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中发挥教育教学科研的实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是人类特有而极其复杂的现象,由此决定了教育教学研究的复杂性。日常教学中教育教学科研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教育专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日常教学 教育 教学 科学研究 实用性 课堂教学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建立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时代与教育发展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因此,对于从事教育实践工作的教师来说,树立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掌握一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我们的教育科研活动开展起来如火如荼,可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发挥其实效性,现阶段却存在问题。例如:研究的对象具有复杂性,研究的定向问题;教育教学研究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等等。
  首先,教育教学研究的对象具有与众不同的复杂性。学校教育是人类特有而极其复杂的现象,由此决定了教育教学研究的复杂性,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教育,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联系,一切教育现象与社会环境中的各个因素都处在复杂关系中,同时教育的对象是人,任何教育活动都与人的生理心理活动密不可分,我们研究出来的成果,经过这些不同的考验,变的无法一成不变,无法适用于大多数个体,往往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多学科结合,多角度来进行。
  其次,教育教学研究的定向:现在我们从事的教育教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一切教学现象和教育过程,包括宏观研究,也包括微观研究,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应用研究,不光要研究教育的“今天”,也研究教育的“昨天”,才能定位“明天”,一旦我们研究的定向太过于狭隘,那么研究的生命力就会极度的短暂,正所谓“昙花一现”。
  第三,教育教学研究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效果的显示具有滞后性,从而带来了教育教学研究的周期长,往往通过观察、调查辛苦获得的材料,却经不起更大范围、多次的检验,得不到明确的结论,往往在教育实验中,一两次的教育活动并不能显示效果,需要多次进行,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这样也让我们的望而却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呢?
  首先,既然我们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强的复杂性, 我们应该本着“为了学生,基于学生”的原则。所展开的各类研究、设计的课程、组织的培训都从研究对象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就呼唤着我们教研中的实践精神。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才能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人教版第八册语文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课中描写出来的景色可以说是美轮美奂,可是要想让学生感兴趣,就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我们距离桂林千山万水,学生对于南方的风景难以想象,我们应该以这一点为突破口,设计一些情境,借助电教手段,让学生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进入课文,而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重复的读,我认为只有懂得了其中的美才能品味美,然后才能释放美。要想解决研究结果不能完全适用的问题,我们作为课题结果的执行者,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正确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其次,解决教育教学研究的定向问题,有许多现成的科研成果不能够实施“拿来主义”,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在教学中总结教训:任何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班级和学生所不能代替的,只有在“具体”这个基础上才能形成,“个性化理论”不是非主流的说法,这一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教育科研的目标。定向是行动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要想选定一个好的课题,教师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这种意识包括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自己兴趣点的意识,以及寻求自己的教学不短改进与完善的意识等等。
  第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动摇了我们对于教育教学科研的决心,也是我们传统教育中突出的问题。所谓重结果,就是过分的看重短时间的效应,只看重学生的知识结论,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学生以及我们自身的收获。教育教学活动与其它活动不同之处,如果我们一味执着的把眼光放在科研的成果上,而实践证明却不能短暂的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成果,只能挫败自己的信心,造成许多课题无法完成。我们应该确立目标,提升信心。总是听社会舆论这样去评价一个学校或者老师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特色,教育出来的学生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特点,我相信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我们做很多具体工作,其过程也是值得享受的,而其结果却是学生们一生受用的。例如:课堂上正在讨论问题,其中一位学生已做了回答,老师也许不满意,又叫另一名学生回答。老师未料到这位学生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马上训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讲了多少遍都记不住,坐下。”老师这样的教育,让学生难以接受的同时,只是把眼光放到了教育的结果上,而忘记了,在结论形成的过程中,学生能从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如果孩子们都总结不出正确的结论,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过程进一步的完善,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只有我们完成了过程后,结果才能完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教育教学科研是一种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采用严密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教育客观归路的过程,不能闭门造车、凭空臆造。在教育教学科研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在日常教学中收集有过研究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概括,使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水平,不对提高,能够解释教育教学现象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立足已知去探求和开创未知,在日常的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新工具、新方法的过程,从而把我们对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对推向前进。日常教育教学研究室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教育专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改革初探》、《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教育科研》、《教师与教育》、《河北教育》、《教学研究与新探》.
其他文献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
时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它正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内涵,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等系列问题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学生的学习再也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或媒体的帮助,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去主动建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我觉得网络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表现为以下几
【摘要】要想把体育后进生彻底转化,教师必须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亲近学生,以情感人,多表扬和激励法,采用分层教学,在课堂上多给体困生展示的平台,布置合适的家庭作业,使他们技术得到巩固,技能得到提高,逐步摆脱体育后进生的帽子。  【关键词】体困生 困境    在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有的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不管老师怎么指导、示范,他(她)总是学不会,完成不了体育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最具创造性劳动,也应该是获得最快乐的学习体验。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看到文章所能折射的小作者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文章自然也就很难形成自己的个性,更不用说看到学生因为自己的佳作诞生而快乐的笑脸了。由此,千篇一律、敷衍了事的文章倒是不少。文贵求新,那么作文如何走出陈腐有所创新呢﹖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创新写作离不
【摘 要】初中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学好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如果优秀,学生的物理化学甚至地理等学科也能获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因为数学知识是解决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数学的思维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解决这些课程的具体逻辑问题时变得得心应手。  【关键词】初中 数学 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目标   只有拥有浓厚的兴趣,学
【摘要】探究了通过对矩阵进行初等变换,同步求出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问题,并从相似矩阵具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出发,逐步改变和减弱命题中相关条件,得到几个关于矩阵特征多项式的结论。  【关键词】矩阵 特征值 特征向量 特征多项式 同步求解      特征方程中有很多的学问对于解决很多自然科学,诸如物理、力学、工程技术中的许多问题都有着很大的功用,也因此矩阵的特征值才显得尤为的具有普适性和广泛性。但是现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教师能否深入的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要求作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广大的教师尽快的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意见,从而使教师所必需具备的素养得到明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素养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2009年7月,我市开始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新课改的全称是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但是在很多农村中学,目前老师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等,其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本人就这问题,谈改进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抽象知识具体化,生活化    由于边远地区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几乎为零,而信息技术课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上课时老师
一拨又一拨教学改革冲击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于是,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热闹,学生参与越来越多,讨论越来越激烈,语文课上有了音乐,有了美术,有了表演……可是,在这份热闹背后,我们语文课堂最应有的声音却越来越少,那就是琅琅的读书声。试问,没有了读书声的语文课堂还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课堂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课程和资源有效培配置的一种方式。但在当前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却忽视了对作业方式应有的关注。一方面,课堂教学搞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却仍在固守、延续着传统的教师为学生规定作业,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出现了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不配套的情况,进而影响整个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对传统物理作业的一些思考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规定式”的作业,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