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其中学校体育的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进日来,体育教育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阐述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做出的贡献。然而从学校体育方面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助于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也能使体育教育更好的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一、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特征
1.素质教育的理解。人的素质既指先天的自然特点,又指后天的一系列社会品质,因此我们从教育的观点考虑人的素质时,应该把自然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结合起来,并且着重于人的社会本质。据此特点,所谓的素质教育即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展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应试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而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础特征的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更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更注重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更具有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二、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所决定的。
1.学校体育的道德教育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人的道德素质每况愈下,道德沦丧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但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功德圆满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学生个体的身体力行。道德问题往往又是与利益的竞争相联系的,道德的培养也需要在竞争的情况下进行方能见效,体育恰恰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这样的机会,体育的内容载体之一是现代的竞技体育运动,其不断完善的竞赛规程、规则体现了一种社会的道德期盼,参与其中便会使人懂得社会或群体对个体的期待,也能使个体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如篮球、足球竞赛中要求队员之间团结协作,队员要服从裁判、尊重观众,要正确对待比赛,要正确面对胜、负等等。所有这些都使队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学校体育中蕴含着太多的道德观,如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则可以表现出整个民族素质和民族凝聚力。如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那一刻,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2.学校体育的智育功能。身体是知识、科学和技术的载体,健康的身体是发展智能的先决条件。居里夫人得出了“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的结论。智利发展要求体力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体力的提高有利于改善进行智利活动的手段。体育是以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主要任务的教育,与德育智育浑然一体,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因素,也是丰富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性格、意志、道德品质的逐步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容易流露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更容易把握学生真是的思想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体育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调节精神,消除疲劳,有助于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3.学校体育的美育功能。人为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美莫过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美,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创造,而表现美是人的一种本领。体育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能力,发展身体素质的最为积极有效的手段。美也是体育的灵魂、体育的生命。所谓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异彩,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忘却自我、和谐身心、丰富灵性、发挥潜能,从而使人格得到美化。
4.学校体育对劳动素质培养的功能。体育除了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外,一样可以给受教育者一些基础劳动知识,从而使其形成端正的劳动态度。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中的诸多游戏都是从劳动人民的实践活动中演变出来的,因此在游戏之中先介绍一下本游戏的产生背景,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劳动知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尊敬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三、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学校体育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同时对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是时代赋予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1.在改革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应顾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个性,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来抓,使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密切结合,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3.学校体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这即是学校体育的根本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使具有不同体育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学有所成。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
4.学校体育应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主要目标,这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育学科的根本特性。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多做贡献。
四、学校体育适应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是重要的一环, 利用优质的体育教学法能更好推动整体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1. 要清楚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播体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渗透德育教育,发展智力,融和美育和劳技的基本形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担当桥梁的作用。
体育教师在工作中, 需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学习新知识, 探讨新教法, 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素质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2.改革体育成绩考核方法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 更应注重方法的培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知识、技术和运动成绩考核的比重应下降, 对能力和素质考核的比重应增加。要改变体育成绩考核中一些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以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要特别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考核,考试中应有考有试,考就是对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应培养的能力等进行考核; 试则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学习, 对他们课外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特长项目或具有自创性的动作或锻炼方法进行测试,以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个性, 促进其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如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收益, 将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此, 体育成绩的综合考核的效果要比现在采用的以技术和运动成绩为主的单一考核效果好得多。
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构建、选择、改革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步德寿.体育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李涤非等.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1.4
[3]曹厚军等.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C]. 回顾与展望.南方出版社
[4]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进日来,体育教育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阐述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做出的贡献。然而从学校体育方面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助于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也能使体育教育更好的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一、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特征
1.素质教育的理解。人的素质既指先天的自然特点,又指后天的一系列社会品质,因此我们从教育的观点考虑人的素质时,应该把自然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结合起来,并且着重于人的社会本质。据此特点,所谓的素质教育即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展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应试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而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础特征的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更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更注重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更具有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二、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所决定的。
1.学校体育的道德教育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人的道德素质每况愈下,道德沦丧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但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功德圆满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学生个体的身体力行。道德问题往往又是与利益的竞争相联系的,道德的培养也需要在竞争的情况下进行方能见效,体育恰恰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这样的机会,体育的内容载体之一是现代的竞技体育运动,其不断完善的竞赛规程、规则体现了一种社会的道德期盼,参与其中便会使人懂得社会或群体对个体的期待,也能使个体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如篮球、足球竞赛中要求队员之间团结协作,队员要服从裁判、尊重观众,要正确对待比赛,要正确面对胜、负等等。所有这些都使队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学校体育中蕴含着太多的道德观,如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则可以表现出整个民族素质和民族凝聚力。如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那一刻,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2.学校体育的智育功能。身体是知识、科学和技术的载体,健康的身体是发展智能的先决条件。居里夫人得出了“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的结论。智利发展要求体力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体力的提高有利于改善进行智利活动的手段。体育是以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主要任务的教育,与德育智育浑然一体,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因素,也是丰富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性格、意志、道德品质的逐步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容易流露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更容易把握学生真是的思想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体育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调节精神,消除疲劳,有助于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3.学校体育的美育功能。人为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美莫过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美,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创造,而表现美是人的一种本领。体育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能力,发展身体素质的最为积极有效的手段。美也是体育的灵魂、体育的生命。所谓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异彩,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忘却自我、和谐身心、丰富灵性、发挥潜能,从而使人格得到美化。
4.学校体育对劳动素质培养的功能。体育除了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外,一样可以给受教育者一些基础劳动知识,从而使其形成端正的劳动态度。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中的诸多游戏都是从劳动人民的实践活动中演变出来的,因此在游戏之中先介绍一下本游戏的产生背景,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劳动知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尊敬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三、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学校体育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同时对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是时代赋予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1.在改革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应顾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个性,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来抓,使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密切结合,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3.学校体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这即是学校体育的根本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使具有不同体育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学有所成。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
4.学校体育应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主要目标,这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育学科的根本特性。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多做贡献。
四、学校体育适应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是重要的一环, 利用优质的体育教学法能更好推动整体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1. 要清楚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播体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渗透德育教育,发展智力,融和美育和劳技的基本形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担当桥梁的作用。
体育教师在工作中, 需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学习新知识, 探讨新教法, 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素质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2.改革体育成绩考核方法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 更应注重方法的培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知识、技术和运动成绩考核的比重应下降, 对能力和素质考核的比重应增加。要改变体育成绩考核中一些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以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要特别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考核,考试中应有考有试,考就是对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应培养的能力等进行考核; 试则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学习, 对他们课外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特长项目或具有自创性的动作或锻炼方法进行测试,以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个性, 促进其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如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收益, 将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此, 体育成绩的综合考核的效果要比现在采用的以技术和运动成绩为主的单一考核效果好得多。
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构建、选择、改革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步德寿.体育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李涤非等.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1.4
[3]曹厚军等.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C]. 回顾与展望.南方出版社
[4]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