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视域下 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che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文化气质,开发根植于深厚乡土文化土壤的特色课程,开展贴近于学生生活、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营造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传承文化基因;有助于学生建立乡土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本文以“走进溧阳历史建筑”为例谈谈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关键词] 家国情怀;乡土教育;校本课程;历史建筑
  2020年,我校“指向家国情怀培育的和雅校本课程建设”被确立为常州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项目,“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研究”被确立为省级教育科研课题,该课题旨在为探寻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贡献学科力量。
  一、家国情怀视域下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公民的必备素养之一,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当下,我们的教学仍然更多偏重知识与能力,缺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目标要求。学校作为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场所,在家国情怀的培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发挥好学校这一教育主阵地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亟待思考的。
  二、家国情怀视域下乡土教育的必要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般来说,人们总会首先对那些他们先接触到或与他们存在某种关联的东西产生认同,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指导自己的行动。如乡土文化由于所处地理地位的特殊性,人们通过对它的认同将自己与外界融合起來,进而在此基础上出现更大范围的认同。因此,除了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同样需要被关注。何谓乡土教育?乡土教育就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树立乡土文化的自信,萌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信念。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一般认为“家”在哪儿,“乡土”就在哪儿,这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文化认同。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教育下,当下的课堂讲得更多的是国家文化、城市文化,而乡土文化几乎空白,稍微问问很多学生对家乡历史都是不了解的,何谈来的乡土情感,更是无法实现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无法建立对民族、对国家深厚的感情。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乡土教育即可以成为落实情感目标培养的又一途径,其中开发并实践乡土课程无疑是乡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乡土课程植根于乡土文化,进行乡土教育对学生建立乡土自信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且以“溧阳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为例谈谈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三、家国情怀视域下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弘扬优秀乡土文化,开发乡土课程
  乡土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本身就是国家课程内容之一。把优秀乡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发乡土教育课程,对乡土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可以有效拓展国家课程的内容和实施领域,加深对国家历史课程的理解。
  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历史,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凝结了一代代人的集体回忆。为加强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2018年12月,溧阳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发布,将书院巷洪宅、原溧阳旅社、原盐库等11处建(构)筑物纳入其中。历史建筑不仅是城市的物质资源,更是文化资源,承载着乡土历史的精神文化内涵。为了让更多年轻一代学生了解家乡历史,课题小组成员在做了大量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等工作基础上对溧阳市第一批历史建筑进行了课程开发,将历史资源整合设计成特色课程,将它们引进学校,带它们走进课堂,以此进一步唤醒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坚定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意愿。
  该课程的开发旨在家国情怀视域下帮助学生了解溧阳历史建筑,弘扬优秀地域文化,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增进乡土文化自信,激发乡土文化认同,培养社会责任,提升学生品格,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家国情怀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课堂教学是家国情怀培育的主阵地,但是家国情怀的培育不能只是课堂的知识说教,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悠远的历史总让人感到陌生和遥远,而综合实践活动则能够帮助学生打破这种距离,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理解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步进行,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举一反三解决遇到的问题。课题组为此开发了校本课程“走进溧阳历史建筑”,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走访、参观讨论等方式,在拉近学生与历史距离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培育家国情怀提供良好的平台。
  以组织开展题为“寻访身边历史,倾听乡土声音”实践活动为例:让每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第一阶段调查,在新版溧阳市旅游交通地图上查找并标注历史建筑的具体位置(或大概位置);发放调研任务记录表,组织学生以“小导游、研学团”形式实地走访历史建筑,现场考察,采访周边居民,即时讨论,并在旅游地图上精准标注位置,在地图APP上进行位置更新(或位置新增);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验,组织学生访问历史见证者——原省溧阳中学教师芮金川,听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感知乡土历史的温度,强化调研体会,进而组织学生整理过程性资料、提炼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类似于科学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家国情怀。
  (三)指导小论文的写作,培育家国情怀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往往容易流于形式,缺乏有效评价的综合实践活动很难持续开展,更是无法充分实现家国情怀的培育的目标要求。关注学生过程表现,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让过程的客观评价主体更多元、形式更多样。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说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显性路径。小论文的写作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学生在历史基础之上,运用比较、判断、归纳等对乡土历史进行思考、评价,反映出的不仅仅是能力的锻炼,而且是思维的训练、情感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家国情怀。
  例如,校本课程“走进溧阳历史建筑”第15课“走近灯光球场主题研究活动”中,设计了如下环节:
  【城市建筑记录】
  “我眼中的灯光球场”:(1)根据现存灯光球场建筑结构,请你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画出它的美,并说说它美在哪?
  “想象中的灯光球场”:(2)想一想,曾经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灯光球场应该是怎样的?你能结合收集的资料,用画笔来想象一下吗?
  意图:以“站在现实看历史”“回到过去说历史”视角,旨在通过寻找历史建筑之美来调动学生思维,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观察判断、语言组织等思维能力。
  “我提出的可行建议”:(3)保护好历史建筑是记录城市发展、保留文化底蕴的重要抓手,结合你的调查与研究,你对灯光球场的保护有什么可操作性的建议?
  意图:历史的学习最终要指向未来的发展,传承历史基因、服务家乡建设是未来公民的使命之一。此环节设计旨在通过“我的建议”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与担当,涵养公民基本素养。
  家国情怀视域下的乡土教育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中讲述历史,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更可以通过比如小论文写作等方式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合乎情理、关注现实的人文情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将家国情怀精神注入学生心灵,形成强烈的乡土认同感与浓厚的爱国之情,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彭云.和雅校本课程体系下历史家国情怀的培育研究[J].天津教育,2020(15):96-98.
  [2]黄浩森.基于立德树人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创新[J].中国教师,2020(7):9-12.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违规操作,收养无效  问:我与郑某离婚时,3岁的孩子随郑某生活。离婚后我即外出打工,两年未归。上个月,家父来电话说郑某已经再婚,将孩子送给了他人收养。我闻讯后迅速赶回,找到收养人要求领回孩子,但遭到拒绝。请问,我有权领回被前夫送养出去的孩子吗?  万可欣(河南漯河)  律师意见:我国《收养法》第10条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据此,收养关系
不要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权利,漫长一生,也许弯路上的风景更美。    这样的话你一定耳熟能详:  ——孩子,我这是为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是过来人,我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你现在恨我,长大了你会感激我!  ——现在我不提醒你,将来你吃亏了会怪我!  但这样的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关于这件事,孩子,我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你得自己去尝试!  ——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你要为自
一、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教师要不要写作?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且各有理由。持肯定意见者认为,教师离不开写作,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反对者则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把书教好,而不是把论文写好。而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简单地回答“是”还是“否”,都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不要写作?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要选择做什么样的教师。若你宁愿选择做教书匠,那你就不需要写作了。若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哪怕是良师,那就另当别论了
案例:   怪念头从何而来?  10岁男孩培培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他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皙,乖巧文静,像个小姑娘。被妈妈带来咨询时,他眼圈红红的,回答问题有点迟钝。  培培的妈妈说,两个多月前,培培看了一部关于脑瘫儿童的纪录片,当时很害怕,问妈妈自己是否也会得脑瘫,变成笨孩子。妈妈说不会,但他从此开始担心,大脑里时常冒出自己会变笨的怪念头,并且行为也怪异起来,经常做一些重复性的动作。在上学、放学的路上
新教师是指刚步入讲坛不久或者任教时间较短的年轻教师,他们学历高,精力充沛,富有教育激情,这是他们特有的优势。但我们在看到这些的同时,也应看到他们的弱势,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能力不足,处理突发事件机智不足等,以至于许多新教师常在理想和现实中徘徊,导致专业成长的被动。因此,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牢记“123”,从而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成长起来。  新教师要怀有“一颗心”。《华严经》中有一句话,叫:“
爸爸去世后,他爱抠手指的毛病逐步升级,经常把手指抠得鲜血淋漓,他非但不觉得痛,反而以此为乐。他的内心究竟隐藏着什么?  儿子经常以抠手指为乐  沙女士和儿子小军进门的一刹那,我就觉得这对母子挺有趣。母亲说话高声大嗓,掩饰不住满脸的焦虑。儿子则瓮声瓮气,一脸的不屑。刚一进门,儿子就嚷着要回去,母亲硬是把他按到了沙发上。  沙女士人到中年,也许是为生活所累,神情显得极为憔悴。刚坐下,她就诉苦说:“自从
潘玉娇,邢田恬撰文指出:定期评选表彰“陶行知奖”“斯霞奖”、增设特设岗位、在市级学科荣誉评选活动中增设乡村序列……日前,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办实事的若干措施》,将为全市10万名中小学教师办好“十件实事”,每一项都事关教师切身利益和专业发展。  加大教师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是“十件实事”中引人关注的一条。南京提出,扩大校园招聘规模,增加校园招聘基地,逐年提高校园招聘计划比例;鼓
在外人眼里,她是个好女孩,却匪夷所思地做出制造谣言、损坏别人物品的举动。这到底是为什么?    好孩子做出怪事    那天下午,读初二的雯雯被妈妈胡女士带到了我面前。看到雯雯的第一眼,我就感觉这孩子与众不同。她看人的目光有不屑,有迷茫,更有几分敌意,唯独少了她这个年龄应有的纯净和无邪。胡女士命令女儿坐下,然后看着我,叹了一口气,开始讲述近来雯雯身上发生的事情。  胡女士说,雯雯在外人眼中是个不折不
■球场误伤,能否免责  问:我儿子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上周在学校接受体育老师范某的邀请,参加老师之间的足球比赛,结果小腿被踢伤,医院诊断为小腿骨折,鉴定为十级伤残。我准备向法院起诉,要求判令体育老师范某赔偿经济损失。范某称,足球比赛有一定危险性,参加比赛即意味着自愿承担危险,否则谁还敢玩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请问,什么叫“自愿承担危险”?范某可以据此免责吗?  王磊(河南南阳)  律师说法:一般来
这几年,学校劲刮“中性”风,大家开始把高高瘦瘦的女生视为帅气,欣赏这种男孩般洒脱的美。很不巧,我,余叶杭,就是那种既高且瘦又很清秀的女生。每当我穿过学校的长廊时,总会有女孩子投以仰慕的目光,悄悄地议论我。对此我真的只能苦笑。有谁知道我的苦衷?  我有一个比我大3岁的哥哥,妈妈是护士。爸爸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虽然已经有个男孩了,却还想再多要一个,多子多福嘛。听妈妈说,她怀我时,有个中医给她把脉,笑着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