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主线教学研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简单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构建基本语文素养,同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中高年级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内容,此时学生的语文水平较之前有所提高,学生开始摆脱稚嫩的常用语型作文,使用更加规范的书面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契合新课标要求且符合学生实际。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中高年级作文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思想与情感,侧重于学生认知及思维方面的转变。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最终要达到的理想效果,现阶段小学更加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更加体现学生核心素养掌握程度,核心素养领悟能力强的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更强对,语言组织能力更高。中高年级作文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从课堂教学、素材选取、合作学习等方面探索提升中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一、从课堂中培养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对学生不成熟的思想加以引导,不仅传授课本内容,还要发掘其中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分析其手法运用的巧妙性,并将之运用到写作中。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想象和手法分析上,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构思出一幅大自然的风景画,体会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画面。其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好词好句,加以理解分析。如文中“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一句,字面意思就是让学生去观察翠竹和松柏,但在作者的笔下,却仿佛多了幾分色彩。在课文描绘中,眼睛是行动的主体,它具有人的特点,能够主动去观察,去发现自然之美,而不是受人的控制被动的去发现,这就为文章增添了阅读上的乐趣,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中高年级作文更应体现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与情感表达能力,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应当适度借鉴这种写作技巧,让自己生硬的文字不再那么晦涩难懂,间接抒发出自己的感情。长此以往,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和鉴赏品味就会被提高,从而掌握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创作的水平会实现新的突破。这不仅仅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思想的升华和成熟。
  二、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写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创作来说,核心思维是树叶,能够为创作增光添彩,核心思想是躯干,支撑着整个创作活动。因此,仅有创作的核心思维是不够的,还要培养自己创作的核心思想,让自己的创作有灵魂。中高年级学生已摆脱了懵懂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作文更应体现自己的特点即创作性,合作学习是培养核心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学习,让好的灵感被分享,为学生的学习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讲解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不同的创作角度,不局限于某一个灵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为例,如果仅是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想到的只会是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有家难归的痛楚,创作的角度也仅局限于这两个方面,由于一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学生难以有更多领悟,教师应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索诗句更多的意义,如对家乡亲人美好的祝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合作学习可以让不同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分享自己平时搜集到的素材,给作文基础好的学生锦上添花,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获得灵感,学生领悟到创作的技巧,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进一步。
  三、从素材选取中培养写作能力
  好的创作离不开好的素材,而好的素材又离不开学生平时的积累。素材的选取,关乎文章核心思想的表达,好的素材能够让自己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更有特色。因此,做好素材的选取工作尤为重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做引导,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养成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对独特的想法、迸发的创作灵感做记录,还要注意随时汲取新新知识,阅读一些好的文章,对其中的好句子进行摘抄分析,就某些有趣的点进行模仿创作,吸收文章精华的部分,日积月累,学生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年级下册“三个好朋友和三个小和尚”题目的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发,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所感所想做记录,找准创作的现实基础,使自己的创作更有说服力,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注重对阅读的积累。可以专门建立笔记本来积累平时看到的句子,附上自己的理解,时常翻阅,次次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久而久之,这些内容就会成为自己创作的来源,写作文时就不会感觉无话可说。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是对生活经历的记录,也是对生活意义的升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对生活中的小细节进行观察,让学生在创作时能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他人的文学素养,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探索,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内外结合,语文核心素养也能在学生写作水平上体现出来。
  【结 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语文核心素养是检验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既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情感表现力的形成,帮助学生培养基本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掌握阐释思想与情感的技巧,并能熟练使用文字表达自我真实情感。这种教学方式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运用,不仅如此,教师也应注重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各方面的开展,探索更加有效、进步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马洪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分析【J】.课外语文, 2018(1)
  【2】吴珍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习作课教学探索【J】.吉林教育, 2017(21)
其他文献
针对海上风机基础设计中经常遇到复杂的方案优化选型问题,将多因素、多级模糊优选理论引入到基础的设计选型中。针对影响因素复杂、确定隶属函数主观因素较强的情况,成功引入因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中华教育史上奇光闪烁,是一颗瓘璨明珠,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一一给人以美感。以汉字为重要载体的书法教学不光是一种美的教育,还具有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综合效应。2011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将书法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可见,书法教育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
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听评课是教师发展的起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有效的听评课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