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教室

来源 :红领巾(1-2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学校要拆除旧的教学楼,建造新的教学楼。因为教室暂时不够用,学校决定让我们二年级搬到操场上新建的活动板房里上课。
  出乎大家的意料,板房比原来的教室更加宽敞明亮,里面有崭新的黑板、两台新装的空调、四台电扇,还有六盏明亮的电灯。每天,张校长都会来看我们,他担心板房里面空气不好,就给我们送来了活性炭(tàn)和吊兰,用来净化空气;担心外面噪(zào)音太大、老师讲课我们听不清楚,就给我们送来了新的扩音器。我们班的值日生每天都会认真打扫教室,同学们也都很爱护新教室,从不乱扔垃圾,教室里特别干净。
  在板房里,我们每天早上认真地早读,下午安静地写作业;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时有秩序地活动。班主任许老师还经常在教室后面和我们一起学习。
  下课了,我们一出教室就是操场,无论是游戏、活动还是上厕所都很方便。我慢慢喜欢上了新的教室。在临时的活动板房教室里,我常常想起汶(wèn)川大地震灾区的那些孩子,他们也是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的,他们能坚持过去,我们也能坚持过去。
  指导老师许娟茹
其他文献
随手翻阅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各类练习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许多题目都加上了诸如“我会”、“我能”之类的词语。可以看出作业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作业中都是“我”喜欢做,“我”能够做,目的是彰显自我。殊不知,自我是一种内心的觉醒,而不是内在的标签。不论是学生是否喜欢,是否会做,均以“我会”、“我能”强加于学生,恰恰丧失了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以“我”的名义命题,使学生承受“哑巴吃黄连之苦”。  也
凡事都追求一个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时的环境等因素,设计形式各异的课堂“切入口”。下面就例举“导语”设计的巧妙之处。  一、巧在“留白”  这是2009年江苏省优课评比一等奖南京的刘洪伟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刘老师是这样导入的:老师出场,却没有把上课的课题、文本事先呈现给学生。临时分发课文,反面朝上。一切准备就绪。老师开始导入课文。老师说,中国著
记得看见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素养如何,看这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一个民族的素养如何,就看这个民族的语文素养如何。诚哉斯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语文教育方面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一就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共同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
在这股农民工失业大潮中,尤其要关注“80后”出生的所谓“第二代”农民工即青年农民工的失业问题。    多个部门的调查均显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提前返乡的人数已经达到近800万之巨,占到1.2亿外出农民工的6%,广东的统计也表明,10月份倒闭的企业达8万多家,与前9个月的数量齐平。《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上撰稿说,在这股农民工失业大潮中,尤其要关注“80后”出生的所谓
上课时,尼尔森老师不停地让大家安静下来,可是,完全没用。同学们说着悄悄话,笑得“哈哈哈”,做着鬼脸……他们什么都做,除了安静地听她讲课。  有一天,207班的同学们发现,尼尔森老师没来学校。他们很开心,玩得更疯了。不过,很快,一个穿着黑色连衣裙的女人走进了教室。她是斯万普小姐,她代替了尼尔森老师。  斯万普老師非常严厉,没人敢不听她的话。同学们觉得她就像一个巫婆,他们开始想念尼尔森老师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十课《诗四首》包括《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因此,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固有顺序逐首进行讲析,总觉形式单调,学生也常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我反复琢磨了这几首诗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巧妙整合,并设计了多种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主动
最近,我听了本校一位老师教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可谓精深难懂,教师要在一节课内把文章上完,并且让学生读懂,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赏析作品的写作特色,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堂公开课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说实在的,有时候我们的公开课大多是开给听课老师的,因为对于上课者来说,一堂课能否打动听课老师,关乎一堂课的成败。而听课的老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执教
听了很多语文公开课,常为教师天衣无缝的教学设计而赞叹,为教师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而折服,为教师无懈可击的教学语言而心醉。不错,有的语文课确实精彩,但总觉得精彩的是老师,显露的是教师的才华,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没有真正为学生着想,在课堂上没有听到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在笔者看来,那不是有效的语文课,那是教师的才艺展示课。课堂,是
科學技术是生成军事力量的重要因素,武器装备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科技进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曾说:“技术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谁能利用这一技术浪潮,谁就能够遥遥领先,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浪潮就会席卷而过,使其溺亡。”俄军新型战略装备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深入运用的具体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群蓬勃发展为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声速
不足5周的时间,匆匆结束了《〈史记〉选读》的教学任务。对照新课标关于选修课的要求,若有所失,似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客观而论,《〈史记〉选读》这本选修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但限于时间,迫于压力,疲于应付,我和学生都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高考这根指挥棒让我们放不开手脚,甚至让我们缺乏自信、急功近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