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识中心与公共知识管理——再论图书馆的本质和定义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in1985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馆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当前,图书馆的定义有很大局限性.公共知识资源应是图书馆的本质内容;公共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的本质职能;知识共享与知识保障是社会对图书馆的本质要求."公共知识中心"这一概念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图书馆的本质.图4.参考文献18.
其他文献
开放数字信息服务体系,有其特定的概念、原则要求和功能框架.开放系统的开放描述基于扩展的元数据概念,信息系统通过开放语言和规范机制来实现对系统各层次内容的开放描述.分
回首2007,图书馆法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宏观微观并举,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均有建树。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始建于1947年。60年来,王重民、赵万里、袁同礼、于光远、傅振伦、王利器、刘国钧等一批著名学者先后在本系任教或授课,为学科的壮大奠定了基础。目前,北京大
李小缘先生认为民众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是有区别的。民众图书馆特点有三:民享,即全民共享;民智,是开化民智;民助,即全民参与帮助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当年《民众图书馆学》批评的缺乏
"开放访问"是近年来兴起的,目的是通过自归档和开放访问期刊等模式,促使学术论文经因特网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它具有提供全文、提供网络典藏、免费访问使用、没有授权限制、质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需要资金的高投入,应当节约成本。其成本主要包括: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准备,元数据析出,原始文献保护,原始资源替代品生产,基础设施构建,数字转换,文本抓取
目前一些出版社运行的复合出版系统包含有ECIP软件,灵活运用XML语言、排版软件、数字文献处理、元数据研究诸方面的技术,在制作复合文件的处理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中文图书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