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窦前经迷路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微创锁孔理念融入乙状窦前入路,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设计乙状窦前经迷路锁孔入路,观察入路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8具经福尔马林固定、颅内动静脉乳胶灌注的国人成人尸头,实验前建立术中导航资料.采用迷路后锁孔手术人路的7 cm"C"形切口,分层向前翻开皮瓣和肌筋膜瓣,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做耳后约3.5 cm×3.0 cm骨窗,导航下轮廓化乙状窦、骨迷路、面神经管,依次模拟迷路后、经部分迷路及岩尖、经全迷路锁孔人路,观察各步骤显露的结构,测量重要结构长度和术野角度.结果 (1)神经导航可辅助精确磨除入路相关骨质,减少盲目磨除造成的重要结构的误伤.(2)同迷路后锁孔入路比较,经部分迷路及岩尖锁孔入路和经全迷路锁孔入路的术野角度、显露的斜坡长度、面神经颅内段长度均有显著增加,但后两种入路的测量值无明显差异.(3)迷路后锁孔入路可保留听力和面神经功能,但对岩斜区的显露有限;部分迷路及岩尖磨除后可广泛显露岩斜区、桥脑小脑角、桥脑前区和海绵窦后部,多角度显露Ⅲ~Ⅺ对脑神经之间的重要结构,且面、听神经功能保有率极高;全迷路磨除后观察角度更多,但进一步增加的显露有限,且需牺牲听力.结论 乙状窦前经迷路锁孔入路具有可行性,可良好显露岩斜区等.神经导航可辅助精确完成入路相关的骨质磨除.部分迷路及岩尖或全迷路磨除均可显著增加术野角度和斜坡等重要结构的显露长度,经部分迷路及岩尖锁孔人路可望保留面、听神经功能。

其他文献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后,自行愈合的能力较差,与损伤局部缺乏特异性的生长因子有一定关系[1].我们应用基因治疗技术进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的转染,观察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对bFGF基因转染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