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农商行将在西部七省设分行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从2008年5月成立以来,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46.5%,而董事长刘建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表示,要将新增贷款的70%都用于支农,并在3年内用200亿扶持30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
3年扶持300个农业项目
重庆农商行成立于2008年6月,是在原重庆市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基础上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农商行并没有改换其主要服务目标和对象。
据记者了解,截至2009年8月底。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354.75亿元,比年初增加44.79亿元,增幅为14.45%,占全部贷款(剔除贴现)的46.5%。据董事长刘建忠介绍,今后还要保持70%的新增贷款用于支农。刘建忠表示,将要在未来3年内,用200亿扶持300个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将在西部七省设分行
刘建忠介绍,2009年年底重庆农商行就将在江苏张家港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在东部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可以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今后重庆农商行将在西部七省内都设立分行。目前重庆农商行在全国农商行中规模排在第三位,刘建忠认为重庆农商行将有望在2年内赶超上海,成为全国第二。
重庆农商行支持市民下乡创业
支持市民下乡创业
2008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把促进“三农”发展作为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可以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三农”已成为很多人的事业转折点和新起点。势必有更多有识之士“返乡”、“下乡”创业。这其中包括返乡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个体工商户,甚至大学生;也包括大型集团、中小企业等法人机构。重庆农商行行长谭远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这种趋势,对法人,我们推出了机械设备按揭、发展贷、便捷贷等贷款品种,新引进各类担保机构,尤其是加强与农业担保平台的合作,形成了总行、支行分别超过100亿元的担保规模,提升了金融支撑能力;对个人,推出和完善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专业大户、再就业小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个体经营户贷款、青年创业小康等品种。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贷款条件尽量放宽;只要有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符合产业政策、证照齐全,无恶意不良信用记录。程序尽量简化,给予各种优惠。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可由财政给予80%-100%的贴息;再就业小额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主要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村专业大户贷款最高信用授信30万元。除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必须用于非农产业财政才子贴息外,其他品种都没有对创业投资领域作限制,可以用于搞农业,也可以搞与农业紧密相关的制造业、服务业。该行有决心打造全国领先的支农产品牌,扶持帮助更多的农民和市民走上致富道路。
在农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农商行在农村的业务带有很强的探索性。一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二是完善涉农贷款担保机制;三是健全政策扶持农村金融的长效机制。在农业保险方面,重庆市生猪保险试点已取得成效,如果能进一步扩大保险种类、范围,覆盖更多的农业支柱产业,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银行农贷投入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肯定会得到增强;在农业贷款担保方面,重庆有了市级专业担保公司——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其他各大市级担保公司和各区县担保平台也较完善,对农业贷款的关注和投入也很大,如果履约能力能够得到切实保证,银行农贷投入的安全性也将得到增强: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方面,我们则希望能加大力度。如在税收方面,在改制为农商行后,所得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全部取消,而农商行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还需逐年消化,继续给予税收优惠。
涉农贷款大幅提升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除了要依靠当地的土地、技术和劳动力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资金投入。不能忽视的是,农业产业化融资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有“四个缺乏”制约着银行的有效投入:一是投资农业缺乏风险保障:二是农业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三是信贷缺乏有效担保。农业龙头企业贷款目前仅限于传统的不动产抵押,缺乏信用授信及其他符合实际的担保方式;四是财务管理缺乏规范。
要解决农业产业化融资难题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和银行的共同努力。重庆市农商行提出“三个转变”工作思路;即由侧重支持农户脱困温饱转变为重点支持增收致富;由侧重支持单户分散生产转变为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由侧重支持农业生产环节转变为支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一体化。
经过一年多以来的努力,目前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投入已有大幅提升。重点支持了荣昌生猪、潼南无公害蔬菜、三峡柑橘产业带、涪陵榨菜、江津花椒、丰都肉牛、石柱辣椒、武陵山优质烟叶等一大批优势特色项目,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从2008年5月成立以来,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46.5%,而董事长刘建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表示,要将新增贷款的70%都用于支农,并在3年内用200亿扶持30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
3年扶持300个农业项目
重庆农商行成立于2008年6月,是在原重庆市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基础上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农商行并没有改换其主要服务目标和对象。
据记者了解,截至2009年8月底。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354.75亿元,比年初增加44.79亿元,增幅为14.45%,占全部贷款(剔除贴现)的46.5%。据董事长刘建忠介绍,今后还要保持70%的新增贷款用于支农。刘建忠表示,将要在未来3年内,用200亿扶持300个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将在西部七省设分行
刘建忠介绍,2009年年底重庆农商行就将在江苏张家港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在东部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可以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今后重庆农商行将在西部七省内都设立分行。目前重庆农商行在全国农商行中规模排在第三位,刘建忠认为重庆农商行将有望在2年内赶超上海,成为全国第二。
重庆农商行支持市民下乡创业
支持市民下乡创业
2008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把促进“三农”发展作为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可以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三农”已成为很多人的事业转折点和新起点。势必有更多有识之士“返乡”、“下乡”创业。这其中包括返乡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个体工商户,甚至大学生;也包括大型集团、中小企业等法人机构。重庆农商行行长谭远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这种趋势,对法人,我们推出了机械设备按揭、发展贷、便捷贷等贷款品种,新引进各类担保机构,尤其是加强与农业担保平台的合作,形成了总行、支行分别超过100亿元的担保规模,提升了金融支撑能力;对个人,推出和完善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专业大户、再就业小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个体经营户贷款、青年创业小康等品种。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贷款条件尽量放宽;只要有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符合产业政策、证照齐全,无恶意不良信用记录。程序尽量简化,给予各种优惠。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可由财政给予80%-100%的贴息;再就业小额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主要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村专业大户贷款最高信用授信30万元。除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必须用于非农产业财政才子贴息外,其他品种都没有对创业投资领域作限制,可以用于搞农业,也可以搞与农业紧密相关的制造业、服务业。该行有决心打造全国领先的支农产品牌,扶持帮助更多的农民和市民走上致富道路。
在农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农商行在农村的业务带有很强的探索性。一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二是完善涉农贷款担保机制;三是健全政策扶持农村金融的长效机制。在农业保险方面,重庆市生猪保险试点已取得成效,如果能进一步扩大保险种类、范围,覆盖更多的农业支柱产业,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银行农贷投入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肯定会得到增强;在农业贷款担保方面,重庆有了市级专业担保公司——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其他各大市级担保公司和各区县担保平台也较完善,对农业贷款的关注和投入也很大,如果履约能力能够得到切实保证,银行农贷投入的安全性也将得到增强: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方面,我们则希望能加大力度。如在税收方面,在改制为农商行后,所得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全部取消,而农商行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还需逐年消化,继续给予税收优惠。
涉农贷款大幅提升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除了要依靠当地的土地、技术和劳动力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资金投入。不能忽视的是,农业产业化融资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有“四个缺乏”制约着银行的有效投入:一是投资农业缺乏风险保障:二是农业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三是信贷缺乏有效担保。农业龙头企业贷款目前仅限于传统的不动产抵押,缺乏信用授信及其他符合实际的担保方式;四是财务管理缺乏规范。
要解决农业产业化融资难题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和银行的共同努力。重庆市农商行提出“三个转变”工作思路;即由侧重支持农户脱困温饱转变为重点支持增收致富;由侧重支持单户分散生产转变为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由侧重支持农业生产环节转变为支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一体化。
经过一年多以来的努力,目前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投入已有大幅提升。重点支持了荣昌生猪、潼南无公害蔬菜、三峡柑橘产业带、涪陵榨菜、江津花椒、丰都肉牛、石柱辣椒、武陵山优质烟叶等一大批优势特色项目,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