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bcn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措施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而这些措施围绕的核心就是如何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河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协同合作。其中就包括了:环境类科学、生物类科学、现代水利类的科学、生态科学、城市规划科学、园林以及美学等,在我国原有的基础上吸取各国的经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上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让城市河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策略
  生态——生物法主要包括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等。
  (1)土地处理技术
  这是传统,但是效果显著的水质改善体统。这是将土地作为改善的道具,合理的利用了土壤以及植物的过滤净化以及吸附的效果,达到自我调节净化水质的目的。外国的试验说明了这种方法对有机的化合物有特别好的净化效果,特别是有机的氯、氨、氮。
  (2)水生植物净化法
  这种净水的技术是采用水中各种植物的净化作用,自身调节的。比如:浮萍与湿地里的芦苇在小范围内自动净化。不过在城市的生活用水排除的废水有臭气与各种害虫,所以在种植时必须结合以上的问题来考虑,比如在2到8月左右在下风口进行芦苇的种植。
  (3)河道曝气法
  在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这项技术有优有劣,优点是:设备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灵活性强、效率高、适用于各种环境、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比较适合用在各个景点的河道以及污染较小的地区。缺点是:整体的有效面积较小、特别是在不流通的水域几乎达不到什么效果,假如是移动形的水域则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指使微生物群体附着于某些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狀,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吸收并加以同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目前,常用于净化河流的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砾间接触氧化法、排水沟(渠)的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薄层流法和伏流净化法,用得比较多是接触氧化法。该方法多使用天然材料为接触材料,花费少,净化效果好。
  (4)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类的技术是将其他的生物或者是微生物,在水域与土壤里的有害物质当即分解为水域氧气,或者是转化成其他的无害的物质的技术。其中使用在水体污染治理的修复技术大概能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将特殊培养的一种微生物的菌类,将其投放至污染的河道中,这样做能够将化学需氧量去除至百分之九十以上。另外一种九十将营养类的微生物投放至污染河道中,到使用之后,能够使污染物降解的速度加快,达到水域微生物的厌氧状态转变为好氧状态、增加水域中生物的物种种类、逐渐由低变高,这样水域里的化学需氧量以及BOD5下降速度加快,消除黑臭的状态,这主要用在水域的去除黑臭的效果。
  2、新工艺
  水域污染的处理技术在经过人们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各种类型的新工艺逐渐浮出水面,不管是哪一种技术都有一个特性,都是以组合的工艺为目标。这就是将多种优点揉和,经过改良后形成的新工艺。
  2.1悬浮填料移动床
  悬浮填料移动床是以比重接近于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动载体,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处于流化状态,它是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与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相结合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水力停留时间较短,COD和BOD5去除率较高,且具有较好地氨氮去除效果。
  2.2生物悬浮床技术
  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浮床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它用于河湖水体修复,效果较好。
  2.3曝气生态净化系统
  这种系统是将水域中的生物作为主体,加上一定量的曝气,完善人工生态的处理系统,用高效的方法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质,这也是提高水质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将人工与自然融合的一种新型工艺。这种技术是曝气的生物塘与人工结合培育出来的污水自身净化的技术。
  3、生态河堤建设
  3.1选择合适的护岸材料
  结合河道区域附近的自然条件选择材料,考虑护岸材料选择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与河道整体空间融为一体,同时注重护岸表面形态的多样化:1)天然材料,譬如粘土、砂砾、卵石等,适用于流速较小的平原河道,或者不具备高要求防冲能力的洪水位以上护岸,天然材料的使用可以结合植草、柳条编框等,提高防冲的性能。2)干叠、叠砌、抛(堆)块石,用于平原河道的护岸,具有防冲的性能,而且材料质朴、艺术、有动感,可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3)浆砌块石(条石),适用于山溪性河道的防洪防冲整治工程,采用内嵌植物的框格,设置于洪水位以上。4)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防冲性能,但容易破坏生物的栖息地,而且影响美观,因此可对混凝土湖护的表面进行适当琢凿和添色,并在关键部位使用即可。
  3.2趋向自然河流的建设
  以水边多样化生物的栖息为建设核心,在保证河道具有足够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将河道建设成接近自然状态,其建设的要点如下:
  (1)创造丰富多样的结构,提供接近自然河流的丰富生态环境,譬如岸线呈不规则形状设计,宽窄有度,陡缓错落,浅滩和深潭结合构筑,顺应自然的动力,允许侵蚀、淤积、冲刷等出现在河岸和河底,就能够使得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河流生态系统,为河道生物提供生存的自然空间。
  (2)河道和周边环境的生态网络搭配,将河道的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结合起来,扩大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需要恢复混凝土河岸和河床恢复自然形态,将暗渠改成明渠,增加岸线绿地和树木,形成与水底生物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使得整个河道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3)河流景观尽量简洁朴实,采用自然的植被和石材,并协调地应用在河道设计方案当中,使得河道接近自然状态。
  (4)改造河道的流路和河床的物理性质,一是创造不同流水的水路,河流有浅滩、深潭,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可以弯曲和蛇行,二是采用植石治理法,将自然石经排列埋入河床,形成深沟、浅滩和鱼礁,营造有利于水下生物生长的河床,促进鱼类的生息和繁殖。该法一般适用于河床比降大于1/500而且水流湍急的河床地基坚固部位,这样遇到洪水植石就不会被冲走,而且在枯水期也不会造成淤泥堵塞河道。三是将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和植石治理法综合使用,营造抗洪能力较强的鱼巢。
  3.3退化河岸带的恢复
  河水高低水位之间和高水位之上的河岸带,为生物群体构筑明显的边缘效应,是复杂的生态系统模式,通常蕴含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并且能够储藏地下和地下水资源,因此河道治理工程必须恢复河道的河岸带功能:
  (1)恢复河岸带的生物群体,包括选育、培植、引入、保护物种,协调生态群体在河岸带的生存空间,优化配置生物群落。
  (2)恢复河岸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在河道和陆地的交接处,种植一定宽度的树木和草皮,并提高生态的异质性水平,通常采用的技术有坡面工程技术、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土壤肥力恢复技术等,控制河岸线水土流失的情况。
  3.4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首先是种植营蒲芦苇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物,促进鱼类的生长和水质的进化。其次是营造浅滩、巨石、丁坝和鱼道等,形成水下紊流,以便将空气中的氧气传输到水中,为水中生物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满足好氧微生物的繁殖需求,使得河水更加的干净。总之要在河道建设的过程中,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互相依存和制约的有机环境,从而增强河道水域的自净能力。
  4、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三水”融合
  温州地区的河道生态治理是注重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的生态治河,当河流穿过城市的时候,应尽量保持生态河道的连续性,连续的流水蜿蜒曲折,流淌于城市之间,可将沿岸各种单体景观元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续流水的水质较好,能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和美学价值。城市生态河道又是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天然隔离带。在人口日益稠密的现代城市中,城市生态河道与绿带公园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最漂亮的、最令人留连忘返的、最具有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城市亮点。
  结束语
  在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只有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注重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才能使城市滨河景观成为可能,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确保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乔景顺,姚天举.冷水河河道整治与景观设计研究[J].人民黄河.2012
  [2]陈剑峰.浅谈上海市郊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应用[J].今日科苑.2007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预应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建设物料资源和相关公路的安全系数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节省,同时桥梁的性能也不断增加。本文浅析了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及应用。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当前的桥梁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到预应力技术,而随着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使得我国的桥梁施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我国的道路交通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控制技术在生活中和实际的生产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促进了电力技术的蓬勃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力技術的发展,并对电力安全生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技术;发展;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特殊的产品,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以及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水资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污水处理;方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U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污水的特点  城市污水不同于工业污水,是人类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染污源之一,主要是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节能环保的理念在建筑行业中兴起,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引起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视。在我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背景下,节能环保已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关系和节能环保的现状,并对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环保;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质量的高低与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我国,森林资源质量较低,数量较少,加上缺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造成了严重的森林资源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保护森林资源,就需要从加强森林资源长效管理机制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健全各项森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配电网络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于中低压配电网,对其规划的现状以及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与主要步骤进行简单研究,希望对日后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配电网;中低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日常生活中对于电力资源需求量也逐渐增多,随之中低压配电线路规划与设计重要性也越来越受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造价审计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关键。在审计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展建筑工程的造价审计。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原则,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常用的方法,并对完善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原则  1.1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建筑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电缆供电以其安全、可靠、稳定、不影响城市美化硬化等优点被城镇配电网广泛采用,现已成为满足城镇负荷增长和城镇建设要求的必然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某单位一根 35 kV 的单芯电力电缆在运行过程中于同一部位先后两次发生烧毁事故,寻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及建议,以确保供电系统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力电缆;金属屏蔽;短路;绝缘;击穿  中图分类号:F406
期刊
摘要:桩基础工程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需要对桩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施工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从环节上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桩基又叫桩基础,是工程建筑基础中的一种,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基主要的作用是负责把荷载转给持力层。钻孔灌注桩为桩基础施工工艺中的一种,施工有其特点,
期刊
摘要:本文就交通标志和标线的重要性、公路标志与标线设置的基本原则、公路标志标线问题的提出以及标志与标线的优化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标志;标线;优化设置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公路建设的大发展,公路的功能已经逐步从最初的简单连接功能转变为面向全民交通参与者的服务功能,而标志与标线就是与交通参与者进行沟通的语言之一,怎样更加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