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玩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有新鲜感。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投放有趣味的游戏材料。幼儿的兴趣越高,活动的有效时间就维持得越长。因此,提供的游戏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益智区”里,我们创设了“有趣的瓶宝宝”。瓶宝宝的身体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矿泉水的瓶子,瓶宝宝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上面画了点子,瓶宝宝的身上画了数字,请小朋友们帮助瓶宝宝带上自己的帽子,并根据瓶宝宝身上的数字喂它吃几块饼干,根据瓶宝宝身上的点子大小进行排序,帮它们分大哥哥和小弟弟。在科学探究区内,幼儿对磁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及时地投放了“会跳舞的铁屑”“巧取矿泉水中的曲别针”“小猴爬山”……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有兴趣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
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有目的地投放游戏材料。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我们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材料投放应有目的性,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幼儿,同时,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在材料投放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如:主题是美丽的春天,那么在美工区除了提供纸和笔,还要提供关于春天的图片、春天的树叶、花等;服装店里卖的是春天的服装、鞋帽,阅读区有春天的故事、春天的诗歌、春天的谜语等;如在建构区,开始投放一些各种形状积木让幼儿拼插、搭建,接着可投放一些木板海绵块,暗示幼儿混合使用材料,过一段时间后,又可投放一些纸盒、易拉罐等,鼓励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材料,搭建有主题内容的物体,这样随着材料的添加,逐渐提高对幼儿的目标要求,使幼儿不断提高构建水平,增强合作意识。让操作材料成为一座桥梁,把幼儿与预定教育目标紧紧联系起来,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充分体会和感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根据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投放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投放游戏材料时,我们首先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及的各个方面需要出发,注意游戏材料种类的丰富性,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如:制作“小电话”时,我们准备了不同质地的杯子,有一次性的纸杯、大果冻杯、酸奶杯,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的不同的制作方法。这样,幼儿会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并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其次,在数量上,能够满足班级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材料的需要,在为预设区域投放充足材料的同时,还要提供一些供幼兒生成游戏用的多种材料,以便幼儿生成自己喜欢的区域或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为此,我们班为幼儿提供“百宝箱”,供幼儿自由选择材料。
四是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材料。幼儿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该清晰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提供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学习、操作的游戏材料。分期分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投入游戏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如:为了促进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幼儿细致操作的能力,我在生活区设置了“夹球”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球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我们班上有一位小班年龄的幼儿,她动作发展相对缓慢,教师就在旁边放了一把勺子,她可以用勺子把球舀进盒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
五是根据游戏的发展适时地更新游戏材料。区域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要富于动态性和可变性:随着教育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和能力知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总之是要随着孩子的需要而变动,使活动的内容源于孩子现实生活的同时又具有新鲜感和挑战性,让幼儿在新鲜刺激的活动中学到知识,也找到快乐。此外,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总之,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相比,活动区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主动学习,也是幼儿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活动区的玩具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活动形式是让幼儿自主操作,但老师投放的材料不能随意,应在投放材料之前先预设教育目标,活动内容和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新城嘉园中心幼儿园)
一是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投放有趣味的游戏材料。幼儿的兴趣越高,活动的有效时间就维持得越长。因此,提供的游戏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益智区”里,我们创设了“有趣的瓶宝宝”。瓶宝宝的身体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矿泉水的瓶子,瓶宝宝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上面画了点子,瓶宝宝的身上画了数字,请小朋友们帮助瓶宝宝带上自己的帽子,并根据瓶宝宝身上的数字喂它吃几块饼干,根据瓶宝宝身上的点子大小进行排序,帮它们分大哥哥和小弟弟。在科学探究区内,幼儿对磁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及时地投放了“会跳舞的铁屑”“巧取矿泉水中的曲别针”“小猴爬山”……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有兴趣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
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有目的地投放游戏材料。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我们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材料投放应有目的性,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幼儿,同时,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在材料投放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如:主题是美丽的春天,那么在美工区除了提供纸和笔,还要提供关于春天的图片、春天的树叶、花等;服装店里卖的是春天的服装、鞋帽,阅读区有春天的故事、春天的诗歌、春天的谜语等;如在建构区,开始投放一些各种形状积木让幼儿拼插、搭建,接着可投放一些木板海绵块,暗示幼儿混合使用材料,过一段时间后,又可投放一些纸盒、易拉罐等,鼓励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材料,搭建有主题内容的物体,这样随着材料的添加,逐渐提高对幼儿的目标要求,使幼儿不断提高构建水平,增强合作意识。让操作材料成为一座桥梁,把幼儿与预定教育目标紧紧联系起来,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充分体会和感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根据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投放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投放游戏材料时,我们首先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及的各个方面需要出发,注意游戏材料种类的丰富性,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如:制作“小电话”时,我们准备了不同质地的杯子,有一次性的纸杯、大果冻杯、酸奶杯,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的不同的制作方法。这样,幼儿会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并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其次,在数量上,能够满足班级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材料的需要,在为预设区域投放充足材料的同时,还要提供一些供幼兒生成游戏用的多种材料,以便幼儿生成自己喜欢的区域或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为此,我们班为幼儿提供“百宝箱”,供幼儿自由选择材料。
四是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材料。幼儿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该清晰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提供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学习、操作的游戏材料。分期分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投入游戏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如:为了促进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幼儿细致操作的能力,我在生活区设置了“夹球”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球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我们班上有一位小班年龄的幼儿,她动作发展相对缓慢,教师就在旁边放了一把勺子,她可以用勺子把球舀进盒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
五是根据游戏的发展适时地更新游戏材料。区域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要富于动态性和可变性:随着教育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和能力知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总之是要随着孩子的需要而变动,使活动的内容源于孩子现实生活的同时又具有新鲜感和挑战性,让幼儿在新鲜刺激的活动中学到知识,也找到快乐。此外,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总之,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相比,活动区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主动学习,也是幼儿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活动区的玩具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活动形式是让幼儿自主操作,但老师投放的材料不能随意,应在投放材料之前先预设教育目标,活动内容和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新城嘉园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