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业和贸易活动。电子通讯方式的实质是商务本身,电子商务只是一个手段。商务活动本身,是一个价值创造和财务分配的过程;而电子商务,实质上是在推动整个商业价值分配体系。
三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传统企业开始主动利用电子商务去重塑价值过程。例如,经营家具的曲美家具(集团)公司,如果每人购买1万元钱的曲美家具,要实现1亿元的销售量,很难。但通过电子商务,组织1万人的团购,则可迅速实现1亿元的销售量。
在这个事例背后,不仅仅是一个营销活动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战略布局,“曲美”把直销店和各区域的传统店重新进行定位,对产品线进行了重新匹配,把价格调整到可以网销的程度,将中低端产品在网络上销售,从而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站接到订单后将其分配给其他合作渠道,进行物流配送、体验,直至利润分配。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跟现有利益格局的冲突挑战。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传统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利用电子商务重塑价值。当然,目前电子商务的两极还存在偏见,需要一个相互认同的过程。如,网商认为中国传统零售业运营效率低下,而传统和零售业则认为,网商只是把产品低价销售,只是靠投资人“烧钱”生存,不知何时才能盈利,这样是没有前途的。这种偏见,会影响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其实,现在无论是纯粹网商,还是传统产业,都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趋近。
第二个趋势,是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中,价值创造主体日益多元化。如以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为例,要经过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物流配送、分销及经销等环节,最后,产品才送到消费者手里。而电子商务则把这个顺序彻底打乱,省略了其中的一些环节。如,通过“淘宝”“拍拍”这些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卖给消费者,不再经过传统的销售渠道。也可以通过物流配送,由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等传统零售商进行销售。另外,有些企业原来是以代工为经营模式的,后来发生金融危机了,无法进行出口代工了,这些企业开始转向内销。但这些企业苦于没有门店,没有销售渠道,要想重建品牌很困难,于是开始转向电子商务,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很多。
还有很多新名词,就是商家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如“淘品牌”,是指原来没有品牌,在“淘宝”上卖出了新品牌。另外,如社区配送,即可以把一公里内最后100~50米省掉,消费者可以在社区提货。这样也可以给社区站带来客流,这是现有资产的优化和盘活。
现在,很多团购企业除了销售服务业产品之外,还要进行实物形态销售,很多团购企业也开始构建自己的仓储物流。团购最适合的是解决轻资产的问题,应该把服务业的产品流通做好。不可否认的是,团购与实物产品嫁接也是一种新的方式。
另外,“实物嫁接”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方式。现在,新浪已经投入资本,和麦考林进行“嫁接”。这些价值创造的多元化主题,都值得借鉴。今后,还会有更多创新的模式出现。归根结底,商业价值创造主体日益多元化源于占据人流,还是信息流。一些企业占据了商流、物流优势,还有资金流优势,一些企业可能会具备信用流的优势。当一家企业占据了一两个流的优势之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点开始从事商业价值的再创造和再分配。
第三个趋势,是电子商务最终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改变,重新定义商业价值。所谓的泡沫,只是在局部地区存在,从整个行业大趋势来说,渡过技术泡沫的破灭区进入商业创新区,这是一个泡沫夯实的过程。社会大趋势需要这种创新实践,需要这些人才。一个企业可能失败了,但企业培养出的人才、经验、能力,甚至产品,可以被社会消化吸收。
通过社会生活改变,重新定义商业价值,企业价值本身在于创造需求。而电子商务本身的价值,在于重新定义什么对人们有用,什么是人们愿意为之付出购买力的。例如,在规模经济时代,福特汽车公司以自身的经营告诉大家,规模经济时代人们关注是“规模量产”,而电子商务则告诉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如,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先驱百丽鞋业,只要有16双鞋就可以下订单。而有了电子商务,只有1双40码的女鞋,企业也可能下订单。
三大挑战
挑战一,技术问题。传统的银行业务办理时间很快,而现在的“Internet银行”提供的服务大多没有这么快。而且,如果不通过账户查询,客户对交易是否成功也不能确信。
另一个潜在的技术障碍是,中国的信息产品,不论是低端的PC机(全称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或是网络设备、电源,还是高端的主机系统,都没有纯粹的国货。不论是“银河”系列,还是“曙光”系列,许多高性能计算机,其核心元件都得依靠美国的产品和技术,速度仍比美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低。因此,要进行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活动,又有多少商家会选用国产的产品呢?而如果从国外购买,美国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对中国的出口有严格的限制,花费巨资买回来的很可能也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挑战二,信用问题。在传统的商业交易中,商业信用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一些企业还存在商业信誉低下、企业“三角债”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法制观念不强,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欠债。“三角债”问题,使原来信用等级不高的商业信用更加低下,甚至影响到了银行信用。
电子商务是将传统的交易方式改为在網络平台上交易,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经济活动。电子商务虽然在多方面对传统商业交易有所改进,但在商业信用问题上仍然没有彻底得到改观。在电子商务中,快捷的交易方式就会有更多的“三角债”产生。
商业信用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也是电子商务发展中始终应该被注意到的核心问题。解决达一问题需要设置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标准,确保供需双方建立商业信用,并通过某些监督机构,保证参与交易各方按期、按质、按量支付货物和贷款。
挑战三,人才缺乏的问题。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如何快速构建复合性电商团队?例如,一家电商融到一笔钱,但却缺乏人才,企业构建了完美无缺的组织结构图,除了老总,现在至少需要5位总监,实际上却1位都没有。不只是核心团队人才缺乏,基层同样缺乏各种人才。对于将要开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来说,人才的缺乏,将会使企业面临陌生的管控模式挑战。
三个建议
电子商务既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又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建议。
第一,要积极应对,尽快布局电子商务市场。因为,错过电子商务就是错过未来。有人说传统企业的未来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未来在传统企业。
第二,要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优势。传统企业要么在供应商商品资源的聚集上有优势;要么在仓储、物流管理,包括门店格局上是有优势;要么在品牌的积累、会员的聚集和营销推广上有优势。例如,一些企业原来是经营传统媒体的,主营电视购物,现在也开始发展电子商务,而且迅速取得了成功。得天独厚的传统媒体优势是其致胜的秘诀。
第三,要扎扎实实把相关的基础系统建立起来,电子商务还是要依靠强大的技术。请专业团队帮助企业建造自己的电商系统,跟后台ERP(Event—RelatedPotentials,事件相关电位)、SCM(全称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都进行对接承包。
此外,要跟业内最领先的一些研发机构长期合作,以期在营销大战中能够优化产出比例,并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要做到每天进步,就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敏锐地感知友商在做什么,和他们的经营绩效相比,发现自己的短板,建立起一套动态全程竞争对手跟踪和行业分析体系。要吸引客户和客流,不仅仅提升转化率,还要提升复购率,提升客户忠诚度,获得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三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传统企业开始主动利用电子商务去重塑价值过程。例如,经营家具的曲美家具(集团)公司,如果每人购买1万元钱的曲美家具,要实现1亿元的销售量,很难。但通过电子商务,组织1万人的团购,则可迅速实现1亿元的销售量。
在这个事例背后,不仅仅是一个营销活动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战略布局,“曲美”把直销店和各区域的传统店重新进行定位,对产品线进行了重新匹配,把价格调整到可以网销的程度,将中低端产品在网络上销售,从而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站接到订单后将其分配给其他合作渠道,进行物流配送、体验,直至利润分配。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跟现有利益格局的冲突挑战。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传统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利用电子商务重塑价值。当然,目前电子商务的两极还存在偏见,需要一个相互认同的过程。如,网商认为中国传统零售业运营效率低下,而传统和零售业则认为,网商只是把产品低价销售,只是靠投资人“烧钱”生存,不知何时才能盈利,这样是没有前途的。这种偏见,会影响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其实,现在无论是纯粹网商,还是传统产业,都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趋近。
第二个趋势,是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中,价值创造主体日益多元化。如以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为例,要经过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物流配送、分销及经销等环节,最后,产品才送到消费者手里。而电子商务则把这个顺序彻底打乱,省略了其中的一些环节。如,通过“淘宝”“拍拍”这些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卖给消费者,不再经过传统的销售渠道。也可以通过物流配送,由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等传统零售商进行销售。另外,有些企业原来是以代工为经营模式的,后来发生金融危机了,无法进行出口代工了,这些企业开始转向内销。但这些企业苦于没有门店,没有销售渠道,要想重建品牌很困难,于是开始转向电子商务,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很多。
还有很多新名词,就是商家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如“淘品牌”,是指原来没有品牌,在“淘宝”上卖出了新品牌。另外,如社区配送,即可以把一公里内最后100~50米省掉,消费者可以在社区提货。这样也可以给社区站带来客流,这是现有资产的优化和盘活。
现在,很多团购企业除了销售服务业产品之外,还要进行实物形态销售,很多团购企业也开始构建自己的仓储物流。团购最适合的是解决轻资产的问题,应该把服务业的产品流通做好。不可否认的是,团购与实物产品嫁接也是一种新的方式。
另外,“实物嫁接”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方式。现在,新浪已经投入资本,和麦考林进行“嫁接”。这些价值创造的多元化主题,都值得借鉴。今后,还会有更多创新的模式出现。归根结底,商业价值创造主体日益多元化源于占据人流,还是信息流。一些企业占据了商流、物流优势,还有资金流优势,一些企业可能会具备信用流的优势。当一家企业占据了一两个流的优势之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点开始从事商业价值的再创造和再分配。
第三个趋势,是电子商务最终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改变,重新定义商业价值。所谓的泡沫,只是在局部地区存在,从整个行业大趋势来说,渡过技术泡沫的破灭区进入商业创新区,这是一个泡沫夯实的过程。社会大趋势需要这种创新实践,需要这些人才。一个企业可能失败了,但企业培养出的人才、经验、能力,甚至产品,可以被社会消化吸收。
通过社会生活改变,重新定义商业价值,企业价值本身在于创造需求。而电子商务本身的价值,在于重新定义什么对人们有用,什么是人们愿意为之付出购买力的。例如,在规模经济时代,福特汽车公司以自身的经营告诉大家,规模经济时代人们关注是“规模量产”,而电子商务则告诉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如,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先驱百丽鞋业,只要有16双鞋就可以下订单。而有了电子商务,只有1双40码的女鞋,企业也可能下订单。
三大挑战
挑战一,技术问题。传统的银行业务办理时间很快,而现在的“Internet银行”提供的服务大多没有这么快。而且,如果不通过账户查询,客户对交易是否成功也不能确信。
另一个潜在的技术障碍是,中国的信息产品,不论是低端的PC机(全称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或是网络设备、电源,还是高端的主机系统,都没有纯粹的国货。不论是“银河”系列,还是“曙光”系列,许多高性能计算机,其核心元件都得依靠美国的产品和技术,速度仍比美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低。因此,要进行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活动,又有多少商家会选用国产的产品呢?而如果从国外购买,美国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对中国的出口有严格的限制,花费巨资买回来的很可能也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挑战二,信用问题。在传统的商业交易中,商业信用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一些企业还存在商业信誉低下、企业“三角债”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法制观念不强,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欠债。“三角债”问题,使原来信用等级不高的商业信用更加低下,甚至影响到了银行信用。
电子商务是将传统的交易方式改为在網络平台上交易,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经济活动。电子商务虽然在多方面对传统商业交易有所改进,但在商业信用问题上仍然没有彻底得到改观。在电子商务中,快捷的交易方式就会有更多的“三角债”产生。
商业信用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也是电子商务发展中始终应该被注意到的核心问题。解决达一问题需要设置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标准,确保供需双方建立商业信用,并通过某些监督机构,保证参与交易各方按期、按质、按量支付货物和贷款。
挑战三,人才缺乏的问题。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如何快速构建复合性电商团队?例如,一家电商融到一笔钱,但却缺乏人才,企业构建了完美无缺的组织结构图,除了老总,现在至少需要5位总监,实际上却1位都没有。不只是核心团队人才缺乏,基层同样缺乏各种人才。对于将要开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来说,人才的缺乏,将会使企业面临陌生的管控模式挑战。
三个建议
电子商务既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又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建议。
第一,要积极应对,尽快布局电子商务市场。因为,错过电子商务就是错过未来。有人说传统企业的未来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未来在传统企业。
第二,要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优势。传统企业要么在供应商商品资源的聚集上有优势;要么在仓储、物流管理,包括门店格局上是有优势;要么在品牌的积累、会员的聚集和营销推广上有优势。例如,一些企业原来是经营传统媒体的,主营电视购物,现在也开始发展电子商务,而且迅速取得了成功。得天独厚的传统媒体优势是其致胜的秘诀。
第三,要扎扎实实把相关的基础系统建立起来,电子商务还是要依靠强大的技术。请专业团队帮助企业建造自己的电商系统,跟后台ERP(Event—RelatedPotentials,事件相关电位)、SCM(全称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都进行对接承包。
此外,要跟业内最领先的一些研发机构长期合作,以期在营销大战中能够优化产出比例,并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要做到每天进步,就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敏锐地感知友商在做什么,和他们的经营绩效相比,发现自己的短板,建立起一套动态全程竞争对手跟踪和行业分析体系。要吸引客户和客流,不仅仅提升转化率,还要提升复购率,提升客户忠诚度,获得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