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灵动、生动地写作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aiy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寫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从小学会写作,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与思考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创新对学生的写作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对写作的兴趣,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真正运用到写作中,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加快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生动灵动 探究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2.025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普遍较小,这意味着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与逻辑思维,在写作的过程中难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所写出的作文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大多数较为枯燥与僵硬。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流于表面,难以被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与交流中,其语文写作质量较为低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思维与学习情况,创新符合学生写作需求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语文写作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既能从写作中得到良好的思维锻炼,还能灵动生动地开展语文写作,真正掌握语文写作的方法,朝着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良好发展。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单一地按照教师提供的写作模板,形式化地开展语文写作,所写出的作文缺乏情感与真实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与语文学习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在课堂中又一直在对学生单向地灌输写作知识,使学生较为容易产生对写作学习的抵触心理,往往会敷衍式地跟随教师学习写作知识,难以掌握正确的写作方式,影响语文写作质量。这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不良写作教学问题,否则学生将会错误地认为写作只是考试中的一部分,而无法从写作中获得良好的思维与能力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错误的写作教学观念,认识到教授好学生语文写作的重要性,让小学生能够妙笔生花,写出许多优质的作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保障。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1.结合课文知识,教授学生写作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写作教学素材,教师应深度挖掘课本中的写作教学资源,开展对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与语言表达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在结合课文知识开展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文章品鉴时间,让学生积极地探究文章中的立意与思路、人物的思想与情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道理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语文写作学习氛围。
  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学习课文知识,从中学习到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形成清晰的思路与写作目标,真正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写作学习中。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与掌握了教师教授的写作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语文写作水平。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出教学主体作用,并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成为写作课堂的主人公,大胆地交流写作思路与文章阅读见解,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与表达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养成妙笔生花的优秀写作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在通过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教授学生如何书写叙事作文的时候,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文章的写作思路与方式是什么?”来引导学生自主且积极钻研文本,使学生能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之后,教师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文思维能力,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学生相应激励性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真正学会课文中的写作方式,书写出具有真实感的语文作文。
  2.丰富写作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直接定好写作题目、形式与模板来训练学生写作的教学方式,较为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的思维之中,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写作抵触与厌烦的不良学习心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写作教学理念与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创新与丰富语文写作形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实际情境、问题情境或趣味情境,让学生从书写在情境中的真实感受开始写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以及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这种让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从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写作中,赋予作文灵动性与生动性,逐步提高语文写作能力与质量。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从根源上消除学生在写作课堂中不认真的不良学习心理与学习现象,使学生能够从多样化且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不同的语文写作形式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与技巧,强化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写作中,进一步提高教师语文写作的教学效果。
  举例来说,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知识与情感,积极地参与到写作学习中。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写作学习情况,为学生讲述如何抓住关键语句来书写水泥道之美,使学生能够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进行写作,提高学生对语文写作技巧的掌握,并使学生形成观察周围景物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加强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是有限的,如若教师一直让小学生只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学生脑海中所掌握的知识根本难以满足写作的素材需要,会导致学生出现“无话可写,无情可抒”的不良学习现象,使学生的语文写作质量呈直线式下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加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通过为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或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语文学识视野,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妙笔生花,将内心的想法抒发在写作中,强化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与写作质量。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在阅读完课外书籍之后,写一篇读后感,并每一天都结合实际生活写一篇生活日记,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写作、观察生活、自主阅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不断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将优美的句子与名言警句运用到写作中,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写作中,真正书写出高质量且具有生命力的语文作文,促使学生朝着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方向良好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不会叫的狗》这节课时,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对动物情感的细节描写方式,还应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习性与生活现象,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积累写作素材。之后,教师应为学生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将所观察到与阅读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语文写作中,强化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创新多样化且趣味化的写作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高效的语文写作课堂。教师要让小学生真正融入写作学习中,在课内外阅读与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丰富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语文视野。在不同形式的语文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写作技巧与方法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从而达到让小学生灵动、生动写作的教学目标,有效推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聪《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究》,《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3期。
  [2] 陈芬《探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开展》,《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年第9期。
其他文献
古代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何将古代白话小说的价值通过语文教学发挥出来,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淡化了古代白话小说的文体和文本特质,使得阅读教学陷入僵化。笔者试图借“互文性”阅读理论,进行单元整合教学,以期在正确把握古代白话小说文体特征的同时,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互文性”阅读理论  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提
眼前,舞台上,一群少年论而辩之,唇枪舌剑且儒雅风范。他们慷慨陈词,纵横古今,或穿越时空走进古诗词的情景,或巧手慧心展现非遗文化的匠心手艺……昂扬的青春豪情扑面而来。  这群少男少女的青葱色彩,是图画中山石之青与绿,一派天真绚烂,勾画出气韵十足的山横水黛。眼前这幅图景为何如此亮丽?那是因为传统文化为之晕染泼墨,为少年们铺就一层永不褪色的青春底色。  何以言之?从认识中华之星国学大赛开始说起吧。如今许
摘 要:现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教学课堂是现今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写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枯燥,学生对写作学习极具厌烦之心,不愿意学习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也得不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将直接体现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知识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写作教学方法,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写作教学课堂。  关键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使得学生难以理解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实际语文学习效果有限。而合作学习法是新课改衍生出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出互帮互助的教学优势,使得学生相互带动与促进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合作学习法合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确保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发展。  
文本细读的理论主张源于英美新批评派,盛行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而今,文本细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文本研习方法,在读者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多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材中孙犁的一篇散文《鞋的故事》展开解读,以说明细读文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细读语词  仔细揣摩这篇文章的语词,我们会发现一
[摘 要: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并通过引入生活主题内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渗透英语文化思维等策略,由此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小学生作为6周岁到12周岁年龄段的学生,此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摘 要:学前阶段是幼儿教育的最基础阶段,对于幼儿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及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通过绘本阅读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促进幼儿心理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对绘本阅读和心理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心理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绘本阅读;心理素质]  在学前阶段,幼儿识字不多,通过绘本的形式去引导幼儿加
[摘 要:大量的写作素材是提升写作语言生动性,丰富写作语言的核心,也是小学生写作的重要动力和基础。而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写作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积累更多生活化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无话可说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用措施]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鼓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巨大工程,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者需疑”------张载。那么,什么是疑呢?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思想的进步,
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目标和教材编制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教学重难点等角度出发,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设置的题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荣生教授曾指出:“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新课程改革尤其提倡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课后习题是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的重要凭借。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国外教学理念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