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组织英语课堂活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很多课堂教学活动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因此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一、课堂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时间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课堂时必须让学生明确要学习和掌握的词汇、句型以及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语言技能(比如听的或说的能力)。例如:在引导同学们学习What can you do? 之后,我首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图片,让学生围绕所学的语言结构进行操练,在同学们对这个句型掌握的比较熟练的情况下,我把班里的同学分成六人小组,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句型What can you do? 做了一个Survey。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意识。这种适度的扩充和延伸,恰到好处地传授了语言知识。
  〓〓二、课堂活动设计应遵循可行性的原则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课堂活动不能为少数的上层生而设计。但很多一线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没有考虑到中下层学生语言基础较差的情况。例如,学完一篇小故事之后,让同学们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复述。这一课堂活动只有少数基础较好,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能完成。班里大部分中下层生是无法完整复述故事的。这样导致这一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到老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中来,他们会觉得学习英语很难,慢慢对学习英语也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这就导致我们教师最头疼的两极分化问题。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小组成员的分配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实行兵教兵的方法,让少数的上层生带动多数的中下层生,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他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感觉亲切,容易产生共鸣。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可以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相联系。在学习In the kitchen 这一课时,我在预习环节布置了学生回家认真观察自己的厨房,条件允许的学生把自己家的厨房拍下来带到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描述自己家的厨房。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设计的活动应有梯度,应贴近学生生活。同样还是这一单元In the kitchen ,本单元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有关的词汇和句型,学生能够描绘自己的厨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有梯度的活动。先是让同学们熟读单元里重点词汇和句型。然后给出关键词提示,让同学们自主描述自己家的厨房,最后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描述自己家的厨房。这样设计有梯度的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的设计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
  〓〓四、课堂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在给出学生学习任务之后没等大部分学生思考完毕,便采取各种方法急于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学习的依赖性,不能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课堂活动的活跃只停留在了表面,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活跃。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中,换来的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冷淡局面。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渐消退,养成了坐在座位上等答案的习惯,使得学习兴趣一落千丈;教师也会有力不从心的苦恼。“思考是一种活动,这个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发展。”如能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动脑的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把时间多让给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怎样去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有利的发展,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存在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流失加剧,西部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文化教育机会少等问题。影响少数民
电工程与信息科学经历了急速的发展与变化,在可预见之未来仍将持续改变。本文讨论这些变革对电工程与信息科学教育之影响,以及一些基础课程改革的动向。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研究计划(PRP)”于2001年启动以来,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目前。PRP工作已作为完整的本科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到常规的教学工作之中,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学课堂正变得自主、开放,学生的思维正变得活跃、独创,我们的课堂正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虽然活跃了、开放了,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数学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让学习更深刻,让课堂更有效?  一、创
电磁理论是电子信息类学科本科教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高速数字电路、无线通信、电磁兼容等方向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这对“电磁场与电磁波”
创设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教育的基本方向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今后在急剧的社会变化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力,也就是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和行动,从而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旧的学习观念,善于转变角色,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将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用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