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身气功以其深邃的哲理,科学的手段,优美的姿势和显著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喜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参加健身气功锻炼的人群很不均衡,表现在:中老年人多,年轻人少;离退休人员多,在职人员少;普通收入人群多,高收入人群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多,男性少。有调查显示在国内各健身气功站点的练习者中,男女比率约为2:8。而据笔者长期在国内外教学观察发现,不论国内国外,不分地域文化,也不分宗教信仰;参加健身气功学习的学员中,男性也仅占总数的20%以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何改进办法?
产生的原因
客观的说,产生健身气功练习者女多男少的原因很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六种。
1、健身气功的练习特征更适合女性
从男女阴阳特征来看,男性属阳,喜欢能体现出节奏明快、刚猛有力、胜负分明、空间开阔的阳性活动,如球类,拳击、跑步等能体现出现代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练习项目。女性属阴,其偏爱的活动则正好和男性相反,比较喜欢那种节奏缓慢、动作柔和、不计输赢、内敛沉静的练习项目。而健身气功是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大舞,并且长期以来,由于儒释道养生家的积极参与,使它饱蘸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阴阳平衡、中庸和谐之道。虽然从其功法特点来说,也提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和快慢相问”,但总的运动特征还是属于“柔和缓慢,连贯圆活、沉静内敛”的绵缓运动,这种绵柔的“舞”的特点正契合了女性阴柔身心特点的需求。比如说“导气令和”的绵缓要求和“引体令柔”的柔韧要求,就正适合女性的生理特征。而男性最初练起来就显得非常的笨拙和僵硬。据调查,大多数男性练习者普遍反映健身气功功法动作较复杂且难度较大,而几乎所有女性练习者则认为功法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恰到好处。
2、健身气功的运动强度和量更适合女性
从目前健身气功中心组织编创的9种功法来看,其练习强度属于小强度或极小强度运动,且各套功法的练习时间较长,最多的接近19分钟(如十二段锦),最少的也约有12分钟(如八段锦、易筋经等)。因此,这种运动强度很小、运动量适中、而时间又较长的练习,比较适合缺乏长期锻炼、心态又比较平和的中老年妇女体力和心理的要求,而对阳刚有余、心情较急躁的男性来说,就嫌强度太小、时间过长。
3、从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度来看
中岛宏博士认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说明越多的掌握养生知识、理论与方法,就对自己的健康越有益。从生理角度来看,女性大都要经历生产的阵痛和例假的周期性疼痛,这无异于在时刻提醒她们要呵护自己的身体,这从她们参加体检的次数远远大于男性的结果不难看出,也使她们比之男性来说在人体的生理解剖知识方面要丰富的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更加敏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更加关注,从而强化了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养生健身练习追求的意识。而健身气功从名称和目的来看,本身就是为健身养生服务的,它承载着诸多的养生健身文化内涵,包括方法、手段、理论与哲理等。使习练者更容易从中学习到养生保健知识,并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更容易吸引女性参加。
4、从男女扮演的社会角色来看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男性承担的社会责任更重,在参与活动中他们或多或少需要有一定的面具来保护自己,对交往和练习的客观条件比如环境、场地、装备、伙伴等,要求也比较高,即使是在退休后都不能马上完全摆脱某些习惯和架子,融入到练功人群中;而女性则通常扮演的是家庭主角,承担的家庭负担较重。在与社会交往中,她们比较随性和自然,没有太多负担,不需要带着面具,也不讲究交往和练习的环境、场地、准备、对象,这样,不仅可以很快的融入到健身气功站点中去,而且由于其能够放下和舍得,因而更容易在健身气功练习中表现出“舞”和“戏”的成份,从而也更容易达到“精神内守”的练功境界,也更易获得那份“恬淡虚无”练习效果,从而增强了其继续学练健身气功的信心,提高了兴趣,参与练习的女性就自然会多起来。
5、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在原始氏族社会,一般男性都是外出打猎、捕鱼,这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样他们必须要找准目标,一击而中或一网打尽就可以了,而不能挑挑拣拣;为了家族的生存,他们要的是收获,至于过程怎样,还来不及享受,也就是说,男性注重的是一目了然的结果。而女性则不是这样的,女性主要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外出的采摘只是作为辅助性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又是多样性的,而且品质好坏各不相同;因此,她们在外出采摘时不仅仅是看结果,而是可以东走走、西逛逛,边走边采,在获得食物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阳光和美景,进而产生注重享受过程的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女人爱逛商店,而男人到商店买了东西就走的原因之一。健身气功不像现代体育那样可通过竞争马上得到明确的输赢结果,也不像针灸、中药、西药和手术那样,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治已病的效果;而是通过长期的习练,在享受练习的过程中,达到壮中补元的效果,使自己的体质获得潜移默化的改善,预防和缓解包括“文明病”在内的各种慢性疾病,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这正符合女性长期以来形成的过程重于结果的习惯,这样女性比男性更加青睐健身气功练习就不足为奇了。
6、从消费观和交友观来看
有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善于交际,并且其朋友关系更加稳固,而且业余爱好多于女性。这就使得男性在退休之初依然不会感觉寂寞,会有很多事要做。加之,女性向来比男性节俭,而参加健身气功站点活动的人们,其年消费额几乎为零,这一点也契合了女性节俭的特点,使得参加健身气功锻炼女性多于男性的情况。
解决的对策
众多研究表明,健身气功不仅在全面提高练习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健康水平,防治疾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帮助人们建立科学养生理念、形成科学生活方式、学习养生文化和提升中国智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说过:“我做生意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得益于我练习太极,我是从太极哲理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因此,健身气功女多男少的练习现状对健身气功的发展不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宣传教育
这主要应从男性的需要出发:
强调其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不应该纠缠在治疗疾病的目的上,更不能宣扬迷信,夸大健身气功的作用。
大力宣传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精髓,即未病先防,并强调合理养生,建立科学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通过健身气功练习不仅可以使我们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要加强对享受健身气功练习过程的研究和宣传,充分说明享受练功过程比追求结果重要,并且享受了过程就一定会获得好的练习效果。
注重对通过健身气功练习获得事业成功事例的挖掘整理和宣传,用事实来调动男性朋友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创编出适合男性练习的功法
根据需要创编适合男性需要的健身气功功法。
研究男性生理、心理和身体素质特征,创编出适合男性运动方式、练习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量特点的健身气功功法。具体来说:方式要突出刚柔相济,形式要简单点、强度要大点、运动量也要适中、时间稍短点。
根据各行各业人们的具体需求,编创相应对症的健身气功功法,特别是适合那些男性就业者比率较大行业的健身气功功法。如:石油工人健身气功功法、出租司机健身气功功法、白领人员健身气功功法。
开发具有游戏和比赛性质的健身气功功法,使男性可以兴趣盎然的参与其中。
3、鼓励女性练习者带动男性练习
鼓励女性练习者动员自己的男性亲人或朋友来参加练习,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奖励政策。如少收或不收费,组织夫妇练习者郊游,颁发物质和精神奖励,开设免费夫妇培训班等。
4、建立高档俱乐部和会所
针对男性消费意识强的特点,适当建立一些收费高的俱乐部或会所。但其教学内容要精致,服务质量要高规格,服务项目要配套,可提供系列养生服务项目,如:养生文化讲座、中医按摩、药膳等,并且环境优美,舒适宜人。从而吸引一些成功人士参加学练。
产生的原因
客观的说,产生健身气功练习者女多男少的原因很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六种。
1、健身气功的练习特征更适合女性
从男女阴阳特征来看,男性属阳,喜欢能体现出节奏明快、刚猛有力、胜负分明、空间开阔的阳性活动,如球类,拳击、跑步等能体现出现代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练习项目。女性属阴,其偏爱的活动则正好和男性相反,比较喜欢那种节奏缓慢、动作柔和、不计输赢、内敛沉静的练习项目。而健身气功是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大舞,并且长期以来,由于儒释道养生家的积极参与,使它饱蘸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阴阳平衡、中庸和谐之道。虽然从其功法特点来说,也提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和快慢相问”,但总的运动特征还是属于“柔和缓慢,连贯圆活、沉静内敛”的绵缓运动,这种绵柔的“舞”的特点正契合了女性阴柔身心特点的需求。比如说“导气令和”的绵缓要求和“引体令柔”的柔韧要求,就正适合女性的生理特征。而男性最初练起来就显得非常的笨拙和僵硬。据调查,大多数男性练习者普遍反映健身气功功法动作较复杂且难度较大,而几乎所有女性练习者则认为功法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恰到好处。
2、健身气功的运动强度和量更适合女性
从目前健身气功中心组织编创的9种功法来看,其练习强度属于小强度或极小强度运动,且各套功法的练习时间较长,最多的接近19分钟(如十二段锦),最少的也约有12分钟(如八段锦、易筋经等)。因此,这种运动强度很小、运动量适中、而时间又较长的练习,比较适合缺乏长期锻炼、心态又比较平和的中老年妇女体力和心理的要求,而对阳刚有余、心情较急躁的男性来说,就嫌强度太小、时间过长。
3、从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度来看
中岛宏博士认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说明越多的掌握养生知识、理论与方法,就对自己的健康越有益。从生理角度来看,女性大都要经历生产的阵痛和例假的周期性疼痛,这无异于在时刻提醒她们要呵护自己的身体,这从她们参加体检的次数远远大于男性的结果不难看出,也使她们比之男性来说在人体的生理解剖知识方面要丰富的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更加敏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更加关注,从而强化了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养生健身练习追求的意识。而健身气功从名称和目的来看,本身就是为健身养生服务的,它承载着诸多的养生健身文化内涵,包括方法、手段、理论与哲理等。使习练者更容易从中学习到养生保健知识,并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更容易吸引女性参加。
4、从男女扮演的社会角色来看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男性承担的社会责任更重,在参与活动中他们或多或少需要有一定的面具来保护自己,对交往和练习的客观条件比如环境、场地、装备、伙伴等,要求也比较高,即使是在退休后都不能马上完全摆脱某些习惯和架子,融入到练功人群中;而女性则通常扮演的是家庭主角,承担的家庭负担较重。在与社会交往中,她们比较随性和自然,没有太多负担,不需要带着面具,也不讲究交往和练习的环境、场地、准备、对象,这样,不仅可以很快的融入到健身气功站点中去,而且由于其能够放下和舍得,因而更容易在健身气功练习中表现出“舞”和“戏”的成份,从而也更容易达到“精神内守”的练功境界,也更易获得那份“恬淡虚无”练习效果,从而增强了其继续学练健身气功的信心,提高了兴趣,参与练习的女性就自然会多起来。
5、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在原始氏族社会,一般男性都是外出打猎、捕鱼,这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样他们必须要找准目标,一击而中或一网打尽就可以了,而不能挑挑拣拣;为了家族的生存,他们要的是收获,至于过程怎样,还来不及享受,也就是说,男性注重的是一目了然的结果。而女性则不是这样的,女性主要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外出的采摘只是作为辅助性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又是多样性的,而且品质好坏各不相同;因此,她们在外出采摘时不仅仅是看结果,而是可以东走走、西逛逛,边走边采,在获得食物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阳光和美景,进而产生注重享受过程的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女人爱逛商店,而男人到商店买了东西就走的原因之一。健身气功不像现代体育那样可通过竞争马上得到明确的输赢结果,也不像针灸、中药、西药和手术那样,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治已病的效果;而是通过长期的习练,在享受练习的过程中,达到壮中补元的效果,使自己的体质获得潜移默化的改善,预防和缓解包括“文明病”在内的各种慢性疾病,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这正符合女性长期以来形成的过程重于结果的习惯,这样女性比男性更加青睐健身气功练习就不足为奇了。
6、从消费观和交友观来看
有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善于交际,并且其朋友关系更加稳固,而且业余爱好多于女性。这就使得男性在退休之初依然不会感觉寂寞,会有很多事要做。加之,女性向来比男性节俭,而参加健身气功站点活动的人们,其年消费额几乎为零,这一点也契合了女性节俭的特点,使得参加健身气功锻炼女性多于男性的情况。
解决的对策
众多研究表明,健身气功不仅在全面提高练习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健康水平,防治疾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帮助人们建立科学养生理念、形成科学生活方式、学习养生文化和提升中国智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说过:“我做生意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得益于我练习太极,我是从太极哲理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因此,健身气功女多男少的练习现状对健身气功的发展不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宣传教育
这主要应从男性的需要出发:
强调其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不应该纠缠在治疗疾病的目的上,更不能宣扬迷信,夸大健身气功的作用。
大力宣传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精髓,即未病先防,并强调合理养生,建立科学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通过健身气功练习不仅可以使我们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要加强对享受健身气功练习过程的研究和宣传,充分说明享受练功过程比追求结果重要,并且享受了过程就一定会获得好的练习效果。
注重对通过健身气功练习获得事业成功事例的挖掘整理和宣传,用事实来调动男性朋友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创编出适合男性练习的功法
根据需要创编适合男性需要的健身气功功法。
研究男性生理、心理和身体素质特征,创编出适合男性运动方式、练习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量特点的健身气功功法。具体来说:方式要突出刚柔相济,形式要简单点、强度要大点、运动量也要适中、时间稍短点。
根据各行各业人们的具体需求,编创相应对症的健身气功功法,特别是适合那些男性就业者比率较大行业的健身气功功法。如:石油工人健身气功功法、出租司机健身气功功法、白领人员健身气功功法。
开发具有游戏和比赛性质的健身气功功法,使男性可以兴趣盎然的参与其中。
3、鼓励女性练习者带动男性练习
鼓励女性练习者动员自己的男性亲人或朋友来参加练习,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奖励政策。如少收或不收费,组织夫妇练习者郊游,颁发物质和精神奖励,开设免费夫妇培训班等。
4、建立高档俱乐部和会所
针对男性消费意识强的特点,适当建立一些收费高的俱乐部或会所。但其教学内容要精致,服务质量要高规格,服务项目要配套,可提供系列养生服务项目,如:养生文化讲座、中医按摩、药膳等,并且环境优美,舒适宜人。从而吸引一些成功人士参加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