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吴英案”经二审坚持死刑原判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在中国未取消死刑前,欠债数额过亿杀无赦! 有些经济学家引经据典为吴英说情,纯属无稽之谈。吴英集资即使是亲友的,债不抵资也必受罚。当今中国死刑尚未取消,法院量刑就必须执法不苟,律师只能在有罪无罪上申辩,量刑上则只能由法官做主。 至于吴英集资经营亏损后用钱艰辛不是减刑的理由。对她宽松一次,将颠覆借钱还钱的公理,法制将不法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英案”经二审坚持死刑原判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在中国未取消死刑前,欠债数额过亿杀无赦!
有些经济学家引经据典为吴英说情,纯属无稽之谈。吴英集资即使是亲友的,债不抵资也必受罚。当今中国死刑尚未取消,法院量刑就必须执法不苟,律师只能在有罪无罪上申辩,量刑上则只能由法官做主。
至于吴英集资经营亏损后用钱艰辛不是减刑的理由。对她宽松一次,将颠覆借钱还钱的公理,法制将不法也!谈何治国评理?
而且,从“吴英案”出发,应该严查政府和国企亏损大案,允许律师上告政府官员借债违约之罪。除贪官该杀外。污吏也该杀。这样分析“吴英案”才成正果。
有人引出“投机倒把概念”,但八十年代为“长途贩运和投机翻案”是因为他们是赚钱而不是亏本,是发展生产而不是亏损民利。此案非破案,不能混淆。
所以,吴英集资违法,还债违约,数额过亿,死罪难逃!
最后我想说三点:第一,中国可以取消死刑,但是不能“杀人和违约无罪”。第二,中国需改革金融监督机制,如此,才不会让吴英欠下7亿才被抓,早早收场,吴英也不至于死罪。第三,应该把权贵亏公款的罪犯先抓起来。
“吴英案”敲响的是中国金融机制改革的丧钟,而不是法制的丧钟!经济学家们别发挥过界了!
其他文献
2011年9月,Gerard O’Connor和他的合作者Marc Wasiak来到中国平遥,在第11届平遥国际摄影节上展出了自己的20多幅作品。展览的名字是“再造历史”。 这些充满视觉冲击力和召唤性的作品以巨大的画幅挂在一个并不宽敞的空间里,让观者在感受到它们所展示的强烈讽刺意味的同时,忍不住想要走近并细细观摩其中的每一个元素,以及它们所隐含的特殊意味。他以油画的风格非常直接地展示了那些在文本
最近有一件很有影响的案子,就是吴英案。吴英向11位亲友集资7亿资金,被判处死刑,这样的事情在西方市场经济中会发生吗?现在肯定不会,但是过去也会。例如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时代,一次性就杀了16000多个企业家,他们唯一的罪状是:进口了棉纺织品,制造了棉纺织品,而这违反了当时财政部长Colbert,的产业政策。 由此看来,我们现在离市场经济还有多远?我想至少还有三百年,或者至少还有两百年。因为我们
2月1日,法国巴黎,法国社会党热门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意外遭到向粉“袭击”。当时,奥朗德正在巴黎展览馆礼堂签署一项与皮埃尔神父基金会的合作协议,一名妇女突然冲上台,将手提袋中的向粉撒向他。奥朗德任由该名妇女撒面粉,直争她被保安制服。奥朗德称这是“职业风险”。
有一次,我去一个幼儿园,看到里面的孩子们正在听老师讲故事,他们鸦雀无声,目光清澈、纯净,本能的求知欲让他们把头抬起来仰望老师,进入了一种全神贯注的学习境界。我深深地被这幅画面打动了。 从某种程度上讲,进入社会的人就像幼儿园孩子们听故事—样,对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充满好奇,想知道事情背后的神秘元素。最近,我被甚嚣尘上的“吴英案”又—次打动了。除了故事结尾的悬念尚存外,“吴英案”具有一切引人入胜故
药家鑫案后,剧情仍未完结。2月8日,张显及张妙家人前往药家鑫父亲家索要20万元赠款,因言语不合,与药庆卫代理人马延明发生肢体冲突。马延明认为张显“寻衅滋事”。药庆卫告诉记者,如果张平选家实在困难,他愿意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前提是张家要就此前在媒体上撒的谎进行澄清。(《新京报》2月9日) 这几天,舆论拿起锋利的刀子,从情与法的视角,解剖起张显及张妙家人索赠的“丑恶嘴脸”。有奚落张妙家人“确实难缠”
从D&G风波、港铁进食事件,到农历年前北大孔庆东的言论,一场场内地和香港网民之间的“口水仗”在这个寒冷的正月火热地打了起来。最令人震动的是,香港网民自发等款在报章上刊登的反对“双非”(“双非”即来港生孩儿的父母任何一方都不是香港人)孕妇赴港产子的广告。 口水仗如此升级,令不少人担扰会否激化地域矛盾或族群矛盾。但很多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如果社会这个躯体要发烧,那么不妨就让它排一排毒,刻意去掩盖它,可
1981年出生于浙江东阳农村家庭的吴英,2003年8月用2万元开办美容院起家,2005年3月开办东阳吴宁喜来登俱乐部,同年4月开办理发休闲屋,同年10月开办东阳韩品服饰店;2006年4月成立东阳市本色商贸有限公司,后注资人民币5000万元成立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包括洗衣业、连锁酒店等在内的七家企业,崛起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此时的吴英,已经成为媒体关注对象,地方一家媒体对这位“亿万富姐”神乎
47岁的共产党员、复员军人、下岗职工张贵成半年多来心里别提多憋气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自己半辈子从不招灾惹祸,到头来却让人在大庭广众面前狠打了三拳,牙掉了不说,还被“拘”起蹲了几天班房。他越想越窝火——“说什么我也得告他!” 飞来横祸 1998年10月14日,辽宁省开原市下着小雨,上午9点多,张贵成蹬着“倒骑驴”(一种车厢在前的人力三轮车)运送一个孕妇和一个小孩,当他由南向北通过一个十字路口
官员读书热,近年来成为舆论颇为关注的话题。江苏省委召开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省委书记罗志军向现场的官员推荐了3本书。罗志军的荐书单是一个有趣的组合,《精神的力量》回顾了过去,《中国震撼》解释了现在,《创业的国度》则预示着未来。 2011年8月19日,江苏省委召开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省委书记罗志军发表讲话。在会议结束时,罗志军做了25分钟的脱稿讲话,向现场的官员推荐了
公共人物的号召力和公信力都不亚于政府,必须要宽容,不怀恶意,不以被打压的弱者自居,不以一种绝对理性自居,真正实践交往行为理性的建构。 新年伊始,出现在中国人日常公共生活中最为频繁的是一场网络争端。争议双方都是互联网塑造的知名人物——赛车手兼作家韩寒和生化博士兼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 韩寒和方舟子都是网络这片自由空间中野蛮生长出来的公共人物。虽然韩寒很早就以少年作家成名,但是真正让他成为具有顶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