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磷酸果糖-2-激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6-磷酸果糖-2-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2,PFKFB)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本院9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相应90例癌旁组织中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的表达。结果 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和HIF1-α在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例数分别为57、59、59、51和60,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PFKFB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P<0.01),临床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的高表达提示了临床预后差(P<0.01),但在临床分期低的患者中不存在这种差异(P>0.05)。PFKFB3的表达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1)。而PFKFB1、PFKFB2和PFKFB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FKFB家族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预后差,并且其作用同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一天下午,一只小红鸟看见一头大狮子,大狮子的尾巴末稍是绿色的,像是一丛青草,小红鸟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奇怪又漂亮的东西,光是看着就让她觉得很开心。
此文是作者在“国际精神分析学说研讨会”(四川成都 ,2 0 0 2年 4月1 5— 1 8日 )上的发言稿。作者彼得·洛温伯格 (PeterLoewenberg)是加利福尼亚(洛杉矶 )大学的历史和政治
目的食管癌护理临床路径对实施优质护理的影响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07-2015-08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2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1)和
对硅厚膜BESOI介质隔离横向高压p-i-n器件的击穿特性作了分析,并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从器件的几何图形和隔离偏压方面,提出了改善击穿特性的方法.
该文讨论由经典-脉冲混合控制最优策略中提出的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自由边值问题,给出了该问题解的存在性定理.当该定理中的条件成立时,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求解方法,从而就能确定
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混凝土防渗墙试验段施工的目的是(1)为了探讨能否在满足防渗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薄防渗墙,以降低造价;(2)选择可靠而经济的坝基防渗处理措施;(3)确定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