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居:宽敞独立四合院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合院是老北京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这种民居由正房、倒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上,象征风水八卦上的“巽门”方位,附会“紫气东来”的吉祥。
  
  有人说,北京的四合院是缩小的北京城,或者说北京城是放大的四合院。北京作为帝都城市,帝王、宦官、富商、各界名流都聚集在这里,居住文化深厚,建筑类型多样,但是四合院作为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在明清时期约占了北京城民居的一半。
  
  青砖灰瓦,玉阶丹楹,四合院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房子,这样围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院落。院落非常宽敞,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一家两三辈人,都可以住在这里,一般是家长住正房(北房、上屋),晚辈住厢房,南房作客厅和后书房。
  
  北京四合院的大规模建设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代定都北京,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四合院就是一种基本的民居形式。明代住宅沿袭了元代四合院的形式。但明代对各阶层人士的居住建筑从制度、规模、色彩各方面均做了严格规定。如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棋及绘藻井等;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等。清代北京的居住建筑继承和发展了四合院。特别是把宫室式第宅发展到了极致,这种四合院在规制、格局方面承袭了古代宫室建筑的特点,属于大中型四合院,院落二三重乃至多重,气派而豪华。目前北京遗存的主要是清代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四合院的居住习惯里,有着儒家文化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影响。内宅中位置最好的正房,要给老一代的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私密性好也是四合院的另一个特色。北京在历史上一直是各统治集团的必争之地,在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中,相对封闭的四合院给人很强的安全感。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相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户,只有南房为了采光,在离地很高的地方开小窗。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四合院内便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小环境。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特别是院子的门一定要开在东南角。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四合院代表: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恭王府附近。恭王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孚郡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院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西路为几个四合院的组合,纵观整个王府,总体布局,严谨规整,主次分明,完全和《大清会典》所规定的王府形制符合,是清代王府中的典型建筑。尤其是在现在比较完整的王府不多的情况下,它的价值就更大。此府于1979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文献
第八节车厢  ——白蜥蜴智斗绿刺猬    他听到了一个奇妙的声音,像是骨骼拔节的声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我认为,课外作业不是该不该有的问题,关键是所布置的作业是否适合学生。就语文作业而言,我反对课外布置抄写类的作业。这种过于机械的作业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