农村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业结构合理调整,耕山种茶已成为该
期刊
首个“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大埔县枫朗老区镇坎下老区行政村,在省编委办的对口扶持下,实施“五项”扶贫项目,合计投入148万元。  自启动第二轮扶贫工作以来,省编委办为坎下村改造危房38户;投资30万元建设罗明同志故居和罗明纪念广场;投入50万元入股大埔县水电站,每年可为该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8万元以上;投入30万元,建成集农、林、畜、牧、鱼于一体的种养生态基地,种植蜜柚8000株,养殖鸡苗600
期刊
“邀您一起,共献爱心”。乘着我国首个“扶贫日”的东风,由广东狮子会钟爱服务队发起的“视觉第一光明行”于2014年10月20日开始,为期一周的免费白内障救助行动于10月26日在连州北山医院举行揭纱布仪式,为免费接受白内障手术救助的患者摘去纱布,共同见证了患者重见光明的时刻。  本次公益行动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仪式中连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广州市驻清远扶贫工作队队长陈鸿钦,主办者广东狮子会钟爱队队长
期刊
11月23日,佛山市生态学会100多名会员在理事长林伟兴、副理事长梁健开的带领下,到怀集县开展大爱随行探访助学活动,资助怀集83名贫困学生每人800元,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扬。  当天上午,佛山市生态学会会员首先驱车来到重点帮扶的梁村镇梁村小学,受到了300多名村干部和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校园里醒狮欢跃,鼓号喧天,欢笑声阵阵,气氛非常热闹。在该校广场举行的帮扶活动大会上,佛山生态学会向梁村小学捐
期刊
11月22日,广宁心连心助孤扶贫慈善会举行主题为“心连心、梦飞翔”的5周年活动,来自广州、佛山、香港以及湖南、江西等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汇集竹乡献爱心。当天活动共筹得善款和物资共计976万元,5年来累计筹得善款1998万元,据悉,这些善款将全部用于扶贫助困。  当天上午,广宁县举行心连心儿童福利中心奠基仪式,通过活动募集更多善款建设儿童福利中心,为社会散居孤儿和家庭照顾不周、监护不力或监护有困难的儿
期刊
日前,中广核集团捐建汤西镇和安村河道清淤护岸项目在丰顺县迎宾馆举行签约仪式,该集团共捐赠250万元用于和安村河道清淤护岸工程建设。仪式结束后,中广核集团领导巴宇一行,还深入到汤西镇和安村河道清淤护岸项目现场和安村文化广场实地考察,认真听取工程项目的开展情况和帮扶情况汇报,同时还走访慰问了部分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食用油、大米和慰问金。  据了解,和安村河道清淤护岸工程的实施,将切实提高和安村河道防灾
期刊
仁化县委书记刘锋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群众利益大于天,要举全县之力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做好事、干实事,构建一批切实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工程,为各项事业的腾飞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仁化县长王晓梅在接受采访时也就民生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她说,为官,就要照顾好自己的百姓。  近年来,仁化县大兴民生重点工程,其规模之大、投
期刊
11月19日,南雄市老促会召开“南雄市革命烈士后裔助学金发放座谈会”,采用集中座谈形式进行发放烈士后裔助学金。座谈会由南雄市农业局局长、老促会副会长陈仁麟同志主持,老促会会长朱雄和常务副会长林树雄小结通报了历年助学金发放的情况与效果,勉励家属要以南雄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为契机,鼓励后代加倍努力,加快南雄各项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南雄市老促会在认真细致的核查、统计的基础上,对家庭贫困的烈士后裔在校大
期刊
台山老促会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促进老区贫困村脱贫致富,深受老区干部群众赞扬。日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布“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名单,台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名列其中,获评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  据了解,该会共筹集330多万元老区扶贫基金,近三年来,运用基金增值部分和政府部门支持近200万元,帮扶建设老区村道硬底化57.5公里。补助17万多元,改造饮水管网工程3宗,
期刊
1912年,梁嘉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月山镇博健乡东安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梁嘉就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1935年冬,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和抗日社团“中国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成为广州青年抗日救国运动的活跃分子和骨干。1936年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山大学学生党支部书记、中共广州市委青年部部长、广东省委青年委员会副书记兼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