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预见性护理干预下的康复效果观察

来源 :黑龙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g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在预见性护理干预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1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风险识别框架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康复锻炼依从率为94.64%,高于常规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情绪管理评分较干预前升高,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5、10.272、7.538,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运动、下肢运动、FMA评分及ADL评分较干预前升高,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5、5.436、6.687、6.777,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7%,低于常规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结论:风险识别框架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强化自我管理行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医院日益突出的“看病难、住院难”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日间手术模式框架的分析与研究,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日间手术管理系统.方法:以患者为中心,以管理和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借鉴国内外日间手术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医院业务的不断更新模式和实践.结果:缩短了住院、术前等候时间,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形成了有效的日间管理模式.结论:实现统一收治、统一管理,实现竞争性排队的床位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和监控调解优化全流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用于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就诊的8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快闪伪像和二维超声(2DUS)检测,比较2DUS和CDFI两种方式结石检出率及对不同直径泌尿结石的检出率,并分析CDFI快闪伪像.结果:CDFI对肾结石检出率100.00%、位于第一狭窄与第三狭窄之间结石检出率80.00%、位于第一狭窄及第三狭窄处结石检出率100.00%,高于2DUS的79.41%、40.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