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患肺癌,与“四气”有关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v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女性肺癌发病率正呈现上升趋势。专家提醒:烟草烟气、大气污染、室内空气和经常生气可能成为女性肺癌发病的重要原因,40岁以上高危人群有必要每年做1次低剂量CT筛查,以排除早期肺癌。
  今年44的张女士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半年前干家务活不小心被东西砸伤右手,造成手部骨折,随后被送到医院植入了钢针固定。休养3个月后恢复得差不多了,张女士来到当地医院取钢针,却在拍胸片时发现右肺下叶有个结节。为进一步确诊,家人陪同张女士一起到肿瘤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后被确诊为早期肺癌,并做了手术切除。张女士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平时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怎么会患上肺癌呢?
  肺癌是一种隐匿性很高的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临床上,绝大多数在早期就发现肺癌的患者都是在常规体检或意外检查中被查出的。张女士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诊断为肺癌早期,通过手术以及规范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女性肺癌可能与“四气”有关
  近年来女性肺癌发病率已经呈现上升趋势,在重庆,肺癌发病率约59/10万,女性肺癌发病率为34.14/10万,也就是每年约有1000多名重庆女性患上肺癌。女性肺癌的发生,除了与基因缺陷、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内在因素有关,与以下的“四气”也有密切关系。
  第一是“烟草烟气”。据统计,在所有的肺癌死亡病例中,85%~90%可归因于吸烟。在我国,女性吸烟率虽然较低,但被动吸烟的情况比较多,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不可小觑。
  第二是“大气污染”。当前肺癌发病率日益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大气污染加重,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可致癌的有害气体以及吸入大量汽车尾气等有一定关系。
  第三个气是“室内空气”。厨房油烟污染、装修污染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也是致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证明,食用油在高温下氧化分解,易产生一系列有毒化学物质。其中,苯并芘、挥发性亚硝酸胺等物质便是致癌物。
  第四个就是“经常生气”。经常发脾气、心情不好的人患癌症的几率更大,这一点适合所有的癌症,肺癌也不例外。
  不明原因的咳嗽加重需警惕肺癌
  从临床来看,肺癌的表面症状明显与否与患病轻重无关,很多没能治愈的患者多半与“发现晚”、“治疗不规范”有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针对肺癌最有效的手段。
  肺癌早期最常出现的症状包括: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量白黏痰。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如果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干咳持续2~3周,经治疗无任何效果,或原来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咯血(多为血丝痰或痰中带血)、轻度胸闷(如累及壁层胸膜或直接侵犯胸壁时,可引起该部位持续性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凡超过2周治疗不愈的呼吸道疾病或原有症状加重,都要警惕是否有肺癌存在的可能。
  高危人群每年做1次低剂量CT筛查
  肺癌的定期检查与一般的体检是不一样的。以前对肺部的常规检查是通过胸片、透视等手段,但现在对肺癌的高危人群而言,不管有没有吸烟,不论男女,都建议选择低剂量胸部CT检查。这种断层扫描的方式可以在肺部有微小病灶时就能及时发现,避免胸片、X光等分辨率低,重叠影像的缺点。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2006年就已将低剂量胸部CT代替胸部X光,作为筛查肺癌的常规手段。肿瘤易感基因的检查也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手段。
  肺癌是有一定遗传倾向,多基因导致的慢性疾病,到一定年龄后就可以检查得出来。因此最好是在没有出现病灶时就应该引起警惕。长期吸烟者、吸二手烟者;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或有癌症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最好在40岁以后每年接受1次低剂量CT筛查。
其他文献
【生活实例】  冠心病患者老程今年83岁,5年前他曾突发胸痛,冷汗不止,幸好身边备有硝酸甘油,含服后有所好转。去医院挂急诊,医生检查后告诉他,这是心绞痛发作。以后,除了每天常规口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身边一定备有两种药物——硝酸甘油和肠溶性阿司匹林,如果再次发作,立刻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嚼服阿司匹林,并及时就医。  2天前,老程再次发生胸骨附近闷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他赶紧含服硝酸甘油,5分钟1片
秋季秋高气爽,气候燥热,常常久旱无雨,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水分蒸发加快,所以人会感觉很干燥,这是一年一度的自然现象。如果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燥邪就会乘虚而入导致一系列疾病。病邪
常有人感慨现在不敢生病,一个小感冒都要花三四百元钱.即使如此的花费,感冒依然故我,加重的继续加重,痊愈的也很可能在-觉之后即康复.身边的老人常说,“几毛钱的药物往往能治
为比较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者对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为期8周治疗的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慢性肾脏疾病是一个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数十年日益增加的证据表明,在慢性肾脏疾病早期阶段,及时的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慢性肾脏疾病不良合并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可是,连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慢性肾脏疾病的漏诊、漏治率都很高,达58.7%,很多患者错过了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不良合并症的机会。  中国的现状更甚于美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王海燕教授调查发现,北京石景山地区慢性肾脏疾病的漏诊、漏治率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