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沫凡,搭上“网红经济”的快车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张沫凡发在社交网站上的照片时,《环球人物》记者并不觉得她像个“霸道女总裁”,娇小的身姿,时尚的打扮,活泼的POSE,看起来就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非常符合“网红”的人设。但在位于北京竞园的公司总部见到她本人时,一股干练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令记者觉得,这个“网红”,不简单。
张沫凡,1991年出生于北京,2008年赴澳大利亚求学,2010年创立护肤品牌美沫艾莫尔,2017年推出彩妆品牌美沫艾蜜思,现任美沫艾莫尔(北京)化妆品有限公司CEO。

“第一份工作就是老板”


  2017年,张沫凡的事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她创立的护肤品牌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入选阿里巴巴发布的“2017网红消费影响力指数综合排名”榜单;在微博主办的“2017超级红人节”颁奖晚会上,她获得了最具商业价值红人奖的第一名;2017年底,她和她的产品出现在了Youtube网站的一个脱口秀节目里,被当作中国网络红人创业的商业案例。作为一个“90后”创业者,她的成绩足以令同龄人艳羡。
  这与她的成长经历分不开,出生在一个经商家庭的她,从小就对商机特别敏感。谈起她的创业经历,可以追溯到初中时期,当时,她利用假期坐公交车去北京的动物园服装市场批发衣服,挂在网上销售,赚了几千块钱。后来,她又利用小时候自学的PS技术在贴吧帮人修图,也帮人做过flash动画,为自己挣点零花钱。“我小时候真的特别爱花钱,因为爱花钱我就需要钱,就特别会抓住一切商机。”
  做护肤品的决定,则来自她在澳洲的留学经历。高中时期,张沫凡到澳洲上学,正值花样年华的她渐渐学会了“臭美”。由于小时候参加过田径队,练过跑步,她一直覺得自己的小腿过于粗壮。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在美容院利用澳洲本地的精油进行瘦腿,没想到效果很明显。喜欢在社交平台上记录生活的她,便把自己的瘦腿经历分享了出去,没想到引来不少朋友和网友围观,要求代购,自带经商基因的她便顺势做起了代购的生意。
  代购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直持续到她回国之后。但偶然间,父亲的一席话使她改变了思路。“我父亲跟我说,代购在严格意义上毕竟不太合法,属于灰色地带,你不如做成自己的品牌。”一语点醒梦中人,她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勇气和行动力。她迅速找到在澳洲时熟悉的芳疗师,研发适合亚洲人的精油配方。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的产品,她充分发挥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决定潜心钻研芳疗,并一口气学了澳大利亚、瑞士、法国、德国等5个国家的芳疗原理。“每个国家的芳疗都不太一样,英、澳比较像,偏放松,德国更偏理论,法国偏药系……”谈起“老本行”,她显然已烂熟于心。
  到了2014年,张沫凡的精油事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她又开始思考转型。“其实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现精油、纯露的芳疗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它很讲究使用方法,如果使用错误,反而会引起不适。”她决定“化繁为简”,把纯天然的精油配方添加到护肤品当中。2017年,她又决定进军彩妆领域,创立全新的彩妆品牌,开始了一次更广阔的商海冒险。
  “从精油产品转型为护肤品,再到彩妆,是不是因为后两者所蕴藏的市场空间更大?”记者好奇。
  “其实刚开始创业阶段,根本没考虑那么周全,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当老板,也不懂那么多,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张沫凡说。
2017年7月,张沫凡的品牌率先与全球顶尖瑞士护肤品研发实验室Naturalpa SARL达成合作。

“网红怎么能做CEO呢”


  作为大家眼里的一个“网红”,张沫凡的创业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网红”的标签的确给她带来了流量与商机,在用户当中,有70%是她的个人粉丝,但同时也成为她的“阿克琉斯之踵”。“网红怎么能做CEO呢?”“网红卖的产品能靠谱吗?”随着品牌的壮大,质疑声也纷至沓来。
  张沫凡一向自认为是个内心强大的人,但有时候听到这些声音,也会忍不住觉得气愤与委屈。“我就是想踏踏实实做企业、做品牌,但网络上难免有一些人会通过抨击你来博取关注,坏事传千里,大家对于负面的评价总是特别敏感。有时候,就因为别人一句抹黑的话,就毁掉了我努力很久的心血。”
  其实,成为一个“网红”的背后,张沫凡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张沫凡非常注重与粉丝之间的黏性。在经营公司之余,她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维护好自身形象这个“IP”。在微博上,除了分享自己的生活、旅行经历,她还会制作一些小视频节目,教粉丝如何穿搭、如何护肤,包括一些护肤品行业以及美妆行业的知识普及。“比如美妆行业备案都有什么过程,为什么备案,怎么选择安心的产品,都有很多门道,教大家学会甄别很有必要。”
  她甚至还不吝充当起了“人生导师”的角色,给粉丝们分享自己的职场心得、创业秘籍。
  虽然年纪轻轻,张沫凡已经被一些大学聘为创业导师。2018年开始,她在微博上开设了关于创业和职场的新节目。“我发现很多年轻人都希望创业,但又不知道如何做起;还有很多粉丝是应届毕业生,初入职场容易被骗,要么是签一些奇怪的合同交押金,要么是明明说好的工资突然变卦了,我想给他们做一些职场知识的普及。”
  她特别爱干的事,还包括给别人“打鸡血”。“我会分享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一些事情的想法,希望帮助那些思维还没有成形的,或者需要鼓励的年轻人。特别是我的粉丝中女生居多,比较感性,受到挫折难免心情低落,听听我的分享或许可以改善一下心态,希望给她们带去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你怎么能保证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新东西可以跟粉丝分享呢?”记者问。
  学服装设计专业出身的她,深知自己的知识短板所在,在继续学习方面,她表现出了“拼命三娘”的精神。她不仅利用业余时间恶补营销、财务、法律等知识,坚持学商务英语,还苦心钻研说话、表达之道,甚至有一次在背单词时,因过度劳累导致短暂失明。“跟粉丝说话一定要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清晰的逻辑思维,才能让对方信服你,听得进去。”

做“新國货”品牌的野心不小


  近些年,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大家对于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催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一方面,各类专注于“海淘”的跨境电商崛起,欧美、日韩的化妆品和日用品以更低廉的价格和更便捷的方式涌入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专注于设计、品质提升的“新国货”品牌也不断涌现,与进口品牌激烈地争夺着广阔的国内市场。
  “对于化妆品,似乎大家还是更偏向于国际大牌产品?”
  作为从业者,张沫凡认为,消费者青睐国际大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对于化妆品的管控没有国外严格。“比如说中国要求饮用水的硬度是200毫克/升以下,但是国外的要求可能更严格,大家对于原料标准的要求不一样。再比如,国外的原料要求标准是需要经过20年测试,中国可能是5年。我们的产品用水来自瑞士,它的成分分子细小到只有中国的1/10,更利于产品吸收,这些方面可能外国的技术更强一些。”
  虽然买遍世界早已不是梦想,但张沫凡生活中还是喜欢用国货。在她看来,所谓“新国货”的概念,并不是指一定是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重要的是利用全世界先进的技术、优质的原料来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新国货不是什么都要源自中国,而是哪儿东西好、技术好我就选择哪儿的,我可以连通世界做我的品牌。比如一些我们很熟悉的日本品牌,引进的也是欧洲技术,但它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是国货。”
  对于品牌发展的未来,张沫凡的野心不小。她每年将营收的30%投入研发,并且在全球多个国家设立合作的研发实验室。未来,她希望能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雅诗兰黛集团这样的国际大品牌。“要跟这些国际大品牌竞争,一方面自己的技术一定要过硬,另一方面对消费者要足够了解,紧跟他们的需求。很多欧美系产品不适合亚洲人皮肤,所以我们还是要根据市场消费者需求,达到自己不一样的蓝海。”
  在这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审美标准迅速迭代的时代,所谓的“网红经济”到底有多强的生命力,一旦失去了粉丝黏性,产品还会不会有人买单?
  “网红经济只是一个机遇,让我踩上了风口。我觉得做好一个品牌,还是需要靠品牌传统方式去做营销推广,让产品落地、品牌落地。单纯靠个人流量带品牌的话,这个品牌永远都是宝宝,不会长大。”显然,那个“网红”张沫凡,正在渐渐成长。
  张沫凡,1991年出生于北京,2008年赴澳大利亚求学,2010年创立护肤品牌美沫艾莫尔,2017年推出彩妆品牌美沫艾蜜思,现任美沫艾莫尔(北京)化妆品有限公司CEO。
其他文献
活在地獄口上
他出生在长江边,从小与船结缘,师承船舶专家张炳炎院士,参加过南极科考。  “快看,极光!”2015年2月,适逢中国春节,而地球另一端的尽头,吴刚正在南极中山站考察。听到身边同事的惊呼,他抬起头来,看到夜空中出现了绚丽夺目的极光,一闪一闪,轻盈地飘动着,像传说中的龙鳞一样,感到震撼不已。3年后,2018年7月的一天,当《环球人物》记者来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时,吴刚仍满怀激情地对记者描述起
我有个美国朋友,是技术界达人,最近却在点灯熬油地写书。这是一个系列的书,因为第一本暴得大名,所以正在赶制第二本。中国某出版社看上了他的书,和他签了约。美国朋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一个技术界的全球网上研讨群里说了这个好消息:我的书即将引入中国,敬请期待。  在一片恭喜声中,一名中国群友忽然说:“我把你的书翻译成中文了!立等可取!”美国朋友蒙了,这刚签约,立马就请了人翻译,中国速度实在是太可怕了!结
快过年了,朋友来诉苦,说她在微信上给亲戚发红包,本来要发2000块,结果手一抖,连发两次,4000大洋沒了。亲戚回了个“耶”的手势,果断没了下文。朋友捶胸顿足纠结了半天,终究还是忍不过肉痛,厚着脸皮和对方说,不好意思,不小心多发了一次。结果发出的信息犹如石沉大海,刚才还在刷屏的亲戚,瞬间进入装死模式。  朋友以头撞墙:“我和她不熟啊!我就是看她小孩周岁,想包个红包意思一下。”不熟还2000块?熟我
这部正剧讲述秦国大出天下的160年历史,展现了质朴刚健的秦人精神  2月9日,剧迷翘首期盼的《大秦帝国之崛起》(下文简称《崛起》)毫无征兆在央视一套开播。这一天,直到距离开播仅剩4小时,《崛起》才通过微博宣告登陆央视。尽管如此,这部宣传造势几乎为零的电视剧还是引发了热议,剧迷们纷纷点赞,认为《崛起》从拍摄到演员挑选走的都是质朴路线,拍出了他们心目中强势崛起的巍巍大秦。  如此高的关注度部分源于《大
每年3月初,都会有人纪念加西亚·马尔克斯。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出版界里谁拿到了《百年孤独》的版权,谁就拥有了一棵摇钱树。现在,谈论马尔克斯的作品而不谈他给出版商带来的巨大利润,简直有点不解风情了。除《百年孤独》外,《霍乱时期的爱情》在中国也一直红得发紫,然而两本书红的理由不太一样:前者纯因名气,后者则被概括成了一个讲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因而老幼咸宜。  一个男人,忠于他最初的情人,
2015年,网络视频节目《局部》第一季完结后,陈丹青将讲稿结集成书,书名《陌生的经验》。对他来说,做这样一档讲艺术的脱口秀,确实是“陌生的经验”。每集片头,他坐在一张小桌前翻书,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慢慢响起,身后昏暗的画室被一块块照亮——用他自己的話说,这种“做作的表演”,“完全是装孙子”。  为了拍这个1分钟的片头,摄制组折腾了5个小时。满地电线中,陈丹青被摄像机环形包围,一个小伙子拿着夹板在他
很多文艺工作者,都喜欢说自己对数字没有概念,我恰恰相反,对数字很有概念,所以,在微博上看到某位作家亮出他的股票持仓情况时,立刻就算出来,他目前的股票资产,是1000多万。  2015年,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拥有1000多万闲钱,也许不算惊人,可一旦结合他的背景,这个数字就比较惊人了。他不满30岁,成名时间不算长,也不是富二代,作品虽然畅销,但和张嘉佳、刘同这样的作家相比,还有差距。随后在他的一篇
他是著名汉学家,20多年来往返于中荷之间,追寻诗人踪迹。  人物简介:柯雷,荷兰鹿特丹人,生于1963年。1996年获得荷兰莱顿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在悉尼大学做讲讲师。1999年开始在莱顿大学任中国语言文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当代诗歌以及文化社会学、文化翻译等领域。著作有《粉碎的语言:中国当代诗歌与多多》《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等。  即
人物介绍:1945年出生,辽宁大连人,舰艇模型爱好者与制作者。曾是一名中学教师。从1975年开始制作舰艇模型,有多件模型被博物馆收藏。  7月30日,大连市西岗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里,73岁的刘世禄正在打磨一艘舰艇模型。几公里外的大连湾,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下水的港湾。  航母,把原本并无关联的人和事连在了一起。  在辽东半岛默默做了40多年舰艇模型的刘世禄,终于迎来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幸福。“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