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河西学院就业工作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甘肃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提出就业市场开拓要由重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逐步转变为与开拓新疆、内蒙、宁夏等周边省份就业市场互补、兼重,从市场需求出发去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甘肃地方高校;就业;SWOT分析
长期以来甘肃省经济发展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区,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优化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甘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甘肃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目标市场开拓的SWOT分析
SWOT理论常用于单位自身竞争分析,其最终目标是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它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同样也可以发挥指导作用,【1】运用SWOT理论对甘肃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市场开拓问题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可以为就业决策提供依据。
Strength(优势)分析
(一)多渠道的就业途径
河西学院毕业生到新疆、内蒙、宁夏、青海等甘肃周边省份就业渠道多种多样,有在校招聘、用人单位到生源地招聘、投亲靠友、考取公务员、地方特岗等途径,且人数逐年攀升,有利说明河西学院毕业生就业视野逐步扩大、就业观念逐渐在发生转变,以及对甘肃周边省份就业市场的认可。
1.地缘临近,文化、气候等的相似性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连四川、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甘肃与新疆相互接壤,交通便利,人文环境、季节气候、生活习惯等基本相似,较多相似因素,使得河西学院毕业生比之省外高校毕业生赴疆工作,在工作期望值、工资待遇、融合性等方面都要好很多。
2.“关系户”的介绍、带动作用
河西学院通过连续多年与周边省份高校、企事业单位开展扎实有效的合作,毕业生就业工作也产生了很多“关系户”,例如新疆自治区教育厅、青海盐业股份公司、内蒙乌海工业园区等用人单位,在对我校毕业生认可的基础上,积极向其他企事业单位介绍、推荐我校毕业生,使得我校更多毕业生顺利实现在周边省份就业。
3.优秀毕业生的示范作用
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踏实、能吃苦、肯干,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功底深厚,已就业毕业生的优秀表现,为今后我校毕业生赴新疆就业铺就了良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Weakness(劣势)分析
1.高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与目标市场重点产业发展不匹配
甘肃周边省市目标市场近年来重点产业主要有建筑业、装备制造业、基础材料等行业,近年来河西学院新开设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与艺术、能源工程、土木工程等就业较好且未来需求仍然强劲的新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从总体上分析河西学院专业设置还是存在很多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
2.目标市场地区对所招聘人员妥善安置尚存部分问题
一方面我们看到甘肃周边省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省份总体经济总量还是不高,我们推荐毕业生赴这些地方就业,看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抢抓的是当前机遇;周边省份提供的大量岗位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这些单位,往往在专业的对口性、待遇及户口、档案等的就业后续问题上解决不是很好,致使毕业生赴非公有制单位就业顾虑重重,所以造成了大量招聘岗位虚拟以待,大量毕业生不能就业现象共存。
3.大学生、家长就业观念滞后,求稳、怕变思想严重
甘肃省内相当部分大学生和家长认为大学毕业就一定要成为国家干部,只有成为正式、稳定的单位工作人员才称得上是就业。有的认为读了大学就应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的工作,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有的把毕业后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凡此种种,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
4.用人单位就业门槛提高,目标市场逐步也采取逢进必考政策,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受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有意提高招聘条件,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甘肃省“逢进必考”政策的实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但因为招聘岗位有限,报名人数往往是招考人数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量的毕业生还是不能通过考试就业。据笔者实地走访调研,2013-2016年以来,甘肃省三支一扶、村官、进村进社等政策性招录考试,报名录取比例逐年攀高,事业单位考试招录比例甚至高达400:1,周边省份各县市也逐步开始采取或完善“逢进必考”政策,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加。
5.毕业生缺乏求职技巧,就业主动性不强
许多毕业生缺乏求职技巧,例如很简单的一个三分钟自我介绍,作为毕业生本就应该早有准备甚至提前背诵,但往往这么简单的一个就业环节,就令许多课业成绩等非常优秀的毕业生与工作失之交臂。许多毕业生就业前不主动搜寻、比较和筛选就业信息,只是被动地等待学校、老师和家长提供就业信息。
(三)Opportunity(机遇)分析
1.周边省份经济发展强劲,就业市场需求旺盛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经济带动效应,目前在新疆、内蒙、宁夏、青海等甘肃周边省份已经逐步凸显,各省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形势喜人;我们可以预见甘肃周边省份建筑业、装备制造业、基础材料等行业必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相应专业的就业市场将会需求旺盛,对应专业毕业生将迎来众多的就业机遇。 2.南方就业市场需求量大,但问题同样存在
甘肃省内各高校对发达地区就业市场的开拓存在一个尝试、高峰到现在有所回落的抛物线发展过程。2010年左右,各高校逐渐把就业市场的开拓延伸到沿海发达地区,例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诚然珠江、长江三角洲是祖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就业机会众多,但是气候、文化背景、生活节奏等与甘肃省实际存在很大的差别,各高校不同数量也输出了大量毕业生到南方去实习、就业,但是最终能留得住、干得好的毕业生少之有少。
3.“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部就业市场充满机遇
近年来河西学院紧紧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曾近二十次组织赴新、青、宁、内蒙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学校专门制订向中西亚地区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全方位的实施“向西发展”战略,实施“千人就业计划”;截至目前已派出16批6000多名师范生到新疆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近三年有2656多名学生到新疆等地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通过实习支教同学们对新疆等地有了全面的认识,拓展了就业创业的新领域,同时学生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形成了“下的去、留的住、用的上”的良好就业局面。
(四)Threat(挑战)分析
1.部分就业单位地处偏远,环境确实艰苦,例如新疆南疆地区,青海格尔木地区等,虽然存在众多就业机会,但是条件艰苦现象不可否认。
2.部分就业单位工资待遇暂时偏低,但从长远来看,根据国家政策倾斜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前景,以后薪酬待遇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3.部分县区民族人口比重较大,汉族人口数量较少,语言交流、情感沟通等还存在一定问题,但同时,该地区缺乏汉族教师,就业机遇也较大。
二、甘肃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市场开拓的策略
1.作为政府,要不断完善和坚决执行相关的毕业生优惠政策以及对企业单位的人力扶植,扩大就业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对地方高校尤其兰外高校办学的投入,做好人才市场的需求预测,为高校办学提供可行性依据;
2.作为高校,要不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多方而、多角度培育自己的特色人才,要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地加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分析和就业准备;[2]
3.作为毕业生,要认清自己现在所处环境、了解家庭经济状况,要有更多的紧迫感,不断地努力学习,要有目标、有行动、有实效地做好自己的人学四年规划,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界定一个清晰的人生定位和就业定位,从而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伟.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SWOT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16-18.
[2]李雨.丁慧珍. 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J].科教论坛,2008(2):204-205.
[3]臧丽.吉林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SWOT分析及对策[D].天津大学,2003.
[4]刘飞燕.关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杨少辉.基于SWOT理论的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现状浅析[J].实证分析,2010(7):67.
[6]“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哪些行业受益.第一财经日报[N],秦大伟,2015.3.3
作者简介:梁飞林:(1978.9- ),男,甘肃省张掖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研究;
杜明奎:(1970.9--),男,甘肃省张掖市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甘肃地方高校;就业;SWOT分析
长期以来甘肃省经济发展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区,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优化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甘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甘肃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目标市场开拓的SWOT分析
SWOT理论常用于单位自身竞争分析,其最终目标是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它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同样也可以发挥指导作用,【1】运用SWOT理论对甘肃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市场开拓问题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可以为就业决策提供依据。
Strength(优势)分析
(一)多渠道的就业途径
河西学院毕业生到新疆、内蒙、宁夏、青海等甘肃周边省份就业渠道多种多样,有在校招聘、用人单位到生源地招聘、投亲靠友、考取公务员、地方特岗等途径,且人数逐年攀升,有利说明河西学院毕业生就业视野逐步扩大、就业观念逐渐在发生转变,以及对甘肃周边省份就业市场的认可。
1.地缘临近,文化、气候等的相似性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连四川、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甘肃与新疆相互接壤,交通便利,人文环境、季节气候、生活习惯等基本相似,较多相似因素,使得河西学院毕业生比之省外高校毕业生赴疆工作,在工作期望值、工资待遇、融合性等方面都要好很多。
2.“关系户”的介绍、带动作用
河西学院通过连续多年与周边省份高校、企事业单位开展扎实有效的合作,毕业生就业工作也产生了很多“关系户”,例如新疆自治区教育厅、青海盐业股份公司、内蒙乌海工业园区等用人单位,在对我校毕业生认可的基础上,积极向其他企事业单位介绍、推荐我校毕业生,使得我校更多毕业生顺利实现在周边省份就业。
3.优秀毕业生的示范作用
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踏实、能吃苦、肯干,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功底深厚,已就业毕业生的优秀表现,为今后我校毕业生赴新疆就业铺就了良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Weakness(劣势)分析
1.高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与目标市场重点产业发展不匹配
甘肃周边省市目标市场近年来重点产业主要有建筑业、装备制造业、基础材料等行业,近年来河西学院新开设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与艺术、能源工程、土木工程等就业较好且未来需求仍然强劲的新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从总体上分析河西学院专业设置还是存在很多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
2.目标市场地区对所招聘人员妥善安置尚存部分问题
一方面我们看到甘肃周边省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省份总体经济总量还是不高,我们推荐毕业生赴这些地方就业,看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抢抓的是当前机遇;周边省份提供的大量岗位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这些单位,往往在专业的对口性、待遇及户口、档案等的就业后续问题上解决不是很好,致使毕业生赴非公有制单位就业顾虑重重,所以造成了大量招聘岗位虚拟以待,大量毕业生不能就业现象共存。
3.大学生、家长就业观念滞后,求稳、怕变思想严重
甘肃省内相当部分大学生和家长认为大学毕业就一定要成为国家干部,只有成为正式、稳定的单位工作人员才称得上是就业。有的认为读了大学就应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的工作,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有的把毕业后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凡此种种,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
4.用人单位就业门槛提高,目标市场逐步也采取逢进必考政策,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受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有意提高招聘条件,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甘肃省“逢进必考”政策的实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但因为招聘岗位有限,报名人数往往是招考人数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量的毕业生还是不能通过考试就业。据笔者实地走访调研,2013-2016年以来,甘肃省三支一扶、村官、进村进社等政策性招录考试,报名录取比例逐年攀高,事业单位考试招录比例甚至高达400:1,周边省份各县市也逐步开始采取或完善“逢进必考”政策,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加。
5.毕业生缺乏求职技巧,就业主动性不强
许多毕业生缺乏求职技巧,例如很简单的一个三分钟自我介绍,作为毕业生本就应该早有准备甚至提前背诵,但往往这么简单的一个就业环节,就令许多课业成绩等非常优秀的毕业生与工作失之交臂。许多毕业生就业前不主动搜寻、比较和筛选就业信息,只是被动地等待学校、老师和家长提供就业信息。
(三)Opportunity(机遇)分析
1.周边省份经济发展强劲,就业市场需求旺盛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经济带动效应,目前在新疆、内蒙、宁夏、青海等甘肃周边省份已经逐步凸显,各省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形势喜人;我们可以预见甘肃周边省份建筑业、装备制造业、基础材料等行业必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相应专业的就业市场将会需求旺盛,对应专业毕业生将迎来众多的就业机遇。 2.南方就业市场需求量大,但问题同样存在
甘肃省内各高校对发达地区就业市场的开拓存在一个尝试、高峰到现在有所回落的抛物线发展过程。2010年左右,各高校逐渐把就业市场的开拓延伸到沿海发达地区,例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诚然珠江、长江三角洲是祖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就业机会众多,但是气候、文化背景、生活节奏等与甘肃省实际存在很大的差别,各高校不同数量也输出了大量毕业生到南方去实习、就业,但是最终能留得住、干得好的毕业生少之有少。
3.“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部就业市场充满机遇
近年来河西学院紧紧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曾近二十次组织赴新、青、宁、内蒙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学校专门制订向中西亚地区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全方位的实施“向西发展”战略,实施“千人就业计划”;截至目前已派出16批6000多名师范生到新疆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近三年有2656多名学生到新疆等地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通过实习支教同学们对新疆等地有了全面的认识,拓展了就业创业的新领域,同时学生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形成了“下的去、留的住、用的上”的良好就业局面。
(四)Threat(挑战)分析
1.部分就业单位地处偏远,环境确实艰苦,例如新疆南疆地区,青海格尔木地区等,虽然存在众多就业机会,但是条件艰苦现象不可否认。
2.部分就业单位工资待遇暂时偏低,但从长远来看,根据国家政策倾斜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前景,以后薪酬待遇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3.部分县区民族人口比重较大,汉族人口数量较少,语言交流、情感沟通等还存在一定问题,但同时,该地区缺乏汉族教师,就业机遇也较大。
二、甘肃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市场开拓的策略
1.作为政府,要不断完善和坚决执行相关的毕业生优惠政策以及对企业单位的人力扶植,扩大就业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对地方高校尤其兰外高校办学的投入,做好人才市场的需求预测,为高校办学提供可行性依据;
2.作为高校,要不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多方而、多角度培育自己的特色人才,要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地加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分析和就业准备;[2]
3.作为毕业生,要认清自己现在所处环境、了解家庭经济状况,要有更多的紧迫感,不断地努力学习,要有目标、有行动、有实效地做好自己的人学四年规划,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界定一个清晰的人生定位和就业定位,从而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伟.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SWOT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16-18.
[2]李雨.丁慧珍. 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J].科教论坛,2008(2):204-205.
[3]臧丽.吉林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SWOT分析及对策[D].天津大学,2003.
[4]刘飞燕.关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杨少辉.基于SWOT理论的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现状浅析[J].实证分析,2010(7):67.
[6]“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哪些行业受益.第一财经日报[N],秦大伟,2015.3.3
作者简介:梁飞林:(1978.9- ),男,甘肃省张掖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研究;
杜明奎:(1970.9--),男,甘肃省张掖市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