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园微环境,营建良性教育空间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8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背后往往都隐含着教育微环境建设的缺失,许多学校在德育建设中对校园微环境的认知和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教育微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很大,具有必然性、持续性、难以改变性、影响的不可逆性等特征。学校在营建良好的校园微环境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关爱共同体的建设,兼顾“公平”与“偏爱”。
  【关键词】微环境;校园暴力;教育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6-0022-03
  【作者简介】1.贾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3),一级教师;2.郑研科,南京市第一中学明发滨江分校(南京,210031),一级教师。
  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当事双方从亲密无间到“同室操戈”,让人不寒而栗。更有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向当年的同学传达“感谢舍友不杀之恩”的信息,戏谑的说法让人感受到几分悲凉,这不禁让人思考:我们的校园究竟怎么了?以上仅仅是引起强烈反响的部分恶性事件,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被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也在影响着青年学子的成长。通过分析这些案件,笔者认为教育微环境的恶化是悲剧发生的共同土壤。
  一、教育微环境的概念及对个体影响的特征
  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人以影响的境况和条件。人是环境的产物,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社会环境可以塑造人的性格、思想、动机和行为。社会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微环境属于小环境范畴,是指人们无法逃避的具体环境或情境,例如学校宿舍、教室、同桌、成长家庭等。本文讨论的是指学校教育中的微环境,主要包括集体宿舍和班级同桌、邻桌等方面。
  人的性格和行为塑造首先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是调查表明,人更容易受到每天身处其中的学习和生活的微环境的影响,因为微环境是人每天都必须要面对的。教育微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个体产生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必然性。环境像一个无处不在的磁场,其纷繁复杂的影响力存在于传播活动的周围和过程之中,只要处于其中,人就无法摆脱,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2.持续性。无论是学校宿舍、班级同桌还是成长家庭,对人的影响短则一年、三年,长则终生,所以微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虽然一些恶性事件的爆发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但这种爆发往往也是长期持续积累的结果。
  3.难以改变性。个体虽然主观上不愿意处于其中,但又无法改变或者改变微环境的成本非常高,导致个体必须要去面对,心情压抑又无法改变,这就进一步加重了个体对于微环境形成因子的排斥与反感。
  4.影响的不可逆性。环境与处于其中的个体进行着长期的能量交换,发生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影响对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一旦影响到个体的性格形成,往往很难改变,给个体的性格形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多起恶性事件中,其发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往往都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微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以川师大学生杀人事件为例,两人所处的宿舍微环境本身就隐藏着问题,令人扼腕痛惜的是,两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都没有及时做出改变或优化教育微环境的举措,最终造成了悲剧的发生。如果两人能够彼此宽容一下,或者有意识地主动改变一下自己所处的微环境,又或者有人能够从外部帮助两人及时化解矛盾、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哪怕是调整一下宿舍,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其实从案件发生后社会大众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在青少年集体生活中,这样的矛盾还是比较普遍的,只是多数人没有走到如此的极端而已,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构建良性、和谐的教育微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育微环境营建的原则与方法
  人类社会是人们进行分工和协作后不断发展的结果,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生命不能孤立存在,只能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每个生命本身都是其个体生命与周围生命个体、所处环境的共在。”所以,无论环境如何,个体都要在各种微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构建和谐的教育微环境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引导学生敬畏生命。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指出,现在的青少年大多身体发育提前,但心理發育滞后,再加上当前大众以成绩作为学生生命品质的唯一衡量标准,这就导致他们极度缺乏对生命本身的认识。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生命教育首先要培养的就是个体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如果对自己的生命都无所谓,自然也不会敬畏他人的生命。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让青少年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地生存、健康地生活。
  2.尊重个体差异。
  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由于出生家庭、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和承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构建和谐的教育微环境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尊重个体差异,只有懂得尊重个体差异才能有一颗宽容之心。有的教师在学生提出要换宿舍或者调座位等一些“特殊”要求时往往会反问学生:“你为什么要搞特殊?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其实对于学生的一些“特殊”要求,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就我个人的教育经历来说,我做班主任的时候,如果有学生跟我提出想换座位的要求,我一般都会先观察一下,看看这个学生提的要求有没有其合理性,思考学生为什么要换座位,然后再来处理,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满足学生的要求。在每学期初,我投入时间最多的就是安排班级座位。我会综合考虑学生的身高、视力、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因素,最后还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才能最终将座位确定下来。
  3.注重关爱共同体建设。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关爱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加以引导和疏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更愿意与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所以可以通过班级学习小组、宿舍温暖小家、爱心团支部等形式对此进行保障。让班级、宿舍、座位周围形成一个个“关爱共同体”,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良性平台,关注到集体中的每一位个体,从而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并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最终做到化解矛盾,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4.兼顾“公平”与“偏爱”。
  在班级微环境建设中,首先要对学生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处理班级事务标准也要统一,这是最基本和最起码的原则。但对待个别特殊学生要注意适当“偏爱”,这里的偏爱主要是指更多的关注,尤其是部分家庭特殊、性格敏感、学业后进的学生,要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细心和耐心,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帮助他们构建良性的生活学习微环境。
  三、教育微环境营建的实施案例
  教育案例1:曾经绝望的你
  那是2010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我突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老师,我们家孩子要出事了,我该怎么办?”这位家长声音里带着哭腔,充满了绝望。对方的哭声一下子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顿时紧张起来。来不及细问,我先让家长到学校里来,然后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来到我的办公室,用发抖的手从包里拿出几张纸说道:“老师,这是我今天早晨帮孩子收拾房间时在他枕头底下发现的……”当我读完孩子写的内容时,马上就理解了这个母亲几乎崩溃的原因,原来这个学生有了非常极端的想法。
  开学已经两个多月,我对这个学生也有所了解。在我眼里,他是一个正直、朴实也很要强的学生,对班级的事情认真负责,打扫卫生时一丝不苟,待人接物很有礼貌。我的困惑也随之而来:他才刚刚升入高一,学业压力应该还没有特别大,为什么会有如此极端的想法呢?我尝试从他写的文字中寻找“答案”,终于让我捕捉到了蛛丝马迹。原来父母之间不融洽的关系以及家庭氛围的压抑让他感到悲观、绝望。问题摆在了面前,作为班主任的我应该怎么办?
  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首先帮他在学校里营建一个积极向上、温暖快乐的微环境。我选了班上最活泼开朗的学生做他的同桌,这个活泼的学生学业优秀,乐于助人,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和朝气,身上充满了正能量,并且也非常乐意与他做同桌。很快,我注意到他们经常在校园里一起学习,一起做运动,一起参加学校活动,甚至连周末都约着一起写作业、参加课外活动。渐渐地,我发现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同时,我做了他父母的工作,提醒他们应该在家里也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融洽和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就这样,一个学期后他和别的同学关系变得非常融洽,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三年后,他考上了南京的一所高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孩子毕业的时候,他的母亲又哭了,当然这次是幸福的泪水。作为班主任,也许我们做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于这个学生而言,在那个特殊的成长时期,一个积极、快乐的微环境就是他重新燃起人生希望的最大动力。
  教育案例2: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最近一段时间,班上一位住校生常常无精打采,参加班级活动也不是很积极,甚至有教师反映他上课时会打盹,这与他之前的学习状态大不一样。我找了个机会,询问他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到他这段时间晚上一直休息不好,甚至出现了失眠的现象。我进一步询问原因,原来是睡在他上铺的同学经常在宿舍熄灯后打着手电看书,他因此受到影响,夜里总是睡不着,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跟上铺的同学说,只能自己忍着。其实,这段时间他一直生活在纠结中,纠结要不要跟同学说晚上别再打手电看书了,纠结要不要将这件事报告老师,纠结同学的刻苦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纠结自己的状态会不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这个学生从一所偏远的初中考到我们学校,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本身就比较敏感,我想一定要帮助他改变生活的微环境。于是我设计了一次主题班会——班级同学相处之道,我从《论语·里仁》中的“德不孤,必有邻”引申到同学之间的相处要相互尊重,互相关爱,并且让学生们列举出自己在与人相处时好的做法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尽管在班会上没有人说起晚上有同学偷偷在被窝里打手电看书,但是这样的事情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这个学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学习状态。
  教育不仅要有宏大的生涯规划指导、专业的学科学习指导、深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更需要关注学习微环境的建设,这些细节可能对一些人来说至关重要,甚至会决定着其他环节的成败。
  校园微环境创建看起来虽然不如校园物质环境建设那么容易,但它却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最重要的具体环境,也是学生频繁地、真实地发生各样人际关系的情境场所,对学生的性格、认知、交流、情绪、心态等起着直接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人应该认识到: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和社会而孤立地生存,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人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要学会按社会规则去做事,学会顾及他人和群体的利益,懂得如何与他人协调,并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让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中少一些“不能承受之重”,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唯此,我們的教育才能说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薛恒,黄小玲.生命敬重培育的校园微环境营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5(1):92-96.
  [2]赵婀娜.唤起对于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敬畏——生命教育,不容缺位[N].人民日报,2013-05-23.
  [3]成云康.由校园伤害事件看敬畏生命教育[J].中学生物学,2013(12):46-47.
  [4]李玫瑾.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3):110-115.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个专业程度比较高的工作,班主任专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教师自身成长、学校品位提升的程度。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班主任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个体的发展,必须学会自觉规划、自觉学习、自觉实践、自觉反思。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6-0016-02  【作者
校务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学校办学资源,共商学校发展大计,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破解困扰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发展,提
江苏教研系统面对基础教育"坐大盼强"的特殊省情,保持着教研必须先行的良好态势;针对基础教育"由大变强"的特殊阶段,丰富着教研必须转型的生动实践;践行基础教育"既大又强"的特殊要
从混凝土的结构、技术和材质三方面详细分析了混凝土的特质,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阐述,以引申出对建筑设计的思索,开辟新的设计思路,最后对混凝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摘 要】当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在本质上都必须回归教育的本源。一些教育的行者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的张弛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张弛老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在教学的教育性表达的研究道路上,基于化学教学,却又高于狭义的教学,形成了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育性;人物评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2-0078
对沉管灌注桩的沉桩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结合监理工作的实践,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阐述了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以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从而为上部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成绩评定几个方面分析了高职建筑结构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旨在通过进一步对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对推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专业
直肠前突(RC)又称直肠前膨出,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较繁琐且术后肛门部疼痛严重,患者不易接受。我院2004年至2007年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30例(A
介绍了三种地基模型及其优缺点,并给出了基于Winlder地基模型和Boussinesq地基模型弹性地基梁的一些计算方法,指出弹性地基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