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求高分到反思“满堂灌”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feng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走上讲台的日子里,我不知疲倦、加班加点、不遗余力地想把教学工作做好。我当时虽然对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很深的认识,但是我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在当时只单纯追求高分的背景下,学生虽然得到了高分,但缺乏学习的热情,对学习没有兴趣。
  “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疲惫不堪,兴趣索然,回到家中还要长时间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再次引起我的震动,使我陷入沉思: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生学习效果却不佳。只图分数的提高,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因此,只有当教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才会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一、一堂课上的发现让我陷入反思
  当我捧着课本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开始时,我曾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的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我在困惑中沉默,我在沉默中思考……
  面对现状,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自学”“讨论”“操作”等10种学习方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为学生的进步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一场心理学讲座让我顿开茅塞
  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应该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健康的学习环境。清楚地记得我聆听了一位心理学教授关于儿童心理学的报告,我被她娓娓道来的极富人情味的演讲感动着,不知不觉融入了她的报告之中。
  报告中列举的那么多的课堂教学实例不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吗?我怎么就没想到学生的喜怒哀乐会与学习数学连在一起呢?我着实地进行了一次次自我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为什么要读懂青少年心理这本书?青少年心理状态对其在一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一个个疑问,连续听了有关儿童心理学的系列讲座,使我顿开茅塞。正是这“顿开茅塞”的经历,才使我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开始发生了变化。我认识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验着与伙伴合作的过程,体验着亲自实践和创造的过程。
  三、一次现场教研活动刷新对“教师培训”的认识
  一次现场教研活动观摩吴正宪老师带领三年级学生完成了以“平均数”为主题的教学,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观摩课”后,按程序随后该是专家点评与学术报告。没想到应邀到会的一位老师拿起话筒向大家意味深长地说:“各位,这堂课中学生显然学会了平均数。但是吴老师的教学带给学生的为什么却是学生需要的情感体验呢?”
  现场的老师见状开始议论起来,不少人在交头接耳,大家有些按捺不住了。一位老师抢过话筒有感而发:“学生喜欢的老师,我做到了吗?”“学生需要的数学学习,我创造了吗?”……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的讨论,从学生的课后访谈开始了。“课后学生的现场访谈”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意识到,学生用自己亲身的体验感受着我们课堂的价值,通过倾听学生真实的声音,切身感受学生的需要,有助于促使教师客观评价自己的课堂实践。
  看来,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模仿某个专家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停留在移植某位名师教学经验的层面上,而是要在借鉴名师的观点、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去升华,去建构属于自己的、学生认同的实践体系和话语体系。所以,我们要找准目标,不斷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实践。
其他文献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也是教學任务的重点。而提高识字的质量是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教会孩子们如何掌握正确、高效的识字方法,是目前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在生活中学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因此,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生字是不够的,要走出课本,在生活中学。比如通过看课外书、看报纸来增加识字的是一个良好的途径。老师和家长还可以采取多种有创意的方式,把一些常用的词、句
期刊
维明路小学的校园很美丽。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春兰教学楼大门的浮雕,上面刻着兰草、大山、太阳、大雁等图案,最显眼的还是浮雕中央的校标。绕过春兰楼往东走,你会发现一排绿化带,里面种着玉兰、松树、兰草等植物,还住着西瓜虫、蚂蚁、蜘蛛等小昆虫,偶尔还会有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来串门儿呢!这可是我们亲近自然的好地方!  接着往北走是操场。这里无遮无挡,温暖的阳光直射下来。课间,我和好朋友在操场上散步,享
期刊
越长大,越坚强,越来越觉得流泪是一件多没用的事情。但总会有一个瞬间,我们还是会流下眼泪,因为一个人,因为一件事。  从小到大,爸爸就是我全部的天空。在我眼中,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无论发生了什么,他都会笑呵呵地说没事,从我记事时候起,我只见他流过一次泪。  我記得那天,他来接我回家。我坐上车,他没有立刻走,停了一小会儿,才说:“你妈妈晕倒了,你知道吗?”  我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什么时候?”
期刊
这几天,我又重读了一遍《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小女孩儿那无助的眼神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大雪纷飞,纷纷扬扬的雪花越来越大了,天也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一大年夜。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大雪飘零的日子,小女孩儿穿得如此单薄,怎能耐住严寒?如此寒冷的冬天,不说赤脚,就是穿着羽绒服,也会觉得冷吧?而且小女孩儿还饿着肚子,如此大年夜
期刊
我们家的“国王”长着一张“国”字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可神气啦!  我家“国王”非常大方,每次我想买吃的的时候就五元十元地给呢。要是换了我们家的厉害的“王后”的话,连门儿都没有。  别看我们的“国王”平时慈眉善目,可是打起屁股來,就像过年门口放的鞭炮一样响,可疼呢,而且时不时地就给我下“圣旨”。有一次我正在看书的时候,爸爸突然叫:“柳池你到对面把药给我带过来。”顿时,我变成了我爸爸的奴婢。  还
期刊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听着爸爸“撕心裂肺”的呐喊,厨房里忙碌的妈妈终于爆发了!  “你一个破农民工,还飞得更高,飞得再高你还是农民工,再高你能飞到哪里去?”妈妈大声吼道。  “这你就肤浅了吧!就算是农民工,也要有所追求。我的追求就是干好活,挣大钱,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你的追求就是干好家务,而我们家小宝贝的追求就是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爸爸辩解道。  “爸爸讲得太
期刊
引导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语言和语文环境中,走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走进课文所表现的内容中。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经验和个性认识,去自主体验文章的情感,自主感受文章的语感,自主体会阅读探究的快感,自由获得阅读的独特体验。简单地说,引导是把学生引入到阅读文本之中,亦即问题生成的环境之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一、在学习兴趣上引导  教师要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期刊
“一室之不治,何以家国为”的古训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陨,中国古人对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谈。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子女之幸;反之,则误人误己,使之步入歧途,是子女之祸。  翻开历史的篇章,跨越时间的界限,许多伟人都因家风正而获益。勤俭节约是司马光告诉我们的成人之道,没有勤俭节约,而讲究奢
期刊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这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家巴金说的。  我们也应该像巴金一样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创造奇迹。如果我们破坏生命,那会让生命毫无价值。就是一只苍蝇,一只蚊子,都那么热爱生命,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流失,当我们要把它们拍死的时候,它们也会四处逃窜。生命看似很长,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生命就如同时间,一转眼就没有了
期刊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一个下雨天,几个包子,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  那天晚上,我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叫嚣起来——我饿了,我无力地瘫倒在沙发上。当时因为生病了,连续几顿都没吃饭,而现在,我饿了。我在沙发上一遍又一遍地喊:“我饿了!我饿了!”妈妈听见了,急忙跑过来,笑着说:“没事,你想吃什么?我給你买!”我的嘴一撇,说:“我想吃肉包子!”  “好,好,这就去买。”妈妈叫爸爸过来,妈妈跟爸爸说了几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