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谈
  我们坐在台阶上
  星光一点点嚼碎言语里的种子
  我们的手各自按着生活的喉头
  我们渐渐谈起遥远的悲伤
  那些青山和濁酒
  就算此刻你爱上我
  愿意做我身体里的冤魂……
  蛙鸣突然攥紧了周遭的事物
  一些话弯曲成疏影
  在夜的身旁泼泼洒洒
  此刻 如果你成为我的男人
  在我捣碎的情爱里奔跑
  放风筝的人
  飞上天的不止它们
  手中细细的线正好拴住蓝天
  他们和它们的距离
  已深藏数不清的寂寥
  或许 还有旧事 在某个风口
  一头栽进飞翔的痛苦里
  远远地望着 关于动荡
  他们深深望进去的一切已得到证实
  飞上天的它们看上去更像人类
  天空多余的力量拍打着
  它们带来的惊涛
  不挣脱 不放手
  他们和它们保持着一样的结局
  时间从他们露出的骨缝间缓缓走过
  那个盲人
  车辆在道路上横行
  婴儿回到母腹中 像一滴年幼的雨
  木桩在飞奔
  更多的树退到更远的责难中
  窗口深深陷进去 没有眼睛来望
  灯火里有一场落日
  因为就要被夜晚剥光而羞愧
  ……他看见我
  迎着他 试图用一个女人的苍茫问候并
  照耀他
  多么多余 他拐杖发出的声音足以震碎
  傍晚的血肉
  他指引我 从一座桥走向草地
  从广场走向不做声的倾泻中
  已经别无选择了
  我沿着他望见的事物辗转奔波
  流浪者
  他蜷缩在楼道里 面目遥远
  冬天沉溺在身上
  很多事凉的记不清了
  门缝里透出的光还无人认领
  一整晚都有咳嗽声在生长
  真想饶恕这一切啊 别过脸
  人群在他的踉跄里穿行
  一截掉落的香烟头多么决绝
  灰烬也无法深埋他简陋的命运
  那一点微芒已足够点燃
  他的病和来来往往的陌生人
  而他的面目
  依然那么远 那么深
  我们
  整个尘世都丢失了耳朵
  我们背对着一堵陈旧的墙
  你的眼里仍是年少的山川
  月光一照 它们就成了抵抗世界的样子
  我们说到那年铁轨边枯掉的红高粱
  空旷的夜突然就拢起了衣袖
  我们这两条道路啊
  被碾压成无数碎石
  铺在不同的生活上
  春天多像我们坐过的绿皮火车
  抬着世间种种
  从夜晚的胸膛一闪而过
  风雨交加的晚上
  是什么在嚎叫 一条河流又
  拐了一个弯 呼啸声里长满了荒草
  是冬天 要把自己的尸骨送的更远
  雨的内心早已空荡
  要把自己哭死在这世上
  已没有回头的路了
  要把路过的人都看紧
  成为滴着水的废墟
  我想起小时候的炊烟
  多么不合时宜啊
  天地还未从失去村庄的疼痛里逃出来
  风雨还是个孩子
  风一直吹
  多年前案头的灯火跟着就灭了
其他文献
我来拜谒你  辉煌的大夏王国  我来拜谒你  赫连勃勃  一座城  一个人  屹立千年  是怎樣的豪情  将与太阳相连的梦想写进姓氏  ——赫连勃勃  是怎样的壮志  将一统天下君临万邦的霸气  刻进十仞城池  ——统万城  而眼前这残缺的城墙  沉默在漫天黄沙之上  坚硬着孤独的沧桑  燕子说着陌生的方言  飞翔盘旋  城墙是它们温暖的家  遥想当年  十万夷夏民众  六年心血  举国之力而筑的
期刊
大伯是我们村的党支书,16岁参加红军,是个老革命,在我们这一带名气很大。  大伯常说,这辈子他吃了没文化的亏。村里的父老乡亲也这么说,你大伯如果有文化,县长那个位子搁不下他,至少也得是个市长书记啥的。  刚上中学那年,学校请他来作忆苦思甜报告,当时我坐在前排,那场景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大伯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头戴八角帽。那身行头货真价实,不是赝品。大伯忆着忆着就走了题,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有
期刊
去见黄河  黄河,它可真是行色匆匆!黄袄褂,凝重的色,黄土的质感,带着跋扈的气息,任谁也不敢小觑。  站在黄河第二渍口巨大的岩體之上,我看它汹涌,看它奔腾,看它豪放!它无畏的性情让人眩目,让人惊悸,也让人赞慕。我不懂是怎样的一个内心从容,在冰川断裂,在雪袍抖落,在巴彦克拉山北麓源头、约古宗列盆地,它们聚集又分手,奔向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最后归入渤海。这一别,就义
期刊
同事自商洛带回几把香椿,连夜冒雨送来,说是一位农家老太自己采下来的,嘱我放在冰箱里保鲜。妻看着嫩油油的香椿很是眼馋,央着我给她做一盘香椿炒蛋,并伙同女儿以二比一的压倒性优势作了民主表决,我只得从命。  第二天早晨六点刚过,我便被催促着起床完成任务。带着惺忪的睡意,开始了第一次炒香椿的尝试。瞬间想起儿时扒在锅灶边看母亲炒香椿的情景,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故乡商洛地处秦岭南麓,盛产香椿,老家
期刊
这个故事是我的朋友徐小星告诉我的。徐小星和我之间只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孔雪笠。他和孔雪笠是小学和初中同学,而我和孔雪笠是高中同学。自然,这个故事是关于孔雪笠的。徐小星说整件事情是他听马杰说的,孔雪笠终于找到了父亲。  我和徐小星因为孔雪笠而结识,上了大学之后常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但我和孔雪笠的交情并不算深。不过高中时两家住得不远,上学放学,常常同去同归。后来因他高考后去了外地,又搬了家,便没了联系。
期刊
我是农民的儿子,李俊辉也是。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对故乡的认同是一致的。当我读到他的散文集《农城四月天》时,这种情感更是越加浓烈。他笔下的文字,是对地理故乡的守望和回忆,也是对旧时光一次完整地梳理,更是他对生命旅程中乡村记忆的心灵释放。因此,《农城四月天》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接地气的,令人难以忘怀的。  《农城四月天》全书共五部分,共70多篇,20余万字,是李俊辉这些年在从事新闻工作之余笔下积累的文字
期刊
二狗上午啥都没弄,专门在家里等候扶贫办的人来慰问他。  其实,平日里二狗基本啥都不弄。别人栽苹果树,二狗说,栽树还要修剪、疏花、套袋,我嫌泼烦;别人种辣椒,二狗说,种辣子还要施肥、打药、烘烤,我嫌木乱;别人贷款买农机跑经营,二狗说,我要是有那么多钱,还用得着出去给人下苦?反正,二狗总能给自己找到他认为合理的借口。  当然,二狗也有喜欢干的事,那就是和人抬杠。曾经有人说他:“二狗,快四十的人了,赶紧
期刊
这世上,总有一处你独爱的景致,或寂静,或喧闹,景与人都有着“心悦君兮君已知”的默契;于我,除了大山致命的吸引,书房大约是最让我贪恋的红尘之地了,“躲进小楼成一统”,这斗室里,心心念念都是自己的喜好流散,想必再也没有一处烟火地能让人满心欢喜又了无遗憾。最相宜的书房里,一定有着最喜爱的普洱,且必是熟普才好:浓烈而惊艳的顺滑里,一次次重逢又离散,却依然满心期待。想必人生不过如此:一杯好茶,不必左手知己,
期刊
体验本身将我撕成碎片,而这些碎片,又被我在回答上的无能再次撕开。  ——乔治·巴塔耶  如果将此篇小说的肉身分为拥有独立头脑的前后两部分,那是对文本的庸俗解剖。那么更精明的艺术视网膜呢?它可以教导我们,巧妙分辨出日常生存围城和内心逃逸基地的界限?  沒有一个人不期待在小说里的城市与城市线中获得救赎,但来自生活联盟本身的线性瀑布,使他们无法与实体的对手撕裂,更无法与暗处的对手周旋——它是何其强悍的一
期刊
我常常臆想,在当今文坛上,禅香雪的出现是不是有种神意;她是不是被赋予了某种使命,抑或特异潜质。要不,在她的文字里,为什么会有道的身影,佛的圣光,儒的温婉和神的天音呢?说心里话,从事文学写作多年,我对文字的运用有种近于苦役般的苛求。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文学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文字本身,就像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在于活着本身一样。在这样的认知下,我对古往今来文学家的文字常常有着半信半疑的猜度。我喜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