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教育打造高品质学校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中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民向上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文化,经历了春秋时期孔子的开创和战国时期孟子的完善,核心思想就是仁。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手段来实现士君子的全面发展。
  一、以仁德理念催生青春活力
  廉江中学创建于1919年,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历经积淀拓展,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训精神,树立起“敬业爱生,严谨治学,创新求精”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实践求真”的学风,为廉江的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也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学校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但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还没有取得共识、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没有与时俱进。譬如:(1)教师个人专长不突出,“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对课改新理念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教学行为有差异。(2)学校德育特色不凸显,德育工作在如何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在提高管理效能和德育实效性问题上,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3)课堂教学模式跟不上。对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育,还缺乏有效的探索。如何挖掘、总结、继承学校已有的经验与传统,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形成能够影响学校师生的独特文化价值观;如何借鉴、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升课堂效率、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是学校发展建设的关键问题。
  百年老校在呼唤、渴盼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来焕发扬帆远航的青春活力。
  站在新的起点,廉江中学确定了“仁德为本,传承创新,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增强使命担当,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准一颗心灵受污染”为工作目标,培养体质强、素质高、品质优的现代化人才,努力实现“办高品质学校,育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高品质指教育教学质量高、校纪校风层次高、师生幸福指数高、社会满意程度高。
  二、以仁德教育实现立德树人
  《淮南子·缪称训》“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盛者也。”仁德,是指致利除害、爱人无私的崇高道德。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基于此,我们在百年老校廉江中学进行了“仁德教育”理念的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
  仁德教育,是一种以现代化视域为基点,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慈、爱、和、美等元素,构建思想体系,沁润学生心灵,打造研究型的教育团队,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合作型学生集体,创设探究型学习方式的一种现代教育范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据此,廉江中学确立了“以仁立德、以仁育德、以仁润德、以仁养德”的德育范式。
  “以仁立德”即是汲取传统经典养料,紧紧围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大主题开展德育活动,致力培养有中华灵魂(民族思想、民族情感、民族精神)和世界眼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当代人才。
  “以仁育德”即是搭建文化活动平台,以“书香节、科技节、敬师节、文化艺术节”为载体、以诗文朗诵比赛、现场书法比赛、现场绘画大赛、演讲比赛、“新思潮”辩论赛等形式,培育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仁养德”即是开设学生社团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计划,把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求真、崇善、唯美的道德品质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以仁润德”即是挖掘文化底蕴,浸润高雅情操。学校以关泽恩广场、名人广场为引领,以“传承红色基因、成就人生伟业”为主题,广泛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引领学生丰厚知识底蕴,化育美德雅行,奠基精彩人生。
  三、以四维体系架构仁德教育
  根据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立足学校的特色发展与追求,精心构建了“仁德教育”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着重研究“仁师”“仁生”“仁教”“仁学”等的教育关系,归纳了“仁德课堂”培育模式,来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分辨美丑、完善品格,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1.“仁师”:德能楷模之师
  “仁师”不仅是师德高尚之师,而且是乐教、善教的教师。教师通过不断地汲取知识、拓宽视野、修身养性来强化自身业务能力、展现自己人格魅力,从而感化学生;通过合作研讨、创新教法、释放爱心来启迪学生智慧,从而造化学生。简而言之,仁德教育倡导的“仁师之策”,即是以强师,来促成学生爱师、尊师、美师。
  2.“仁生”:德才兼备之生
   “仁生”是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有情怀、有责任、敢担当的现代中学生。我们通过践行“三个三”来达成这个培养目标。在文明礼仪上倡导“三多”,要求学生多微笑、多问好、多行礼;在日常行为上倡导“三无”,要求做到地面无垃圾、餐桌无剩饭、内务无杂乱;在课堂内外倡导“三读”,熟读100句经典名言,背读100首经典古诗,精读100篇经典古文。我们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以上的培育途径及措施,所谓“仁生之措”,其实就是在情感上爱生,在思想上导生,在行动上助生,在结果上优生。
  3.“仁教”:圆融的课堂境界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创新性地提炼出“仁德课堂”教学模式,即“一個核心、两条主线、三大原则、四大元素、五个步骤”(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线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讲导线,遵循精题、精讲、精练三个原则,构成慈、爱、和、美四大元素,通过“课前顾习,问题反馈,互动研究,练习巩固,拓展提升”五个步骤来构建仁德教育。   4.“仁学”:互动的合作研讨
  “仁学”是指学生在“仁师”的启发下,通过主动学习、生生互动、合作探究来让学习达到高效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真诚和友谊。合作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仁学”强调的是合作。
  四、以“四个节日”打造五个校园
  学校落实每年“四个节”活动,即书香节、科技节、敬师节、文化艺术节,致力打造“五个校园”。
  1、举办“书香节”打造“文化校园”。三月的“书香节”,开展阅读一本好书、读书主题班会、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推介会等活动,推动建设“文化校园”。
  2、举办“敬师节”打造“文明校园”。九月的“敬师节”,举办“师徒结对”仪式、学生代表向优秀教师献花、表彰学校十大孝子、教师座谈会等活动。
  3、举办“艺术节”打造“艺术校园”。十二月的“艺术节”,举行歌舞表演、摄影作品展示、社团活动展演、现场书法比赛、现场绘画大赛、“新思潮”辩论赛等大型文艺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4、举办“科技节”打造“智慧校园”。为了培育科技创新型人才,学校以“科技节”作为导向,举行航模表演、学生科技作品展示、专家科普讲座等活动,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学校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在教室、图书馆、食堂信息服务和家校共育等环节上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全面实现“智慧校园”。
  5、多措并举打造“幸福校园”。加强校园软硬环境建设,比如积极打造教职工之家,重新开放游泳池,举办合唱比赛等,让老师喝杯咖啡放松一下,唱唱歌来凝聚职业幸福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怀,让校园更加和谐幸福。
  新思路引領新课堂,新理念催生新发展。2019年高考,廉江中学坚持“办高品质学校、育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初见成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本科大学线人数,远超湛江市下达的高考指标;本科上线率持续飙升。上优先投档线逐年攀升。
  在“仁德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廉江中学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高品质教师;强力推进课程改革,把社团活动融入课程,实现高品质课程;全面改革课堂模式,以“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大原则、四大元素、五个步骤”实现高品质课堂;着力挖掘文化基因和历史底蕴,实现高品质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体质强、素质高、品质优”为培养目标实现高品质学生。
  (作者单位:廉江市廉江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下,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但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各高校的继续教育部门各自为政,优质教育资源并不能得到共享;现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不能保证数据安全,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公正互信。通过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内多种继续教育形式,在确保信息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实现校际继续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提供有公信力的成绩及证书查询功能。 
从前我们是字字句句的讲,到现在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探究。学生逐步从课堂上单靠耳朵接受信息,到如今的调动各个器官深入研究。这样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革。其实整节课下来,从表面看,似乎老师很轻松,站在那里似乎不怎么张口不怎么说话,但事实上,早已习惯传统讲授式教育的我们,依然困惑很多,感觉自己越发不会上课了,不知到怎么上课了。使用导学案讲课一段时间,可以说高效课堂
作者介绍:  李国权,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走上校长岗位,现任辽宁省凌源市朝阳街小学校长。先后被评为凌源市十佳青年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课改先进个人。朝阳市优秀教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辽宁省家长学校骨干教师,辽宁省骨干校长。主持的科研课题多次获得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并获得国家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  教育的目标之一
随着互联网不断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延伸,不管你怎样评价,它都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也不能例外,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网络技术在传统教育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大。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完成相关自然和人文课题的作业,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就观察力而言,它不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毋庸置疑, 学习是一种科学, 科学的意义是求真, 求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把握事物的规律。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中, 被學习、假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假学习走向真学习, 让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一、关于“真学习课堂”的理性思考  什么是真学习?真学习的对立面是虚假学习, 虚假的学习是一种不符合学习发生的规
【摘要】基于“经济实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联合构建由学校相关某一专业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相应专业的生产经营资源整合组成“产教融合”的紧密型经济实体。校企双方合作特色体现在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生产、共同经营,实现校企责任共担、利益捆绑、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从校企“经济实体”合作办学优势分析和实践成效的验证,说明该模式是一种深度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经济实体;校
古代诗歌是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在古代诗歌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优质地将古诗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儿童,将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古诗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古诗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古诗的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一、简洁生动的导语  儿童古诗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成功的导入方式,都
如何用课改对抗教育的功利?  辽宁省沈阳市辽三小学教育集团的核心经验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兴趣,尊重儿童的自主。基于“教学就是在学习与应用之间搭桥梁”的教学观,学校在重塑教学关系的基础上,重塑了管理关系:从“职业”到“事业”,激活了教师的职业生命;变“作业”为“作品”,改变了学生的生命状态。  “初一自测如高考,秣马厉兵争分秒。闲课早已被瓜分,自习拼抢来辅导。逼挤苦练恨不足,撬嘴硬塞恐不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儿童学习的读本,对于教师来说,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孩子喜欢的绘本进行教学,从儿童立场出发,抓住绘本故事的内容要点,把绘本运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看画面、讲故事等多种手段,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生动形象地展示到学生眼前,这样更加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明确其与本课教材主题的关系,就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教材,从而为“用好”教材奠定基础。  一、运用绘本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学校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必要手段。可是,心理健康教育带有很大的地域性、地区性,跟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成长规律密切相关。一节优秀的心理健康课适合A校,未必就能适合B校。因此,现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都以心理健康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适用于本校学生的群体辅导或个体辅导。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健康课才能算得上是一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