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星,男,1944年生于陕西省兴平县渭河岸边一个农民家庭,1964年考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原文学系,毕业后分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任编辑,1984年起在理论批评杂志《小说评论》任副主编、主编直到2005年底离职。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从事文艺理论批评,出版有个人论文集《求索漫笔》、《书海漫笔》等三种专著,有《路遥评传》、《贾平凹评传》等三本。兼职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生态研究会副会长。曾多次担任茅盾文学奖评委,享受中国政府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其论文和著作多次获国家级及省级奖励。
1999年曾带领陕西作家代表团访问欧洲。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张艺谋接连以《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充盈着饱满的民族生活内涵,执着的艺术探索的电影制作,领导着中国电影艺术的新潮流,并奠定了自己在“第五代导演”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与此同时,则是张艺谋制作班底“谋女郎”“星工厂”的效应,巩俐、章子怡先后因与张艺谋的合作而红遍中国,走向世界。在拍一部、火一部的创造着中国电影奇迹的同时,张艺谋分明感到了大成功者的大寂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在又拍了《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两部反响平平的作品之后,他终于悟到了世易时移,中国电影的生长环境已经改变,商业化的娱乐片时代已经在国际国内的文化背景下声势浩大地来临。李安的《卧虎藏龙》赫然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显然刺激了正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张艺谋的争胜心,原来顶尖的专业荣誉来得是如此容易,在玩技与炫技中炒卖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竟然能得到国际与全球的认可,别人来得,我可能来的更好。象抖擞起西班牙斗牛士手中的红布,张艺谋这位青少年时期经历坎坷,不甘服输的西部汉子,终于找到了挑战自己,也挑战世界电影格局的新目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他挑战《卧虎藏龙》及美国炫技大片的三部曲。然而中国究竟是一个有着深厚的“久以载道”传统的国度,从炫技到炫美、炫情,再到炫色(色彩和乳房),张艺谋在充分展示了他多方面的电影才华开辟中国商业大片的新时代之后,也正在失去知识界、文化界的尊敬。年终岁尾,颇有影响的《时代周刊》已将《黄金甲》评为2006年度世界最佳十大影片之一。不知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张艺谋是松了一口气、舒了一口气,还是其他。比较肯定的是,他将在执导2008世界奥运会的堂皇名义下,暂时停止自己的商业大片制作。在这里,我谨希望两到三年以后,年过花甲的张艺谋,迎来自己电影创作的新阶段,确立和重塑自己一代大师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