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应贯穿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攀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67-0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是学生训练思维、提高技能的阵地。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营造愉悦、和谐、对等的氛围
以满腔的师爱感化学生,用正确的疏导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摒弃”讲台情结,以免造成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对立或疏远。要走进学生,主动放弃作为师者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见解。善于体谅学生、把握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思考,适时加以表扬,恰当给予鼓励。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潜在的才能,促成课堂师生关系的和谐、亲密与对等。
二、培养学生主体,进行合作探究
知识主要是靠学生亲自尝试、探究获取的。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加上学生本身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究欲,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这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探究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
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四、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从部分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可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学生听得很入神。把他们听到的写在日记里,不仅改变了他们日记无内容可写的状况,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依据学生注意力变化,掌控课堂节奏,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适时激发学生兴趣。于漪老师说:“课堂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弛,张弛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换言之,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二者互相交叉,灵活运用,使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一般说来,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或其他关心的问题上,这时需要教师激发学习的直接兴趣,讲个故事、设个悬念或提个问题。很多时候前几分钟我们进行美文鉴赏,学生推荐自己认为精美的文章,上台朗读,然后师生共同赏评,同学们把文章题目写上,并作适当笔记。这样就可尽量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下课之前,学生的注意最易涣散,所以,也要激发间接兴趣,复习一下课上的内容或布置一下课后的作业。这时候就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如课堂延伸、仿写练习、整理笔记、学生自由提问、复习一下课上的内容或布置一下课后的作业等。这样,整个课堂就有了节奏感,做到张弛有度,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保持兴奋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魅力特点
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它不仅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而且具有审美性。中学语文教材是几经筛选的各类作品的精华,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既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步入美的天地,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另一角度讲,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在感受和欣赏美的同时,有效地掌握相关的课堂内容。教学中要多方面挖掘有情趣的因素,横向扩充语文课文内容的涵盖面,使学生感到内容有趣,乐于接受。
六、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要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如开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活动。唐宋的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我们应很好的继承并发扬他们。学生们用诗歌朗诵会、背诵会,办黑板报、手抄报、绘画展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他们的活动成果,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的开展,学生更加热爱我国的古代文化,会更加喜欢开展多种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多种兴趣,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应贯穿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攀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67-0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是学生训练思维、提高技能的阵地。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营造愉悦、和谐、对等的氛围
以满腔的师爱感化学生,用正确的疏导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摒弃”讲台情结,以免造成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对立或疏远。要走进学生,主动放弃作为师者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见解。善于体谅学生、把握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思考,适时加以表扬,恰当给予鼓励。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潜在的才能,促成课堂师生关系的和谐、亲密与对等。
二、培养学生主体,进行合作探究
知识主要是靠学生亲自尝试、探究获取的。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加上学生本身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究欲,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这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探究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
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四、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从部分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可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学生听得很入神。把他们听到的写在日记里,不仅改变了他们日记无内容可写的状况,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依据学生注意力变化,掌控课堂节奏,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适时激发学生兴趣。于漪老师说:“课堂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弛,张弛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换言之,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二者互相交叉,灵活运用,使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一般说来,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或其他关心的问题上,这时需要教师激发学习的直接兴趣,讲个故事、设个悬念或提个问题。很多时候前几分钟我们进行美文鉴赏,学生推荐自己认为精美的文章,上台朗读,然后师生共同赏评,同学们把文章题目写上,并作适当笔记。这样就可尽量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下课之前,学生的注意最易涣散,所以,也要激发间接兴趣,复习一下课上的内容或布置一下课后的作业。这时候就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如课堂延伸、仿写练习、整理笔记、学生自由提问、复习一下课上的内容或布置一下课后的作业等。这样,整个课堂就有了节奏感,做到张弛有度,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保持兴奋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魅力特点
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它不仅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而且具有审美性。中学语文教材是几经筛选的各类作品的精华,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既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步入美的天地,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另一角度讲,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在感受和欣赏美的同时,有效地掌握相关的课堂内容。教学中要多方面挖掘有情趣的因素,横向扩充语文课文内容的涵盖面,使学生感到内容有趣,乐于接受。
六、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要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如开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活动。唐宋的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我们应很好的继承并发扬他们。学生们用诗歌朗诵会、背诵会,办黑板报、手抄报、绘画展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他们的活动成果,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的开展,学生更加热爱我国的古代文化,会更加喜欢开展多种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多种兴趣,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应贯穿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