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上好思想品德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以迅猛之势席卷神州大地,“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已成为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那么,我们如何在农村中学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当好“巧妇”角色,创设快乐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呢?笔者在农村中学从教多年,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方面有些粗浅看法,归纳如下。
  
  一、创设快乐课堂,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课堂中师生关系是从属的关系,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否则,教师就可以体罚他,如罚抄、罚站,甚至打骂等,导致课堂上学生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地听课。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这是现代教育观念不允许的,也无法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新一轮课改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需要有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尊严感、安全感。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他们更多的信任、关心,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也是快乐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1.教师尊重、信任、关心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知心人,才能取得“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课堂才能愉悦、活泼、和谐,充满情趣。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更新观念,把课堂这一舞台表演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允许学生多“插嘴”,课堂上多一些民主,少一点“纪律”,使学生自觉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同时利用学生的“插嘴”还能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在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使课堂出现生动、活泼、快乐的学习场景。
  2.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罗曼·罗兰说:“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赏识是教师手里最奇妙的魔术棒,它可以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使之发出熠熠夺目的光彩,给予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和快乐。教师更要树立这样一种教育观念,即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同的学生;没有愚蠢的孩子,只有待琢的孩子。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知识,教师就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赞赏的口吻评价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欣赏自己,充分培养自信心,使其在自信、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二、创设快乐课堂,教师要有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良好的态势语言——微笑。
  
  课堂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表现。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智力活动,把知识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所以,生动有趣、准确且简练的形象化语言,不但会给学生以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会令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信息。据我校多次学情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幽默感成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风趣、幽默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改变以往教师“不苟言笑”形象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同时还能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感受理解程度,在轻松、活泼、充满愉悦的气氛中学知识、长才干。
  
  三、利用多媒体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
  
  1.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常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激发了道德情感,变传统的灌输为学生感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
  3.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没有生机。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非常有帮助。
  
  四、“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的条件。
  
  1.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最好的剧本假如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得再充分,环节设计得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那么就不会取得很好的目标。我们都有过类似体会,本以为准备得十分充分的一堂课,上下来却发现根本无法收到我们预期的效果。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无法正确营造好课堂中“快乐”的气氛,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无法把持。结果,每个人都“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课堂基本思路没有按照我们预先设计的思路走,出现教学失控。所以,进行快乐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轻松驾驭课堂这架“快乐”马车,否则“快乐”不但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反而会成为教学活动的混乱制造者。
  2.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
  3.富有个人魅力。比如知识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等等。“快乐”教学法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无所用心的教师是极大的挑战,只有高素质的、全副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资格和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所谓“学科中渗透心育”是指教师将学科中的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融合,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在学科中渗透心育,对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心理健康又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渗透心育的必要性    1.教育改革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的全面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广大教育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艺术,本文作者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通过科学地运用设问教学,充分发挥设问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设问教学艺术 转变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要求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学习意义、发挥主体作用的教育理念,那么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具有学习意义的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设问教学艺术,发挥引
期刊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  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