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特别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二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三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92-01
  0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
  1.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2.“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信息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工作: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二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研究内容
  1.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掌握程度的调查研究
  ①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所需各种实用技法的研究。
  3. 教师信息技术学习途径的研究。
  4. 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可行性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①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技能意识的培养;
  ②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可行性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5.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习技能影响的研究。
  ①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成绩影响的研究;
  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研究。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1.学生层面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导学案”,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课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2.教师层面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地位的界定。信息技术支持下,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设计的过程既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技术、媒体,又要考虑知识内容等多种因素。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利用常规的网络通讯工具,比如QQ群、QQ空间、博客或网络学习空间,这些学生易于接受,耳熟能详的网络工具,将预习要求、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等内容上传到空间,方便学生预习,让学生在课前知道如何预习和自主学习,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系2017年度天水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批准文号:TS[2017]GHB4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黄家琴.教学与管理.2015(33).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教与学处于良性互动,是师生的理想追求。课堂操练,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方法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板演,是众多操练方式中的一种,是学生一项特殊的学习实践,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平台。数学课堂的板演为新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测量评价的改革开辟了一条途径。  关鍵词:生成模式;交流互动;预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单元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的一种重要课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帮助。文章分析了思维导图在此种教学中的优势,归纳出适用于单元复习课型的思维导图,并结合实例证明了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提升单元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单元复习;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
摘 要:主体性原则上,是课堂教学中选取的最佳原则。本文从分析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出发,提出更新观念,选取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阐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建议,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实施主体性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缺失;重认;发挥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85-02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学
摘要:儿童线描画,是指用不同的笔和纸,通过点、线、面来表现事物形象的一种儿童绘画形式,以其低难度、装饰性、情感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受到学生的喜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指导方法,使学生在儿童线描画创作中变得积极、自信。  关键词:儿童线描画;情感性;观察;线条;构图;积累;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20-1  儿
摘 要:我校以“智达高远”为校训,以“童话教育,放飞精彩童年”为教育特色,着重打造童话育人环境,引领形式多样的童话阅读、丰富童话社团活动,以真善美的童话精神呵护童心,培育童趣,滋润儿童的童年生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童话教育;启迪智慧;多彩童年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81-2   童话是孩子们喜爱的一
摘 要:初中物理被认为是最难学的学科之一。随着学习的内容增多和“难度”的相对加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困难、畏难直至厌恶放弃学习物理的情绪,最终导致物理“学困生”的产生。为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73-1  一、物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倾向,教师必须重视新闻时事类材料作文训练。  关键词:新闻时事;高中语文;作文;立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108-1  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命题,作文材料生动鲜活,引导考生积极关注社会现实,激发深度思考,作文试题成为彰显
摘要: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特别是对于中国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至关重要,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在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学生明确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影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体现了核心内容,那么,对于初中学生在学习历
摘 要: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变革。鉴于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以优化美术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音乐欣赏的初步感知、情感体验和理性审美等三个层次。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知;情感体验;理性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